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章末综合练
一、单选题
1.“践行低碳环保,倡导绿色出行”,常德市城区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电动公共汽车为市民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方便。电动公共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动机,前后两门(电路开关)中任意一个门没有关闭好,电动公共汽车都无法行驶。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D.这种相互排斥现象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原理相同
3.如图甲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个灯泡都能发光,乙图为电流表A1指针的位置,如果电流表A2读数是0.6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流表A1的读数是0.3A B.灯泡L1和L2并联
C.电流表A1一定连接“﹣、3”接线柱 D.通过灯L1的电流为0.9A
4.关于小粒子和大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C.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摩擦起电是由于物体经摩擦后产生了电荷
5.青岛某住宅楼,夜间,每当地铁从高架桥上驶过,伴随着地铁行驶噪声,大楼除个别破损的灯泡外,左侧的楼道灯和右侧的走廊灯“自动”亮起,如图所示。白天地铁驶过,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已知S1为声控开关(有声闭合、无声断开),S2为光控开关(夜间闭合、白天断开),该大楼每层连接楼道灯L1、走廊灯L2的电路为图中的( )
A. B. C. D.
6.现在大型商场超市都采用了自助收银机系统。原来每件商品的价签里面已经植入RFID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该标签具有磁性。消费者将选购的商品放入“收银消磁一体机”的桶中,点击“开始结算”,开关S1闭合,无线读取数据模块开始工作,自动扫描桶中所有商品条形码,屏幕上即出现所选商品的信息及结算价格;当商品全部扫描完毕,开关S2闭合,客户完成支付后,开关S3闭合,这时消磁模块启动工作,1s内即完成消磁;消磁后,消费者将商品放入购物袋,即可不触发警报装置出门。图中符合该设计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7.将两个电流表分别接入如图甲所示的两个位置测量,此时电流表A1和A2读数分别如图乙所示,通过灯泡L1、L2的电流大小分别为( )
A.0.24A 0.7A
B.1.2A 0.7A
C.0.24A 0.46A
D.1.2A 0.14A
8.小肖家的智能锁需通过“密码+指纹”两次识别成功才能开锁。第一次识别成功时S1闭合,发声器S发出声音,但不开锁。第二次识别成功时S2闭合,电流通过电动机M,开锁成功,如图所示是小肖设计的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9.临沂是“中国物流之都”,仓储管理尤为重要。某仓库管理员设计了一个电路,确保无论前后门来人按下开关,电铃都会响起,但代表前后门的灯会分别被点亮。下列四种设计,最佳的是( )
A. B.
C. D.
10.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可以吸引纸屑,此过程中( )
A.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 B.吸管和纸巾带同种电荷
C.正电荷在吸管和纸巾间转移 D.负电荷在吸管和纸巾间转移
11.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B.安全锤头部很尖,目的是使用时增大压力,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逃生
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利用了大气压强
D.梳头时头发翘起来,梳子和头发带同种电荷
12.两只规格相同的灯泡按下图方式连接,将开关S1和S2闭合,则( )
A.两灯泡是串联的 B.电流表A2测灯泡L2的电流
C.电流表A1的示数是A2的两倍 D.断开S2后,灯泡L1的亮度变大
13.汽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器是由压力传感器和开关设计而成。当乘客坐上去,满足设置的压力条件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安全带控制开关S2断开)则语音提示:“请系好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后,安全带控制开关S2闭合,语音提示器不工作。下图中R是限流电阻,能够满足要求的是( )
A. B.
C. D.
14.在如图所示,导体A、B是由同种材料做成的,A和B等长,但A比B的横截面积大,当S闭合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A的电流比通过B的电流小 B.通过A的电流比通过B的电流大
C.通过A的电流和通过B的电流相同 D.无法比较通过A、B电流的大小
15.小明发现厨房抽油烟机的照明灯和电风扇既能同时使用,也能独立使用,图中最符合此厨房电路特点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将塑料撕成丝状,用毛皮分别摩擦丝状塑料和PVC(塑料)管,然后将丝状塑料放在PVC管上方,丝状塑料就会悬在空中,形状像章鱼——静电章鱼。它的形成原因是塑料和PVC管分别带上了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毛皮和塑料摩擦过程中,电子从毛皮转移到塑料,摩擦后的塑料带______电荷。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S1、S3,断开S2时,灯L1、L2 ______联;当闭合S2、S3,断开S1时,有电流通过的灯是______。
1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三个开关S1、S2、S3,如果仅将开关S3闭合,S1、S2断开,则灯L1、L2_______ 联;如果将开关S1、S2闭合,S3断开,则灯L1、L2______ 联。如果将开关S1、S2、S3都闭合,电路处于 _______ 状态。
19.如图所示是物理老师演示的“静电章鱼”的精彩实验,上方是与毛皮摩擦过的细塑料丝,下方是与毛皮摩擦过的PVC塑料管,张开的细塑料丝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悬在了空中。用______物理知识能解释“悬空”现象。若PVC塑料管带上负电,则细塑料丝带上______电。
20.生活中的“吸”字常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______的作用;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小纸屑,是因为梳子带了______。
三、综合题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烟雾报警器,当出现大量烟雾,烟雾报警器就会响起来。烟雾报警器是如何工作的呢?
如图所示,在烟雾报警器中有一个α粒子源,可以产生α粒子,α粒子与空气中的氮分子或氧分子撞击,会把电子从这些分子中打出,这样就产生了电子和带正电的氮离子(N+)、氧离子(O+)。烟雾报警器中有两块板,一块带正电,一块带负电。电子向带正电的板运动,氧离子和氮离子向带负电的板运动,这就产生了电流,且我们规定正电定向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当电路中有电流时,一切正常。但是,如果空气中有烟尘粒子,一部分α粒子会被烟尘粒子吸收,导致电流减小,触发警报。
(1)α粒子与空气中的氮分子或氧分子撞击,会产生带______(选填“正”或“负”)电的电子,这些电子会向烟雾报警器中的带正电的板运动,是因为______。
(2)如图所示,两板间的电流方向是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的。
(3)当有烟雾时,烟雾报警器就会响起来的原因是:______。
22.请阅读《无处不在的静电》并回答下列各题。
无处不在的静电
在干燥的北方冬季,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现象。这些神奇的静电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内带正电的质子数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数相等,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部因素影响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减少电子而带有正电,B原子因增加电子而带负电,从而造成电子分布不平衡。这些外部因素包括各种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就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所以说静电现象无处不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摩擦起电是 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下列所列举的四种微粒中,其中尺度最大的应该是 _______;
A.分子B.电子C.原子D.质子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事例中比较容易产生静电的是 _______;
A.穿全棉的衣服
B.使用加湿器增加房间湿度
C.使用尼龙围巾
(4)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
A.质子发生了转移B.电子发生了转移C.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无人机”多功能飞行器
“无人机”多功能飞行器在拍摄调查、无人配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如图甲为某品牌“无人机”,质量(含摄像机)为1.5kg。“无人机”由锂电池供电,采用4个相同的电动机带动旋翼转动,对下方空气施力的同时每个旋翼获得相同的升力。为了保证“无人机”正常工作,每个电动机连接一个电子调速器(简称电调)来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从而改变电动机的功率。“无人机”上升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上升速度的平方成反比。该“无人机”能以最大6m/s的速度上升,此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为9N。“无人机”携带摄像机参与火情勘测时,一般以恒定的速度从地面匀速竖直升至某一高处,然后悬停观测(整个过程四个电动机同时工作)。该“无人机”携带的微型摄像机有自动扩摄功能,未出现火情时待机;若有火情,摄像机感知定强度的红外线而自动启动,进入工作状态.其原理如向图乙“自启系统”,该系统由“自启电路”、“控制电路”等组成,其电源电压恒为12V,R为电阻箱,RP是红外探测器(可视为可变电阻)它的阻值与红外线强度变化的关系如图表所示(E为红外线强度,cd表示其单位)。在“自启系统”中,通过电阻箱R的电流必须大于或等于0.5A时,控制电路能启动摄像机进入工作状态。(g=10N/kg)
E/cd 1.0 2.0 3.0 4.0 6.0
RP/Ω 18 9 6 4.5 3
(1)“无人机”电动机与电调的连接方式是______(选填“并联”或“串联”)。
(2)当“无人机”携带摄像机悬停在空中进行地面图像拍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无人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无人机”每个旋翼获得的升力是15N
C.“无人机”增加悬停高度可以扩大视野
D.“无人机”悬停观测时不消耗能量
(3)当匀速水平飞行的无人机完成无人配送任务后,无人机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无人机”在参与某次火情的勘测时,它以2m/s的速度从地面匀速竖直上升至50米高处,然后悬停。“无人机”上升过程中,受到的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受到的空气阻力为______。
(4)在“自启系统”中,为了使控制电路在红外线强度较弱时,就能启动摄像机进入工作状态,可采取的措施:______。(任一措施合理即可)
24.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所示。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就______(会/不会)出现实验中的现象.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
(2)1 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 )
25.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将铜片和锌片放入盐水中,这就制成了一个电池,再将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用导线连接在铜片和锌片上,电压表指针偏转。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情况?
(2)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
(3)在电池的外部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是铜片到锌片,还是锌片到铜片?
26.如图所示,将两只灯泡通过开关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甲、乙两图中电流表A的示数均为1.2A,图乙中电流表A1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分析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中通过L2的电流是多少______A?
(2)闭合开关后,图乙中电流表A1的示数是______A,合______mA。
(3)图乙中通过灯L2的电流为多少______A?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若后门没有关好,汽车可以行使,后门关好后,电动机短路,无法行驶,故A不符合题意;
B.若后门没有关好,汽车可以行使,后门关好后,电动机短路,无法行驶,故B不符合题意;
C.只有前门和后门同时关上,故C符合题意;
D.前门或者后门只要关上一个,汽车就行使,故D不满足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使两气球带了电,并不是分子转移,故B错误;
C.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说明两个气球互相排斥,它们带了同种电荷,故C错误;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由图甲知,电流从正极流出经电流表A1后分成两支,一支通过L1,另一支通过L2和A2,所以两灯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2的电流;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电流表A2读数是0.6A;由图乙知,电流表A1应选择0~3A的量程,连接“﹣、3”接线柱,A1读数为1.5A,通过L1的电流为
综上所述,A错误,符合题意;B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A.宇宙浩瀚无边,是无限的,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是由运动的物质组成的,恒星也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是可分的,故B正确;
C.海绵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C错误;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总数并没有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由题,灯只能在夜间有声才能亮,所以两个开光应该串联,因为坏的灯泡不影响其他灯泡,所以灯泡并联,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读取数据和消磁是独立的工作的,故为并联,开关S3闭合,这时消磁模块启动工作,说明开关S3与消磁是串联。
A.如图所示,当开关S1闭合,S3闭合才能读取数据,S2闭合才能消磁,与题意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点击“开始结算”,开关S1闭合,读取数据直接开始工作,读取完毕,支付后S3关闭,消磁才启动,与题意相符,故B符合题意;
C.需要将开关S2闭合后才能读取数据,与开关S1闭合,无线读取数据模块开始工作相矛盾,故C不符合题意;
D.需要同时闭合S1和S2,读取数据才工作,与开关S1闭合,无线读取数据模块开始工作相矛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根据电路图,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干路电流大于任意支路的电流,而从两表指针偏转位置来看,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即通过灯L1的电流是0.24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示数为0.7A,即干路电流0.7A,通过灯L2的电流
I2=I-I1=0.7A-0.24A=0.46A
故选C。
8.C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闭合开关S1,只有发声器工作;两个开关都闭合时,有电流通过电动机,这说明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动机才会工作。
A.由图可知,闭合开关S1,发声器没有接入电路,发声器不工作,两个开关都闭合,发声器和电动机都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发声器和电动机并联接入电路中,两个开关并联,只要闭合任意一个开关,发声器和电动机都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闭合开关S1,只有发声器接入电路,发声器工作,再闭合S2,电动机和发声器并联接入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动机,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闭合开关S1,只有电动机接入电路,电动机工作,再闭合S2,电动机和发声器并联接入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发声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无论前后门来人按下开关,电铃都会响起,但代表前后门的灯会分别被点亮,电铃最好放在干路上,两个灯并联,各用一个开关控制,比使用两个电铃更加简便,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A不符合题意;
B.吸管和纸巾带不同种电荷,故B不符合题意;
CD.电子在吸管和纸巾间转移,带负电,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
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故A正确;
B.安全锤做得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以产生较大的压强,压强大就很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能安全逃生,故B错误;
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是推力将药液压入人体内,故C错误;
D.梳头时头发随塑料梳子飘起来是因为梳子和头发带上了异种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
ABC.由图可知,两个灯泡并联,电流表A2测通过灯泡L1的电流,电流表A1测量干路中的电流,两个灯泡规格相同,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干路中的电流是支路中的电流的2倍,所以电流表A1的示数是A2的两倍,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D.断开S2后,为L1的简单电路,灯泡L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两灯并联时,L1两端的电压也等于电源电压,所以灯泡L1的亮度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
当乘客坐上去,满足设置的压力条件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即安全带控制开关S2断开,则语音提示:“请系好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后,安全带控制开关S2闭合,语音提示器不工作,则将语音提示器短路了,故C选项对应电路图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详解】
由实物图知,是导体A、B串联在电路中,则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等,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D
【详解】
因为抽油烟机的照明灯和电风扇既能同时使用,也能独立使用,说明照明灯和电风扇是并联的,且均有开关单独控制。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同种 负##—
【详解】
[1]用毛皮分别摩擦丝状塑料和PVC(塑料)管,使丝状塑料和PVC(塑料)管都带上了电,且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规律可知,塑料和PVC管都带上了同种电荷。
[2]电子带负电,电子从毛皮转移到塑料,塑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17. 并 L1
【详解】
[1]当闭合S1、S3,断开S2时,电流只有两条路径,电流分别经过两个灯泡,L1、L2并联。
[2]当闭合S2、S3,断开S1时,灯泡L2被短路,有电流通过的灯是L1。
18. 串 并 短路
【详解】
[1]由图可知,仅将开关S3闭合,S1、S2断开,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知,灯L1、L2串联。
[2]由图可知,将开关S1、S2闭合,S3断开,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知,灯L1、L2并联。
[3]由图可知,将开关S1、S2、S3都闭合,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通过S1、S2、S3回到电源负极,造成电源短路,故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19.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负
【详解】
[1]上方是与毛皮摩擦过的细塑料丝,塑料丝带上了电荷,下方是与毛皮摩擦过的PVC塑料管,PVC塑料管也带上了电荷,此时悬空,说明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由于塑料丝和PVC塑料管带了同种电荷,PVC塑料管带上负电,则细塑料丝带上负电。
20. 大气压 电荷
【详解】
[1] 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利用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将饮料压入嘴中。
[2] 梳子经摩擦后带了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1. 负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向下 见解析
【详解】
(1)[1][2]由材料可知,α粒子与空气中的氮分子或氧分子撞击,会把电子从这些分子中打出,电子带负电,电子会向正极板运动是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3]我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本题中正电荷向下运动,故电流方向向下。
(3)[4]由题干可知,a粒子是被烟尘粒子吸收,导致电流变小,触发警报,警报器响起来。
22. 机械 A C B
【详解】
(1)[1]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比原子核大;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比质子大,分子最大,故选A。
(3)[3]A.全棉的衣服不容易得失电子,不容易产生静电,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是导体,使用加湿器增加房间湿度,不容易产生静电,故B不符合题意;
C.尼龙围巾容易得失电子,并且尼龙是绝缘体,容易产生静电,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4]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的过程中得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所以静电现象产生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故选B。
23. 串联 C 变小 是 1N 调高电阻箱R的电阻值(或调高电源的电压值)
【详解】
(1)[1]由题意知,每一个电动机连接一个电调,通过电子调速器(简称电调)来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从而改变电动机的功率,故电动机和电调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2)[2]A.无人机的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故A错误。
B.悬停观测时,受到的举力与重力相平衡,则获得的升力
则每一个螺旋桨需要产生的升力
故B错误;
C.摄像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拍摄地面图像时增加悬停高度,即物距增大,可以扩大拍摄视野范围,故C正确;
D.悬停观测时电动机是工作的,由于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将其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
(3)[3][4][5]当匀速水平飞行的无人机完成无人配送任务后,其速度不变,但质量变小,所以其动能变小;同时其高度不变,质量减小,故其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变小;“无人机”上升过程中,处于匀速运动状态,则一定是受到平衡力作用;由表格数据可知,无人机的最大上升速度为6m/s,此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为9N,由题意知,“无人机”上升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上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所以:
即:
解得
(4)[6]在红外线强度较弱时,红外探测器RP的阻值较大,其两端的电压将增大,为了保证a、b两端电压必须等于或大于9V不变,则可采取的措施:调高电阻箱R的电阻值(或调高电源的电压值)。
24. 不会 原子核 B C
【详解】
(1)[1][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不会出现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即不会出现实验中的现象。今天我们知道原子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填B。
(3)[4]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
25.(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铜片;(3)锌片到铜片
【详解】
(1)该装置通过化学变化使电荷定向移动产生电流,该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由图可知,铜片和电压表的正接线柱相连,所以铜片是正极。
(3)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流方向和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自由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锌片到铜片。
26. 1.2 0.48 480 0.72
【详解】
(1)[1]由图甲知,开关闭合时,L1被电流表短路,只有L2接入电路中,故通过L2的电流为电流表示数,即1.2A;
(2)[2][3]由图丙可知,电流表所接量程为0~0.6A,由指针位置可知此时电流为0.48A,故A1的示数为0.48A,合480mA;
(3)[4]由图乙知,开关闭合时,L1与L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A1测通过L1的电流,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通过L2的电流大小为
I2=I-I1=1.2A-0.48A=0.72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