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通过识读图文信息等了解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基本史实,认识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2.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学习,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秦朝灭亡和楚汉之争的学习,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秦的暴政
一
(秦朝)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zhì]之食。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秦朝)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上吊)于道树,死者相望。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秦的暴政
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始皇使御史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焚书坑儒
束颈的铁钳
束手脚的铁桎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刑法严苛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秦的暴政
一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秦始皇)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何评价秦始皇?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功:(1)完成国家的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形制。
过:(1)焚书坑儒,摧残了中国古代文化;(2)徭役繁重,赋税沉重;(3)刑法严酷,生活腐化。
故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
合作探究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2)结合人物的主要事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史观,进行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评价。
(3)进行总结性的概述。
知识拓展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秦的暴政
一
“秦二世……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叛)
者众……赋敛愈重,戍徭无已。”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秦朝暴政的表现:
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焚书坑儒
5.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一)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秦的暴政(根本原因)
(2)陈胜、吴广去戍边,遇雨误期,面临死刑(直接原因)
1.背景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御中发征(役)……失期过旬,赀[zī]一甲(罚制造一幅甲胄的钱或物)……水雨(不能动工),除兴(免除本次征发)。”
——1975年出土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徭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
可能是陈胜鼓动众人反秦的借口,也有可能是当时秦人文化水平不高,对秦法的解读有误。
课堂讨论
云梦睡虎地秦简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史料的分类、史料价值
史料的分类: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史书、档案、著作等。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
3.口述史料:神话、传说、回忆录等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从史料表现形式来看:
《史记》属于文献史料,秦简属于实物史料,实物史料可信度更高;
从史料时间和价值来看:
《史记》属于二手史料,秦简属于一手史料,一手史料价值更高。
知识拓展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2.过程
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起义。
陈胜、吴广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
在秦军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一)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二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3.意义
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响应反
秦地区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地位),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1)奠定了推翻秦王朝的基础
(一)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二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二)项羽、刘邦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二
项羽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楚汉之争
三
项羽拥有重兵,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之间的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时期 项羽、刘邦起义 楚汉之争
目的
性质
想一想
项羽、刘邦起义与楚汉之争性质是否相同?
推翻秦的暴政统治
争夺帝位
农民起义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楚汉之争
三
刘邦率军到达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1)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势力逐渐变强;
(2)项羽刚愎自用,残暴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想一想
刘邦最终取胜的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有人曾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刑法严苛 B.治安混乱 C.人口众多 D.社会安定
2.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朝统治的残暴
B.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C.建立了“张楚”政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D.经过了充分的组织和发动工作
3.《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
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D
B
A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5.大型音舞诗剧《汉风华章》第一篇章《楚汉风云》主要演绎楚汉之争,“霸王别姬”唱响了一曲凄美的爱情绝唱和战争挽歌。“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
A.汉取代秦的战争
B.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
C.项羽和刘邦争夺农民起义军领导权的战争
D.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4. “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并最终将“伟大”的秦朝变成了“历史”。下列有关秦末农民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最终失败了
B.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C.对推翻秦朝起了决定作用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D.公元前3世纪晚期的楚汉之争,是大泽乡起义的继续
D
D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秦的暴政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秦末农民起义
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严苛、焚书坑儒、秦二世更加残暴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
巨鹿之战,消灭主力
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刘邦获胜,建立西汉
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秦朝末期,农民起义不断。这一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典故,如“约法三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鸿门宴”等等。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这一时期的一个历史典故,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