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09: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诗中的繁华景象发生在( )
A.丝绸之路 B.大运河 C.榷场 D.明长城
2.图中的黄底色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在①地区设立的军政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安北都护府
3.汉代的西域都护的设置,印证了下列哪些地区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
①新疆 ②西藏 ③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④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提出的一种国际区域间经济合作的新模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给新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大无限发展的潜力。历史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A.北击匈奴 B.修筑长城 C.设置刺史 D.设置西域都护
5.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之后。
A.设立西域都护 B.班超经营西域 C.开辟丝绸之路 D.甘英出使大秦
6.《后汉书》记载:“大秦国,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隶属者数十。”汉朝时,人们对大秦(即罗马帝国)的认识得益于( )
A.神话和祖先传说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汉武帝武力征服 D.阿拉伯人的介绍
7.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能够佐证这一事实的是( )
A.陇西郡的设置 B.张骞通西域 C.西域都户的设置 D.班超出使西域
8.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它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来自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明体系之中。这些其他文明的文化因素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这说明丝绸之路( )
A.促进了文明交融 B.沟通了世界各地
C.促进了物资交流 D.是由张骞开辟的
9.昭君出塞为汉与某一少数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少数民族指的是( )
A.匈奴 B.氐族 C.羌族 D.鲜卑
10.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先后将两名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西域乌孙王,并在西域置使者校尉,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又在渠犁(今尉犁县西)驻兵屯田。汉武帝此举旨在(  )
A.实现国家大一统 B.宣告西域归属中央管辖
C.削弱诸侯王势力 D.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11.王维有诗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汉朝时,把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A.西域 B.新疆 C.安息 D.大月氏
12.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博望侯 D.西域都护
13.汉朝时,一位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西行,先后经过的是:
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大秦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①④
14.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 )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内蒙古
15.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事件是( )
A.设置象郡 B.开凿灵渠 C.漠北战役取胜 D.设置西域都护
二、综合题
16.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通西域的人物。设计汉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节选)
(2)依据材料二,列举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外传和输入的文明成果。
外传的文明成果有:____________
输入的文明成果有: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东西方贸易大发展于公元前不久开始,约持续了两个世纪。贸易大发展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对中亚的影响不断增长。中国人不仅打通了好几条陆上商路,而且还使获取地区间贸易最重要的商品即丝织品变得更为容易。贸易大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包括整个地中海区域以及欧洲中部和西北部大部分地区的罗马帝国的统治得到了加强,出现了所谓的“罗马治下和平”时期。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简述从公元前不久开始,大约持续了两个世纪的东西方贸易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系列讲话十大高频词
词语 出现次数 词语 出现次数
1. 合作 128 6. 开放 23
2. 发展 96 7. 金融 20
3. 建设 88 8. 人民 19
4. 共同 34 9. 贸易 19
5. 文明 26 10. 和平 17

(4)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丝路精神”的理解。
17.读图学史: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面图片展现的是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这条交通要道被称为什么?哪位历史人物对开辟这条历史要道贡献最大?
(2)概括这条交通要道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的官职是什么?它的设置有何意义?这一历史事件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白练”指代丝绸。该诗描绘了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场景:在初春的西北边陲,随着傍晚的细雨和低飞的大雁,一阵驼铃声穿过戈壁到达了安西,正是运送丝绸的商队到了中亚,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A。
2.C
【详解】
从材料图片可以看出有匈奴,所以这个王朝应该是汉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制度,设置了西域都护府,C项正确;ABD都是唐朝时期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代的西域都护管辖的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西藏与西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域,排除含有②的选项,A项错误;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属于我国东北地区,西域则在西北地区,所以④不属于西域都护管辖范围,C项错误;同样,排除含有④的选项,D项错误。故选B。
4.D
【详解】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D项正确;北击匈奴与“新疆归属中央政权无关”,排除A项;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排除B项;设置刺史加强监察,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5.A
【详解】
公元前 60 年,汉政府设置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A项正确;班超经营西域不是政府管理新疆的开始,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之后开辟丝绸之路,排除C项;甘英出使大秦是97年,不符合材料中对于新疆的管理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B
【详解】
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方文明的桥梁,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汉朝时,人们对大秦(即罗马帝国)的认识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就在大秦,B项正确;神话和祖先传说,与人们对大秦的认识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没有武力征服大秦,排除C项;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项。
7.C
【详解】
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正确;陇西郡的设置是在秦朝,当时新疆还没有正式归属中央,排除A项;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班超出使西域是在东汉时期,是在新疆归属中央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A
【详解】
根据材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它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来自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明体系之中。这些其他文明的文化因素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交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丝绸之路沟通了世界各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没有涉及物资交流,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是丝绸之路由张骞开辟的,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叫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A项正确;氐族、羌族、鲜卑均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
材料反映了汉武帝与西域乌孙国进行和亲联姻,在西域设置机构、驻扎军队,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汉朝对西北地区的管理,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国家已经实现了大一统,材料措施旨在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巩固大一统局面,排除A项;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归属中央管辖,排除B项;材料措施针对的是西域边疆地区,而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推恩令”,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1.A
【详解】
根据材料“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结合所学可知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A项正确,排除B项;安息和大月氏是中亚地区,不符题意,排除C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D项正确;秦朝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排除A项;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打击了地方官吏和豪强的违法贪腐行为,排除B项;博望侯是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的封爵,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3.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所以先后经过的是②①③④,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4.A
【详解】
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因此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故A符合题意。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始于元朝设立宣政院,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始于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内蒙古也是在元朝时期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注意识记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意义。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项正确;象郡是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置的三郡之一,排除A项;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排除B项;漠北之战是公元前119年汉朝在漠北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6.(1)张骞;路线图: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2)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 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等,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
(3)中国对中亚的影响不断增长;罗马帝国的统治得到加强。
(4)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1)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路线图: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路径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2)
根据材料二可知,外传的文明成果有: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输入的文明成果有: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等,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
(3)
根据“中国对中亚的影响不断增长”得出中国对中亚的影响不断增长;根据“罗马帝国的统治得到了加强”得出罗马帝国的统治得到加强。
(4)
根据“合作”“和平”得出和平合作,根据“开放”“共同”概括得出开放包容,根据“文明”“发展”概括得出互学互鉴,根据“合作”“建设”“共同”“发展”概括得出互利共赢。
17.(1)丝绸之路;张骞。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汉宣帝。
(1)
根据图片展现的是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结合所学可知这条交通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可知张謇对开辟这条历史要道贡献最大。
(2)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可从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行回答。
(3)
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的官职是西域都护。它的设置意义可从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进行回答。西域都护设置是在汉宣帝统治时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