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通过识读《秦灭六国形势图》,了解秦灭六国的过程;通过分析史料,了解秦能灭掉六国的原因。
2.通过分析史料,绘制示意图,了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分析史料,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云梦睡虎地秦简
秦简《编年纪》记录了秦统一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
那么,秦是如何一步步完成统一的?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正月,恢生。
十九年,□□□□南郡备警。
廿年,七月甲寅,妪终。韩王居□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
廿二年,攻魏梁。
廿三年,兴,攻荊,□□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
(廿四年),□□□王□□。……
——《编年纪》
秦灭六国
一
1.过程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观察左图,说说秦灭六国的概况。
公元前230年,秦开始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为什么秦能实现统一呢?
秦灭六国
一
2.原因
材料一 诸子百家在思想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追求“大一统”。所有的学派都呼吁赶快实现国家的重新统一,都认为天下没有共主是不正常的,这会让人心神不宁,必然导致天下混乱,战争连绵不断,民不聊生。
——张宏杰《简读中国史》
材料三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商君治秦……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统一是民心所向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嬴政招揽、重用人才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秦灭六国
一
3.意义
春秋形势图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服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平定天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像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
1.皇帝制度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制曰:“……自今以来,废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
1.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皇帝
掌行政
掌军事
掌监察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
2.中央机构
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
3.地方机构——郡县制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
3.地方机构——郡县制
秦朝郡县分布图
中央
郡(守)
县(令或长)
乡
亭
里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
3.地方机构——郡县制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皇帝
行政
军事
监察
郡(守)
县(令或长)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知识拓展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相对于民主而言,体现皇帝个人专断独裁,皇帝集国家最高权于一身,帝位终身和皇帝世袭。
君主专制:
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中央集权:
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初有隶书,以趣简约,而古文由此绝矣。
——(五代十国)徐锴《说文系传》
统一文字为小篆,有利于政令的顺利推行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
1.统一文字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币、银锡之属……不为币。
——《史记》卷三0《平准书》
废除六国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
有利于国家管理经济,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赵、魏、韩
齐、燕
秦
楚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
2.统一货币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
——邱隆、丘光明等《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
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秦铜权
秦铜量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
3.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秦铜车马
直道
驰道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
4.统一车轨,修筑道路
秦朝巩固疆域示意图
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
5.开疆固土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长城一带
东
海
南海
陇西
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的局面行程开始于( )
A.秦、汉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
D.儒家思想一统天下
A
A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材料中的“新皇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4.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践此万岁”的字样。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刑法残酷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B
B
意义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巩固统一的
措施
过程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机构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车轨,修筑道路
郡县制
皇帝制度
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统一度量衡
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
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原因
民心所向、变法强大、嬴政重用人才
中央机构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开灵渠,修长城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请同学们试比较秦朝的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