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精品课件(2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精品课件(22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1:2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两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2.通过比较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提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感受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理解“凿空”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对西域管理的史实,初步树立国家版图意识。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与发展,同学们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何时开通的吗?它又是如何被开通的呢?
“一带一路”示意图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知识拓展
西域的位置
小国林立、民族众多
根据地图指出西域的的政局特点?
想一想
玉门关
阳关
狭义西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新疆地区
广义西域:还包括今中亚、西亚、印度半岛和欧洲东部等广大地区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远去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班固《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张骞通西域

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改编自《后汉书》
1.背景
西域地区的小国被匈奴武力征服
西域地区的小国经常被匈奴奴役
匈奴经常侵犯西汉边境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联合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通西域

2.目的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班固《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知识拓展
这幅壁画位于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幅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其中传递的历史信息可以辅证汉武帝时期的中外交往。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张骞通西域

3.过程
前138年,张骞率领100 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
在经过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时被匈奴人扣留。
后来,张骞得到机会,带着部属逃出匈奴,西越葱岭,辗转来到大月氏。
前126年,张骞返回长安。
在返回长安途中,又被匈奴抓去扣留了一年多。
——第一次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押了10余年,但他仍然“持汉节不失”,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张骞出示西域想象画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张骞通西域

3.过程
——第二次
前119 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率领一个300 多人的使团,带着丰厚的礼物出使西域。
这时汉朝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此次西行比较顺利。
因王位继承问题而陷入混乱,乌孙国无意东归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
前115年,张骞回国时,乌孙国派遣数十名使者一起来到长安。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张骞通西域

4.作用
时间 目的 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公元前
138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及西域各族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
联络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同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许多西域地区的山川、地形、物产、人口、风俗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龚书铎、刘德麟《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汉书 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长安
河西走廊
中亚
西亚、南亚、欧洲
西域
(今新疆地区)
——路线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不是张骞通异城,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mù xu)、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
——摘自《二十五史详解》
物质上
文化上
中国
西方
丝绸、漆器、陶器、瓷器、铁器
葡萄、核桃、石榴、苜蓿、良种马、玻璃、香料……
造纸术、印刷术、凿井技术、铸铁技术……
歌舞、乐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动植物品种为主
手工业品
中国
西方
技术
宗教艺术
——物品交换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影响
——《史记·大宛列传》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商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因此,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全球史。
——英国牛津大学历史教授Peter Frankopan《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人。……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贸易之路
友谊之路
文明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2.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路线一:
山东
黄海
朝鲜、日本
路线二:
东南沿海
经中南半岛南下
绕过马来半岛
穿过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沿岸
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权。
秦汉时期,中国已有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最早发现了南海的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知识拓展
南海诸岛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西域都护
对西域的管理

时间
府邸
管辖区域
职责
意义
——西汉时期
公元前60年
乌垒城
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西域36国
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地区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2.班超经营西域
对西域的管理

——东汉时期
东汉明帝时,
派班超出使
西域
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超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73年
后来
97年
影响: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原因有( )
①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②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③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④加强与匈奴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下列有关丝绸之路正确的路线是 ( )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南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B
B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4.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候。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 ③恢复西域与汉朝的联系 ④大败匈奴,使其无力与西汉对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D
B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背景:
物品交换:
西域都护:
对西域的管理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路线一:山东出发到达朝鲜、日本;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欧洲
路线:
路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班超经营西域:
手工业品、动植物、技术等交流
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西域各国经常被匈奴奴役,匈奴经常侵犯西汉边境
目的: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过程:
第一次:让西汉了解了西域
第二次:密切了与西域的联系
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交流与联系
作用: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
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路线二:从东南沿海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请课后搜集张骞的主要事迹并结合本课所学,为张骞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要符合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