课件24张PPT。 阅读材料一、二,探究1:今昔变化巨大,得益于哪一基本国策?第21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探究2:结合视频及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②经济特区的设立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C 学思之窗闽南三角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浦东
探究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二)对外开放的特点经济特区——点探究5:特区的“特”的含义?主要体现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探究4:什么是经济特区? 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
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探究6:创办特区的主要目的? 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探究7: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思考选择深、珠、汕、厦等地建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深圳 ①交通: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
②地理:毗邻港、澳、台;
③历史:著名侨乡,与海外有密切交往。学思之窗
1.(2005年广东综合,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利优势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D2.(2008年江苏质量检测)《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
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A3.(2008年宁夏文综,34)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4.既是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BA深圳 探究8:结合材料五至八及所学知识,思考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 点——线——面 意义: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学思之窗
1.(2008年山东潍坊一模,18)“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B2. (2008年山东临沂一模,26)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②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B3.(2009年广州调研,14)1982年1月5日,FOLLOW ME 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对外开放的实行 D.广电事业的发展C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有利于经济发展。然而,开放之初,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材料九)。结合你的认识,完成下表。主权受损, 被迫开放主权独立, 主动开放列强商品、资本输出;掠夺资源引进外资、技术、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沦为半殖民地国家,阻碍民族经济发展,导致中国贫穷落后促进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列强侵略下的屈辱开放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的基本国策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二)对外开放的特点(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进入21世纪,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事件是什么?二、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深化——加入世贸(一)了解 WTO
1.前身:
2.建立:
3.原则:
4.实质:1948年1月1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二)中国加入世贸的艰难历程(大事记)
阅读课本完成下表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中止活动(国民党窃据)首次派观察员列席会议正式申请恢复缔约国地位成为世贸组织正式会员(一)了解 WTO(三)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探究9:结合材料十至十二,讨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二、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深化——加入世贸(一)了解 WTO(二)中国加入世贸的艰难历程(大事记)机遇
①开拓国际市场,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②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
挑战
①对弱势民族产业带来压力;②收入差距扩大;③失业和再就业、社会稳定……课堂小结 1980年开始,5个经济特区 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 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两大决策 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引进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开放沿江、沿边、省会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 之路走出去学思之窗
1.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B.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008年山师附中三模)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这样做的现实依据是
A.历史上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B.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方式多样化
D.当今世界各国间经济壁垒已完全消失
BB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招商引资走出国门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2008年天津,20)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CB5.根据下表,你认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而采取的措施是
①对内改革 ②对外开放 ③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D6.(2008年广东湛江)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C7.(2007年浙江)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础。浦东的崛起充分体现了我国的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革开放政策 D延伸阅读:
《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
《改革开放20年重大决策述要》
《历程——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1976年以来的中国》
《WTO与中国对外贸易》 课后探究题
1.查找史料,论证中国加入世贸的机遇或挑战。
2.查找改革开放后中山巨变的图片或史料
第21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材料一
(图1)
身穿黑色毛料大衣、脖子上随意搭条围巾、双手插在衣兜里的皮尔·卡丹(注释:皮尔·卡丹是法国服装设计大师,享誉世界。)走在长安街上。他身后那群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以及一边那个戴着解放帽、捂着皱巴巴对襟棉袄的老农都像看外星人一样望着皮尔·卡丹。
材料二 “开放前的中国,在后来的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眼中只有4种颜色——‘蓝色和绿色的衣服,橙色的橘子水,再就是鲜艳的红旗’。而如今,除了红旗之外,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变得缤纷多彩了。” ——《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
探究1:今昔变化巨大,得益于哪一基本国策?
探究2:结合视频及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材料三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召开。江泽民在大会上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 ——十五大报告第五部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探究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探究4:什么是经济特区?探究5:特区的“特”的含义?探究6:创办特区的目的?
材料四 1991年1月28日至2月18日,邓小平在上海进行视察,与上海市负责同志进行了谈话。邓小平说:“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 ——《改革开放20年重大决策述要》
探究7: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思考选择深、珠等地建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材料五 1978年,新华社记者沈祖润报道说,安徽凤阳县前五生产队,10户人家有4户没有大门,3户没有桌子,68人中有40多人没有棉裤。
材料六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消费品供不应求。……有一些港澳同胞进友谊(商店)给广州亲戚买东西,后者不能进,前者又不知道东西是否合适,只能高举着内衣、电饭锅之类的商品对着门口等待的亲戚大喊‘这个啱不啱啊’……”回忆当年的景象,广州友谊董事长房向前特别感慨。 ——2009年9月8日羊城晚报
(注释:友谊商店是中国大陆的国营商店。商店售卖从西方进口的物品,以及中国的工艺品。最初,商店只服务外国人、外交官和政府官员,但现在对顾客已经没有限制了。)
材料七 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2 引自中国经济信息网)
材料八 1978-2007年进出口总额
(图3 引自中国经济信息网)
探究8:结合材料五至八及所学知识,思考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
材料九 “开放是一项新的事业,少数人对它不甚理解。认为搞经济特区就会变成租界,成为外国的殖民地,引进外资,就是外国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出租土地就是‘丧权辱国’等。……甚至有少数人看了深圳特区后,竟流下眼泪,认为那里变成资本主义了。”
——黄见秋、杨小平著《历程——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材料十 对普通百姓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关税将进一步下降,一些进口商品的限制也会逐步取消,部分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会进一步降低,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人们可以买到更多、更便宜的进口商品。同时,我国部分行业的垄断也将会被打破,消费者也同样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实惠。
材料十一 作为WTO的一员,也应充分享受权利。过去别人制定规则我们遵守,现在我们获得了平等制定规则的权利,这对维护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非常重要。我们已经开始根据WTO规则和规定,处理中外经贸纠纷,维护了我国的合法权益。
材料十二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我们也不应忽视伴随入世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东、西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等。
探究9:结合材料十至十二,思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