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4:4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B.革命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C.五四运动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2.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和平会议”,实质是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列强不暖中国的反对,将中国的山东主权出卖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 )
A.一二九运动 B.护法运动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4.口号是时代特征的反映,是人民的心声,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先辈们发出了怎样的呐喊(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凡分田,照人口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毛泽东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
A.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B.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C.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6.周恩来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第一个“天安门”应与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2019年5月4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新华社记者撰写的文章《百年青春心向党 矢志建功新时代——致敬中国青年运动100周年》。此举是为了纪念
A.黄花岗起义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8.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长沙
9.2021年是五四运动102周年,102年前的5月4日,北京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 )
A.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C.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D.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我们青少年朝气蓬勃,勇于创新,是国家建设的主人。我们有属于自己的节日——青年节。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一个历史事件而设的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诞生
1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青年节的确定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有关
A.五四运动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红军长征
二、综合题
13.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大器的成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他和曾国藩等人发起了哪一运动?该运动有何局限性?
材料二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三 见漫画。
(3)漫画所反映的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宣告了哪一制度的终结?
材料四 见漫画。
(4)材料四的图片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哪一斗争目标?该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场运动最先从哪一城市开始
1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概括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材料二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惠,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哪一运动中?根据材料概括该运动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
材料四 ……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4)材料四中的“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亚洲第一共和国”是指哪一政权的建立?
材料五 1919年,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摘自《新华网》
(5)材料五的内容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分析什么样的精神内涵为我们树立了“不朽丰碑”?
15.北京在近代被称作京师、北平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真实见证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校开展“图说近代北京”活动,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一2张图片有关的战争和事件?分别说下它们的影响?
材料二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二有关的历史事件?材料二文字材料所关联事件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三3张图片有关的历史事件?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和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B项正确;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是五四运动的结果,排除A项;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排除C项;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外争国权”指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中国主权;“内除国贼”指的是反对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所以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C项正确;ABD项都体现的是外争国权,体现反帝,不全面,排除。故选C项。
3.C
【详解】
据所学知识,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和平会议”,实质是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列强不顾中国的反对,将中国的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引发五四运动,C项正确;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史称“一二九运动”,排除A项;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是孙中山领导反对袁世凯为首的复辟帝制的革命活动,排除BD项。故选C项。
【点睛】
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学生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进行游行。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先辈们发出的呐喊是A,A项符合题意;B项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排除;C项与洋务运动有关,排除;D项与中国同盟会纲领有关,排除。故选A。
5.B
【详解】
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B项正确;ACD项都是五四运动的意义,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6.B
【详解】
依据题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结合课本所学,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由此展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正确;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A排除;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C排除;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D排除;故选B。
7.C
【详解】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由材料“2019年5月4日”“中国青年运动100周年”,可知指五四运动,故C项目正确;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发生在1923年,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排除ABD。故选C项。
【点睛】
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由此可知,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南京、长沙不是五四运动的中心,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学生为先锋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在青年学生身上体现出的是他们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排除B项;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排除AD项;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属于抗美援朝精神,排除C项。故选B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作为先锋力量率先进行爱国斗争,因此5月4日被定为我国的青年节,C项正确;辛亥革命主要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与青年节无关,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运动,与我国青年节的来历无关,排除B项;中共诞生于1921年,而与青年节有关的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A项正确;武昌起义与青年节无关,排除B项;南昌起义与青年节无关,排除C项;红军长征与青年节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项正确;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中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3.(1)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2)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兴办学堂
(3)三民主义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
(4)夺回被日本抢占的中国山东主权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北京
(1)
据材料一的“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大器的成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可知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李鸿章和曾国藩等人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2)
据材料二的“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可以概括出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创办报刊;据材料二的“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可以概括出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组织学会;据材料二的“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可以概括出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兴办学堂。
(3)
分析材料三的漫画信息,可知漫画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
分析材料四的漫画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的图片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是夺回被日本抢占的中国山东主权。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五四运动最先从北京开始。
14.(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军事利器的引进到全面学习科技(从办军事企业到民用企业)。
(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戌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
(4)辛亥革命;中华民国。
(5)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
(1)
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洋务运动中。根据材料二“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是从军事利器的引进到全面学习科技(从办军事企业到民用企业)。
(3)
据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并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失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戊戌运动中实践的。
(4)
据材料四“……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亚洲第一共和国”是指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
(5)
据材料五“1919年,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的内容反映了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据材料五“……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可知,爱国主义精神内涵为我们树立了“不朽丰碑”。
【点睛】
15.(1)前一图片: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一图片:戊戌变法(或者维新变法、百日维新都可给分);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戊戌变法虽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事件: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与材料三图片有关的事件分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注意顺序)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圆明园被烧毁,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谭嗣同被处决时发生在戊戌变法(或者维新变法、百日维新都可给分)的相关历史事件;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戊戌变法给中国带来深远的影响,虽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
根据材料“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段材料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影响:八国联句侵华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深远的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
根据材料图片内容及所学知识可得第一幅图片当中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窃取革命果实,之后袁世凯复辟帝制;第二幅图片当中的《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中提出重要的口号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所以与材料三图片有关的事件分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