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年级( 下 )册 语文导学案
备课时间:
2013-02-12
主备人:
所在学校
集备课题
七律 长征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过程
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补充材料,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
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
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具
课件
准备
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导学活动设计
个备内容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指名读。
(2)结合长征资料体会诗意。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3)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3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4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导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用“更喜”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四、欣赏歌曲《长征》。
五、总结、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
背诵全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根据提示,在小组里练说。第一步、找出是那一句。第二步、从中看出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步、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突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达
标
检
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七律诗是____________于_______年写的。
2、总括全诗的诗句是什么?用“──”画出。
3、表现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喜悦的心情诗句是什么?用“──”画出。
4、找出诗中押韵的几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韵脚是_____________。
5、“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矛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围绕“不怕”“只等闲” “喜”“开颜”等词语,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8、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绘的是________的情景,把_____只当作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
9、“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句中上下对仗工整,其中___对的是___;___对的是___,_____对的是____。最后两句中寒一暖反映了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远征难???????????????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 革命乐观主义
????????????????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课
后
反
思
成
功
点
不
足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