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自相矛盾》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自相矛盾》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22: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看图片,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寓言故事,并说一说寓意。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自相矛盾
15
选自《韩非子·难一》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又称“韩非子”。代表作品《韩非子》。

矛 盾
máo

名 誉


盾 牌
dùn

吾 辈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①[鬻]卖。
②[陷]穿透。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夸赞,夸耀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有的人

怎么样
其人弗能应也。



为什么卖矛和盾的人哑口无言呢?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①[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存在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起因
高潮
结局
道理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高潮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把矛的作用夸大的绝对化
把盾的作用夸大的绝对化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道理
生活中有“自相矛盾”的事情吗?
例1:
脑白金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例2: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例3:
有的人一面抽烟喝酒,另一面又花高价买护肤品。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