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09:1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如下图是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银币之一,纪念币正面有“陈胜、吴广——公元前3世纪”的字样。该纪念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秦统一六国 B.大泽乡起义
C.秦二世暴政 D.楚汉之争
2.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我善于用他们,这是我可以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善用他,因此被我打败。”据此可知,刘邦能够取胜的重要原因是( )
A.擅长谋略 B.善于用人 C.约法三章 D.深得民心
3.秦始皇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并制定了严苛的法律。这体现了秦朝(  )
A.文字的统一 B.经济的发展 C.残暴的统治 D.军队的强大
4.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他死后仅三年梦想就破灭了 秦始皇梦想破灭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B.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C.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D.国内度量衡不统一
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导致这场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焚书坑儒 B.修筑长城 C.严刑峻法 D.秦的暴政
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以下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B.消弱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C.消灭了秦军主力,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7.秦朝的地租原定为十税一,另有口赋。可是后来秦的赋税征收量却增加到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农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反映出秦朝( )
A.赋税沉重 B.刑罚严苛 C.徭役繁重 D.战争频繁
8.成语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下列成语和“楚汉战争”相关的是( )
A.卧薪尝胆 B.破釜沉舟 C.四面楚歌 D.退避三舍
9.下列不是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期间的是
A.创立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B.统一度量衡
C.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D.大泽乡起义
10.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武王伐纣 C.黄巾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1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造成秦朝统治“短命”的根本原因是( )
A.北击匈奴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 D.实行暴政
12.象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楚汉之争
13.李白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开疆拓土 C.焚书坑儒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与此句有关的农民起义是
A.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B.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C.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
15.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选项中与成语“楚汉之争”有关的是( )
A.商纣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汤 C.秦二世和陈胜 D.项羽和刘邦
二、综合题
16.“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它只有十几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某校七年级甲班同学开展了一次以“秦帝国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任务一【兵戈逮狂秦】
(1)一组同学梳理了秦帝国的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根据提示,在方框A、B、C、D处填上对应内容。
任务二【垂辉映千春】
(2)二组同学整理了秦帝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变革,请你补充完整。
任务三【大略驾群才】
(3)三组的同学绘制了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请你把图中A、B两处补充完整。从示意图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任务四【身死谁手天下笑】
贾谊《过秦论》中写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身死谁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从秦朝短暂而亡,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17.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林老师以“秦朝的兴亡”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 【秦之兴——树立唯物史观】
(1)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将下面思维导图中的空格补充完整。分析C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
C处影响:
任务二 【秦之盛——彰显制度文明】
(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写出图一、图二分别是哪种政治制度?并比较两种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任务三 【秦之亡——分析事件联系】
(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一 秦朝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秦朝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10多种,如车裂、腰斩等,民众稍有不慎就要受到刑法处罚。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 陈涉世家》
任务四 【秦之思——全面评价人物】
(4)明末李贽在《藏书》中说:“是圣是魔,未可轻易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以“秦始皇的功与过”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陈胜吴广--公元前3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B项正确;秦统一六国与纪念币内容不符,排除A项;秦二世暴政在纪念币中看不出来,排除C项;楚汉之争指的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斗,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根据材料“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我善于用他们”可得出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是刘邦善于用 人。而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B项正确;ACD项材料没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3.C
【详解】
由材料“秦始皇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并制定了严苛的法律”,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秦朝残暴的统治。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C项正确;材料与文字的统一无关,排除A项;沉重的赋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不能证明军队的强大,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C
【详解】
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这是因为秦的残暴统治,C项正确;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但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秦朝时期统一度量衡,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导致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D项正确;焚书坑儒、 修筑长城 、严刑峻法均是暴政的具体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6.D
【详解】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D项正确;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灭掉商朝,建立西周,排除A项;公元前770年西周的统治结束,排除B项;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的是刘邦和项羽,项羽通过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刘邦通过函谷关,直捣秦朝的首都咸阳,秦灭亡,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后来秦的赋税征收量却增加到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反映了秦朝沉重的赋税,A项正确;刑罚严苛、徭役繁重、战争频繁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面楚歌 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楚汉战争”的垓下之战。C项正确;卧薪尝胆出自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与越王勾践有关,排除A项;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排除B项;退避三舍出自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等,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大泽乡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当时的秦朝皇帝是秦二世胡亥,D项符合题意;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和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都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这次起义的方式是农民揭竿而起。D项正确;刘邦、项羽起义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排除A项;武王伐纣是王位更替的战争,排除B项;黄巾大起义是唐朝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1.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所以造成秦朝统治“短命”的根本原因是实行暴政,D项符合题意;AC项都是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排除;B项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不是“短命”的根本原因,排除。故选D。
12.D
【详解】
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有关。这是封建统治者相互争夺帝位的战争。秦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故选D;ABC与题意不符,排除。
1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办不了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籍要烧掉。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C项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排除A项;开疆拓土属于疆域问题,排除B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政治角度,题目考查的是思想角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押队的军官,对众人说:“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故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与题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6.(1)A前356年;B秦朝建立;C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D前207年。
(2)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鼓励耕织;③圆形方孔半两钱;④小篆。
(3)A丞相;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1)
任务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所以方框A处应填“前356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所以方框B处应填“秦朝建立”;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了秦末农民战争,所以方框C处应填“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所以方框D处应填“前207年”。
(2)
任务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①处应填“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在经济上鼓励耕织,推动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所以②处应填“鼓励耕织”。根据所学可知,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所以③处应填“圆形方孔半两钱”;秦始皇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所以④处应填“小篆”。
(3)
任务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所以A处应填“丞相”;B处应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制度:从示意图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4)
任务四:根据材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身死谁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因暴政短暂而亡,我们从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点睛】
17.(1)铁农具 新兴地主阶级 商鞅 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图一是西周的分封制;图二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不同点:①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不同:西周是天子或王,秦朝是皇帝;②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同:西周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秦朝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③对地方的管理不同:西周是分封制,地方权力较大,诸侯国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秦朝是郡县制,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等。(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一点不同点)
(3)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的暴政,秦的暴政是材料二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4)示例: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车辆、道路、开凿灵渠,沟通南北水运交通;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巩固了边防。但他实行“焚书坑儒”,加强了对思想的禁锢,摧残了中国古代文化;繁重的徭役、兵役,沉重的赋税,严苛的刑法,使得社会经济遭到破坏,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等。
我们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分别从功和过两方面作答,功两点,过一点,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私田产生,推动了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以秦国为首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封建制度确立起来。关于商鞅变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
根据图一“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信息可知是西周的分封制;根据图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可知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关于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地方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不同,即①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不同:西周是天子或王,秦朝是皇帝;②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同:西周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秦朝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③对地方的管理不同:西周是分封制,地方权力较大,诸侯国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秦朝是郡县制,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等。
(3)
根据材料“秦朝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秦朝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10多种,如车裂、腰斩等,民众稍有不慎就要受到刑法处罚”反映的是秦朝的暴政;根据材料“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可知是陈胜、吴广起义;故关系是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的暴政,秦的暴政是材料二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4)
关于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主要是结合其实施的政策、做了什么事情进行分析,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分别从功和过两方面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例: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是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车辆、道路、开凿灵渠,沟通南北水运交通;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巩固了边防。但他实行“焚书坑儒”,加强了对思想的禁锢,摧残了中国古代文化;繁重的徭役、兵役,沉重的赋税,严苛的刑法,使得社会经济遭到破坏,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等。我们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