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09:1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且混乱不已,以下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打下基础的是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是( )
A.曹丕称帝 B.赤壁之战 C.刘备称帝 D.孙权称帝
3.孙权称帝是在
A.建业 B.洛阳 C.成都 D.长安
4.喜爱历史的李明同学正在阅读《三国演义》。以下阅读的四个章节中与赤壁之战无关的是
A.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B.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C.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D.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开始于
A.公元前220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220年 D.公元230年
6.南阳武侯祠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益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对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7.使用历史纪年法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处于( )
A.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 B.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
C.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 D.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段故事对应成语是( )
A.鞠躬尽瘁 B.妄自菲薄 C.察纳雅言 D.三顾茅庐
9.战国时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了大规模兼并战争,下列哪次战役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 )
A.桂陵之战 B.赤壁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0.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与材料相关的著名战役( )
A.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B.以少胜多歼灭了秦军主力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状态
11.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不属于曹操所为( )
A.扫平关中割据势力,完成北方统一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C.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D.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12.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很受中学生的喜爱,其中有句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其中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如图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
A. B.
C. D.
14.公元208年曹操率兵南下,准备统一南方。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在赤壁与曹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弱点,火攻曹军战船,大败曹军。这次战役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以上叙述缺少( )
A.曹操开战主要原因 B.交战双方的兵力
C.孙刘联军破敌策略 D.战役的重大影响
15.某班学生准备排练舞台剧,某一同学最喜欢扮演某一角色。理由是:他是三国之中立国西南,统治面积最小,在历史上又多被奉为正统的国君。这一角色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请写出三国鼎立形势图中①②③分别指哪三国?
(2)材料中所追忆的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什么战役?这一战役有何特点?这次战役有何影响?
(3)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17.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写3项)?
(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采纳的是谁的建议?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政治和经济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 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
(3)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4)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 军阀混战的局面, 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孙、曹、刘三方各自发展势力,但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绝对实力,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D项正确;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前秦之间的战役,不是东汉末年的战役,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打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排除B项;官渡之战是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208年曹操南征失败(赤壁之战),退回北方,赤璧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建立魏,221年刘备建蜀,229年孙权建吴,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A项正确;魏国的都城是洛阳,排除B项;蜀国的都城是成都,排除C项;西汉的都城是长安,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
“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指的是官渡之战袁绍战败,与官渡之战有关,和赤壁之战无关,A项正确;BCD项中的描述都与赤壁之战密切相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这是最早开始台湾与大陆的联系,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点睛】
6.A
【详解】
武侯祠,又名诸葛庵,位于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它是古人为纪念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而修建的一所祠堂。由此可知,祠联和诸葛亮有关。依据题干“水面偏能用火攻”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A项正确;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排除B项;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时期,排除C项;官渡之战发生在袁绍与曹操之间,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具体年号换算成世纪,百位数字加1;因此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三世纪;公元220年是公元3世纪。因此这一历史时期处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B项正确;ACD算法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8.D
【详解】
根据题干“臣本布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刘备曾经三次去诸葛亮的隆中请诸葛亮,留下了“三顾茅庐”典故,D项正确;“鞠躬尽瘁”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排除A项;“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排除B项;“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彼此之间的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并且都具有兼并的特点,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赤壁之战是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不是战国时期的战役,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是战国时期的战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10.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黄盖”“可烧而走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战役是赤壁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排除A项;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排除B项; 淝水之战,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那时候战乱频繁,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曹操多谋善断,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200年,同处在北方黄河流域的两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曹操和袁绍展开了一场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与赤壁,联军用火攻的方法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由此可见,C不属于曹操所为,C项符合题意;ABD属于曹操所为,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大战,孙刘联军采用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元气大伤,狼狈退回北方,从而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D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役,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秦朝之间的战役,排除B项;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役,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3.D
【详解】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的到巩固;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和四川。220年,曹丕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汉,史称蜀;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208年曹操率兵南下,准备统一南方,这是原因,排除A项;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这是孙刘联军的策略,排除C项;孙刘联军利用曹军弱点,火攻曹军战船,大败曹军,这次战役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影响,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作战双方的强弱和兵力对比,B项正确。故选B项。
1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备在成都称帝,成都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与魏国和吴国相比,蜀国的面积最小,A项正确;孙权在建业称帝,建业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排除B项;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他们称霸中原地区,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16.(1)魏国、蜀国和吴国。
(2)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为三国鼎力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上,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孙刘联采用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①:魏国;②:蜀国;③:吴国。
(2)根据材料“三国周郎赤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力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樯橹灰飞烟灭”反映的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上,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孙刘联采用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
17.(1)秦始皇统一六国。
措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道路;开凿灵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颁布 “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蜀、吴、魏。
(5)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结合所学可知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强措施,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 结合所学可知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取的是董仲舒的建议。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政治还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在经济上采取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等措施。
(3)根据材料三“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结合所学可知是指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官渡之战;根据所学可知赤壁之战之后,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4)根据所学可知三国鼎立是魏蜀吴三国,魏国占据北方,今天华北地区;蜀国占据四川,不符湖北等地,在西南;吴国占据东南地区,长江、淮河一带,故对应A蜀、B吴、C魏。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