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梅兰芳的表演令人折服,但更令人敬佩的是( )
A.他坚持为艺术而舍弃物质享受。
B.他在战争期间耐得住寂寞。
C.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炽热的爱国心。
D.他排斥外国艺术。
2.对《夏日绝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是唐代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后写的。
B.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C.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软弱。
D.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3.下面( )项不是比喻句。
A.他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走出了比赛场地。
B.爸爸还是像年轻时候一样喜欢打球。
C.春天像一个爱美的姑娘,总是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D.深蓝的天空中撒满了钻石般的星星。
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句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突出强调 B.表特定称谓 C.表直接引用
5.[句子衔接]将句子“我轻轻地走过去,不发出一点儿声音,慢慢地靠近。”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的目标锁定在一只红蝴蝶上。②快接近那只蝴蝶了,我抿着嘴,绷着脸,连气都不敢出。③我悄悄地伸出手,一下子捏住了蝴蝶的翅膀。④蝴蝶被我逮住了,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二、填空题
6.读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解释划线的词语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________ ________
7.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额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
2.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
4.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
三、语言表达
8.周总理在民族危亡紧急关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面对下图的“读书无用论”,你会怎么驳斥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字非常认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国的杜子威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今年48岁,是苏州医学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妻子一起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造了一座研究室花了整整一百万元人民币。杜子威不要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很有钱,问他:“你戴的是什么牌的手表?”他爽朗地笑道:“国产的,苏州牌,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一百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手表。人们被他这种崇高精神所感动。(敬佩)地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代表闭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七年了,家里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访日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的时间,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给我寄点”。
这位博士归国十八年了,他以(辛勤)的汗水换取了累累硕果,用来报答自己的祖国。他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研究脑神经疾病,现在这项研究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10.为文中加线的词语“节省”写出一个近义词和一个反义词。
节省:近义词( ) 反义词( )
11.为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换两个其它的词语,重新进行搭配。
( )的汗水 ( )地伸出大拇指
( )的汗水 ( )地伸出大拇指
( )的汗水 ( )地伸出大拇指
12.作者为了突出杜子威的爱国精神,共写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学了本文,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是杜子威的什么品质。在后面画“√”。
(1)杜子威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
(2)杜子威努力为国家节省外汇的好品质。( )
(3)杜子威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14.诗人要追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方。
15.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手法续写句子。
感谢你,_______;感谢你,_________;感谢你,_______;感谢你,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6.妙笔生花。
这些年来你一定读过不少书,看到过不少书中的故事,你与书之间也一定发生过不少的故事。请选择一个角度,介绍一本你读过的书、写一写你与图书之间的趣事或你的读后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梅兰芳蓄须》一课描写的是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日本占领上海后,梅兰芳杜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生活。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他想尽一切理由。最后他不再刮脸,留起了胡须。所以说,梅兰芳的表演令人折服,但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炽热的爱国心。
2.A
【详解】
本题考查的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项,李清照是宋代的。
3.B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比喻句。
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作“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
A项,本句把“他”比作“茄子”;
B项,不是比喻句。两个条件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
C项,本句把“春天”比作“姑娘”;
D项,本句把“星星”比作“钻石”。
4.C
【详解】
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
1.直接引用,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和音译词。
2.表示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3.表示着重强调,指一句话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对象。
4.表示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一句专业术语等。
5.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诗中的“梨花”并不是真的梨花,而是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表现出了冬季景象的繁荣壮丽。
这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
5.B
【详解】
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由“我轻轻地走过去,不发出一点儿声音,慢慢地靠近。”和“快接近那只蝴蝶了”可知,题干中的句子应该在②的前面;“我的目标锁定在一只红蝴蝶上。”可知,是目标锁定在蝴蝶上,才慢慢靠近,所以,①在题干前面。故选B。
6.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解释。
要结合诗句所写的典故来理解。这句讲的历史故事是垓下兵败,项羽突围江边后,发现自己带出来的八百江东子弟兵死亡殆尽,仅剩三二人随从劝,亦无颜过江,即自刎于江边。 出自《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原文如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 排比 比喻 拟人 设问
【详解】
考查修辞手法。
1.连用四个“追寻你”,这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2.把高楼大厦比作是雨后春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脊梁”一词把宝塔山当作人来写。
4.“怎能”是反问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8.要为建设家乡而读书,要为实现中国梦而读书。“读书无用论”是荒谬的,无论是从个人素质的提高,还是祖国的建设来说,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详解】
考查学生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要为建设家乡而读书,要为实现中国梦而读书。“读书无用论”是荒谬的,无论是从个人素质的提高,还是祖国的建设来说,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9. 爱孩子,就应该让他们单独出门。 孩子们写字非常认真。 春天来了,小草穿上了嫩绿的衣裳。 这雪白的“大鸟”被我抱着回家。 我把这雪白的“大鸟”抱着回家。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
略
10. 节约 浪费
11. 辛勤 敬佩 勤劳 高兴 劳动 激动
12.一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只戴45元的手表。第二件事是在访问日本期间,为了工作,只回家吃了一次饭。第三件事是父亲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他却让父亲给他资料。
13.(3)√
10.本题主要考查对近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节省的意思是把可以不耗费的减省下来。节省的近义词是节约;反义词是浪费。
11.考查学生对词语搭配的掌握情况。题目要求写的都是偏正短语,“的”或“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或“地”后面的事物或动作,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或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 +的+名词,形容词(代词) +地+动词。辛勤的汗水;敬佩地伸出大拇指;勤劳的汗水;高兴地伸出大拇指;劳动的汗水;激动地伸出大拇指。
12.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解答文章主要讲述几件事的问题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比如“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杜子威率领医学代表闭访问日本,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给我寄点。”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13.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对短文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杜子威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14.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15. 排比 春天美丽的小草 夏天紧张的旋律 秋天丰硕的果实 冬天洁白的雪花
14.
本题考查了对诗文信息的筛选。
结合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在诗中,诗人列举了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这几个地方分别是: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15.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
这句话把四个句式相同,语意相关的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作者所要追寻的分别是: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几个都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延安和延安精神的象征。因此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情更突出、更强烈。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首先思考例句特点,例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仿写即可。
16.示例:
我和书的故事
书是知识的海洋,大家有爱看书,我也不例外,下面,我也来讲讲我读书的故事吧!
我很喜欢看闲书,就是除了课本的小说。但是,妈妈并不支持我看这些闲书,因为妈妈觉得阅读这种闲书对我没有帮助,只有坏处。她说看这种闲书浪费时间,浪费了做奥数,英语阅读题的宝贵时间,所以,妈妈把我所有的闲书藏在一个大箱子里。
每天下午,我一做完作业,就开始偷偷的看起来了,我看地津津有味,正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中时,我听见了隐隐约约的脚步声,我连忙把书藏了起来,开始假装检查作业了,(其实早就检查完了)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砰”,门被推开了,妈妈走了进来,问,“作业做完了没有呀?”“嗯,我正在检查呢。”“哦,认真完成作业啊,我先走了。”妈妈走后,我全身出满了冷汗,心想,好险,差点被发现了,被发现就死定了,书非得扔掉不可。我拿出书,继续看了起来,我看得如醉如痴。这时候,是我每一天最快乐的时候。
书,它带给我的收获可不少,读书,让我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读书,让我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词句。读书,给我们带来了不少良好的习惯。
列宁说,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书是人类的生命,人类离不开书,书和人类是连在一起的。
我与书相伴,书让我受益匪浅。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