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1课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通过识读图文信息等理解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休养生息政策的学习,认识该政策是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汉初统治者善于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
3.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文帝治国政策,理解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汉朝初年是如何在短短70多年就“编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文献记载的治世局面呢?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西汉的建立
一
“汉并天下”瓦当
时间:
都城:
公元前202年
长安
指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汉并天下”瓦当: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的“汉并天下”瓦当。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休养生息
二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天下既定,民亡盖臧(没有可盖、可藏之物。即无积蓄、无剩余),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马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
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及故也。
——陆贾《新语》
秦亡教训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经济凋敝
1.背景
“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
——陆贾《新语》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强大的秦王朝在农业起义的狂飙中顷刻土崩瓦解,这一事实给刚刚建立西汉政权的统治者以深刻的警示。……由于秦朝统治者对人民的过度压榨,早已使社会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加之秦亡后连续数年的战争,到西汉王朝建立时,到处都是破败之象。面对这样的经济状况,刘邦统治集团不得不“约法省禁”,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孙玉太、梁勇《西汉初期“与民休息”政策述论》
2.目的
采取了“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
二
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休养生息
二
休养生息: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已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知识拓展
“休养生息”的含义
“高宗中睿,休养生息。”
——韩愈《平淮西碑》
休息、保养
人口繁殖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休养生息
二
3. 主要措施
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指户籍)。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辩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班固《汉书·高帝纪下》
据材料概括刘邦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经济,稳定统治?
(1)
兵罢归家
(2)
鼓励关东士兵定居关中
(3)
恢复秦末战乱前百姓的故爵田宅
(4)
释奴为民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刘
邦
刘邦时的税收
秦朝的税收
十五税一
休养生息
二
(5)
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的
减免徭役及兵役
3. 主要措施
农民的收入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公元前202年
高祖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公元前194年
惠帝
公元前187年
吕雉
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公元前179年
文帝
公元前157年
景帝
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
二
4. 政策延续
萧规曹随
汉惠帝时,担任丞相的曹参主张“无为而治”。他不积极处理政务,也不主动找皇帝讨论国家大事。面对惠帝的质疑,曹参问:“陛下自认为与高祖相比,谁更英明呢?”
惠帝说:“我岂敢与高祖相提井论。”曹参又问:“那您看我与萧何相比,哪一个更能干呢?”惠帝说:“你似乎比不上他啊。” 于是曹参说:“陛下说得很对啊。高祖与萧何他们打下了江山,定下了制度,陛下根本不需要做什么,我们臣下各自按章办事,不就很好吗?”一席话说得惠帝连连称是。
这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的典故,反映了汉初“无为而治”的形成过程。无为而治不是要求统治者完全无所作为,而是要求统治者不去干扰百姓正常的生产与生活。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班固《汉书·景帝纪》
“文景之治”
三
1. 主要措施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孝文皇帝(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班固《汉书·文帝纪》
“文景之治”
三
(2)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1. 主要措施
汉景帝墓出土的陶制随葬品
孝文皇帝临天下,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译文:除去诽谤君上之罪,停止肉刑,赏赐年高德劭的人,抚恤孤独无依的人,尽量达到臣民的愿望。)
——班固《汉书·景帝纪》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班固《汉书·文帝纪》
“文景之治”
三
(3)重视“以德化民”。
1. 主要措施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汉兴,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
——班固《汉书·文帝纪》
“文景之治”
三
(4)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缇萦[tí yíng]救父
缇萦上书说:“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我希望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
她的书信被汉文帝听到后为她的意愿感到悲伤,这一年也废除了肉刑法。
1. 主要措施
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於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馀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司马迁《史记 律书》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
——班固《汉书 文帝纪》
“文景之治”
三
(1)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2. 表现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
——班固《汉书 食货志》
“文景之治”
三
(2)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2. 表现
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这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称之为“文景之治”。
秦始皇陵兵马俑
汉景帝陵陶俑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文景之治”
三
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宏伟,规模巨大;
汉景帝陵墓较为简陋,规模不大。
对比下面两幅图片,你觉得秦始皇陵和汉景帝陵墓有什么不同之处?再对比他们在位时的统治政策,谈谈你的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景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促进社会的安定。
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景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启示:要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如图是“汉并天下”瓦当。它是为了纪念汉朝建立、统一天下而制作的。“汉”的建立者及“汉并天下”的时间分别是( )
A.刘邦、公元前3世纪晚期
B.汉文帝、公元前2世纪早期
C.项羽、公元前2世纪晚期
D.汉高祖、公元前3世纪早期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A
C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4.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3.下列对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士兵还乡务农 B.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C.轻徭薄赋 D.废除了徭役和兵役
D
A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西汉的建立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休养生息政策
公元前202年 刘邦
措施:
措施:
“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推行
经济凋敝、吸取秦亡教训
背景:
目的:
兵罢归家、鼓励关东士兵定居关中、恢复秦末战乱前百姓的故爵田宅、释奴为民、轻徭薄赋、减免徭役及兵役
政策延续:
表现: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讨论: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