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通过对铁器、牛耕等出土文物图片及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分析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2.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3.知道春秋时期主要霸主,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说一说
孔夫子,关夫子,万世两夫子;
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
何为“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战国
春秋
东周
春秋时期相比于西周,有什么变化呢?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农业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
下列图片说明了什么?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耒耜(骨耜)
青铜铲(西周)
铁具(春秋)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zhú),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管仲教桓公足甲兵》
指青铜
指铁
铁农具出现,生产工具不断进步
硬度高耐用
矿藏量大
价格便宜
铁器相比于铜器有哪些优势呢?
中国由青铜器时代迈入铁器时代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农业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
刀耕火种
(远古时期)
耒耜耕作
(原始社会后期及夏商西周时期)
铁犁牛耕
(春秋时期)
下列图片反映了什么?
耕作方式转变,由人力转为畜力,是我国
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重大变革
二牛抬杠是春秋时期铁犁牛耕中的大多数形式,犁衡左右各一轭(è),各挽一牛,此即所谓“二牛抬杠”。
轭: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短粗曲木。
宗庙之牺,为畎(quǎn)亩之勤。
——《国语·晋语》
指“牛”
指田地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农业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
铁制农具、牛耕出现的意义?
想一想
①铁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②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精耕细作);
③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
纺织业和漆器
冶铁业
煮盐业
青铜业
齐有渠展之盐,
燕有辽东之煮。
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
水平很高
生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
发明了错金、
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3.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
耸肩尖足空首布
春秋时期晋国货币
安阳之大刀
春秋时期齐国货币
注:上图为交互动画截图,如需使用,请在平台下载相应视频——【历史地图】春秋时期经济交互动画。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与大发展的时代。仅就物质文明而言,钢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和铁器的推广使用,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和农业技术的进步,铜器、漆器等新工艺的采用和手工业生产的繁荣,金属铸币的广泛使用和商品贸易的发达,凡此种种,奠定了这个时代社会转型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社会变革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王室衰微
二
1.分封制逐步瓦解
西周—实行分封制
东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天子
有权
有地
有臣
有钱
没权
没地
没臣
没钱
授民授疆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侯定期纳贡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侵占王畿土地,使周天子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使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依赖诸侯国经济支持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西周时期
王畿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知识拓展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东周时期
王畿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
知识拓展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左传》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
随着周王室力量衰弱,
出现“礼崩乐坏”局面,大动荡局面即将开启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王室衰微
二
2.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诸侯争霸,群雄并起,国家战乱不断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诸侯争霸
三
1.原因
观察地图,分小组讨论诸侯争霸的原因?并寻找春秋时期较强大的诸侯国有哪些?
③为了夺取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天下霸主,诸侯领袖。
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周王室衰微;
春秋初期形势图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诸侯争霸
三
2.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
为什么齐桓公会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管仲相(辅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打出“尊王攘夷”旗号
管 仲
(约前723—前645)
地处山东,盛产鱼盐
葵丘之盟,确立霸主地位
尊王:指表面上尊崇周天子,利用周天子影响号令诸侯;
攘夷:指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袭扰。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诸侯争霸
三
晋文公
(前697 —前628)
整顿内政
增强军备
发展经济
退避三舍
2.春秋时期霸主——晋文公
践土之盟,确立霸主地位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诸侯争霸
三
2.春秋时期霸主——秦穆公
秦穆公
(?—前621)
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
向西发展,灭掉戎人、蜀、函谷关以西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诸侯争霸
三
2.春秋时期霸主——楚庄王
楚庄王
(前613—前591)
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战败进晋国,使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
之后,楚庄王灭掉萧国,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称霸愿望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春秋末期,长江中下游的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也先后北上争霸,关于他们的故事很多,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查找的资料,分组进行展示。
课堂活动
越王勾践
(?—前46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吴王阖闾
(前547—前496)
忍辱负重
奋发图强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诸侯争霸
三
春秋后期形势图
从一百四十多国
只剩二十个左右
3.诸侯争霸的影响
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数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未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大国、强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春秋战国史》
春秋前期形势图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局部地区统一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诸侯争霸
三
材料二 晋公子重耳出亡到狄,狄人给他很好的礼遇,并把伐廧咎如(qiáng gāo rú)所得二女季隗(wěi)、叔隗分别嫁给重耳和重耳的谋臣赵衰……齐桓公北伐山戎,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春秋战国史》
材料三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
材料四 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战国策》
3.诸侯争霸的影响
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一句是“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 春秋和战国 B. 西汉和东汉
C. 西晋与东晋 D. 北宋与南宋
A
2.春秋时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的是( )
A. 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B.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手工业规模扩大
D.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3.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中央集权加强 B. 周王室衰微
C. 社会和平稳定 D. 儒学居主导地位
B
4.“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B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农业铁制
农具、
牛耕出现
经济
发展
手工业规模
不断扩大
分封制
瓦解
社会
变革
诸侯争霸
商业活动
逐渐活跃
促进局部统一
促进民族融合
给人民带来灾难
王室衰微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关于春秋时期几位霸主及属下的故事还有很多,请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归纳春秋时期出现过哪些我们熟悉的成语典故。
(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写出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