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0:2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他们“按下红手印”为的是(  )
A.进行土地流转 B.分田包干到户 C.实行合作经营 D.发展村镇企业
2.1988年4月11日,深发展股票首次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挂牌,拉开了深圳股票交易的序幕。当时让储户配售认股证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消息称,深圳市政府为了支持深发展发行股票,让党员干部带头买股。这反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的困难重重 B.“大锅饭”的弊病被克服
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实行 D.“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
3.下图来源于某画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图片,这是哪年的国庆日
A.1956年 B.1976年 C.1978年 D.1984年
4.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凤阳小岗村考察时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小岗村民“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哪一政策的雏形( )
A.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 B.均田免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耕者有其田
5.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为企业包销产品
C.提高职工收入 D.企业全面私有化
6.“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1984年,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从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50年代设立国营企业是错误的决策
B.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C.改革前,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D.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经济大发展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我国在( )
①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②主办国际盛会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③应对突发事件和战胜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1983年至1987年综合改革试点期间,没有现成的模式,重庆从改进计划体制、企业管理体制、流通体制、财政税收金融体制等重点方面“摸着石头过河”,试点后的重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文中的“综合改革”指的是( )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9.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有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流成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A.旨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B.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C.形成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0.“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文中改革进入新阶段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主要是因为( )
A.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中共十四大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11.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响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开
C.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近年来,我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C.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提出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二、综合题
1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25页
材料三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粮食产量 1981年粮食产量 1982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07亿千克 7.15亿千克
材料四 确实,“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党和政府多年关注的问题。我们说把“三农”问题要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是一般的表态,而是实际行动。这些年,我们为农民做了一些事情,比如……——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有过哪些重大失误?
(3)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改革?
(4)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两种农村政策的不同影响,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5)材料四充分体现了政府意识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就“三农”问题提出一条建议。
14.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80年代中后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15.“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土地政策时,搜集到以下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6月在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材料二 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文物辨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2)据材料二回答,为解决农村中“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这些措施的完成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图2与图1相比,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有何新变化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农业政策的调整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为分田包干到户,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B项正确;21世纪初实行土地流转,排除A项;新中国三大改造时期实行合作经营,排除C项;材料与“发展村镇企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
根据材料“当时让储户配售认股证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消息称,深圳市政府为了支持深发展发行股票,让党员干部带头买股。”,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的股票配售困难,政府让党员干部带头买股带动储户购买,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困难重重。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大锅饭”的弊病被克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分配方式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3.D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联产承包好”和所学知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因此图片是1984年的照片,D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A项;1976年,文革刚刚结束,排除B项;1978年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实施,此时国庆节已过,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
根据材料“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可知,小岗村民“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雏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C项正确;农业合作社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农业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项;均田免赋是封建社会末期起义农民提出的要求平分土地、减免繁重的赋役负担的战斗纲领,排除B项;土地改革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5.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活力,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A项正确;为企业包销产品,属于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之一,排除B项;提高职工收入并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是实行企业全面私有化,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
根据材料“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1984年,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由原来的企业效益下滑,变成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说明了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经济大发展。D项正确;材料不能佐证50年代设立国营企业是错误的决策,排除A项;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权集中在企业手中,排除B项;改革后,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和战胜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①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8.D
【详解】
根据题干“1983年至1987年综合改革试点期间,没有现成的模式,重庆从改进计划体制、企业管理体制、流通体制、财政税收金融体制等重点方面‘摸着石头过河’,试点后的重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综合改革”指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期间进行,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土地改革实行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废除了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进行的体制改革,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
依据“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流成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可知这次试点旨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从而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A项正确;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排除B项;题干的主旨不是强调商品经济,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材料说中共十四大标志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B项正确;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表达不清,排除C项;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的是2013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
根据材料中“1984年”“将‘松绑’风吹向全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开始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这与材料中的“松绑”相吻合,A符合题意;1984年国企改革刚刚起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完全分离,排除B;材料中的“松绑”指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排除C;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A。
1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近年来,我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3.(1)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的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更加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适合国情的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不适合国情的政策,阻碍经济的发展;政策措施要适合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任意一点即可)
(5)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政府加大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是土地改革运动。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的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因为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形势估计的过于严重,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错误的发动文化大革命。
(3)依据材料三表格“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可见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结合课本所学,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丰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增高。
(4)依据前面的材料二,因为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材料三农民根据实际情况,农民开创了家庭联产责任制。由此可知,适合国情的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不适合国情的政策,阻碍经济的发展;政策措施要适合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依据所学知识,我国政府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政府加大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等。
14.(1)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或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解】
(1)问题一:根据图一“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按下鲜红的18颗红手印后,开始了包干到户制度,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后来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典范。故这一事件发生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问题二:依据图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分田包产到户制度。这一政策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问题二:依据材料二信息“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全面改革”并结合所学可知,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在北京举行,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换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图2为土地公有制,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无所有权;要重视三农问题;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政策制定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构建合理、有序的农村土地制度。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信息可知,说“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依据材料二“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农村中“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进行三大改造;材料中这些措施的完成的历史意义是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换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与图1相比,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的新变化是图2为土地公有制,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无所有权;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农业政策的调整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重视三农问题;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政策制定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构建合理、有序的农村土地制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