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选择题
1.王强的笔记本的一页上出现了“亚历山大二世”、“林肯”、“明治天皇”等名词,他研究的主题是( )
A.步入近代社会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民族解放运动 D.一战后世界的变化
2.明治政府成立之初,强藩(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所能控制的土地,不到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一。政令无法统一,财权也很分散。明治政府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倒幕运动 B.废藩置县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3.“服饰文化上,定西装为礼服;明治四年,推行断髮令;颁布《废刀令》:军队制服以西方形制为标准;食物文化上,提倡肉食;改用西历。”以上措施颁布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建立新式军队 C.发展近代工业 D.促进“文明开化”
4.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大量聘用外籍老师,在人文科学领域,聘用的英国人数占第一位;在社会科学方面,聘用的德国人和美国人大约数目相等,在自然科学方面,聘用的德国人数占第一位。此材料说明日本政府旨在
A.借鉴英国政治制度,推翻幕府统治 B.吸收德国科技成果,发展近代工业
C.促进日本快速发展,实现富国强兵 D.提倡文明开化,采用西方的生活方式
5.制作学科思维导图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指出下面导图空白处的时代主题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6.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两次改革运动的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改革前两国都遭到西方侵略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改革都注重向西方学习 D.改革后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共和政体
7.明治维新中,改革派领袖大久保利通提出“若鼓励人民,不予低利息贷款,人民依何振兴产业?”随后政府颁布了《日本银行改定条例》,鼓励成立公、私银行。政府此举符合( )
A.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8.明治维新是日本社会演进中的一次重要飞跃。该“飞跃”的实质是日本( )
A.成为封建国家 B.建立幕府统治 C.形成武士集团 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9.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日本面对西方挑战作出的“反应”是在
A.1861年 B.1862年 C.1868年 D.1859年
10.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下列措施与材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实行征兵制
11.美国内战、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解决的危机分别是( )
A.农奴制、英国殖民统治、民族危机
B.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农奴制
C.黑人奴隶制、农奴制、民族危机
D.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民族危机
12.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西方文明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C.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D.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19世纪,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波澜壮阔的反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问哪位历史人物和圣马丁一起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在1857年爆发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壮烈牺牲的印度女英雄是哪一位?
材料二:1861年,俄国沙皇颁布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2)材料二中“法令”的颁布者是哪位沙皇?“法令”废除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材料三中叙述的是哪个国家的改革?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14.【大国崛起】
材料一 17~18世纪,欧美有多个国家都爆发了革命。这些国家都曾遇到一个问题,即革命后的国家治理。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于次年颁布了 (文件名称);以此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在大革命期间历经多次政局动荡、社会混乱。1804年,拿破仑亲自参与和签字批准的 (文件名称) 正式生效。这部法典巩固了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使革命前的封建秩序在法国再也不可能得到恢复。
(1)根据材料一,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文件名称,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影响?
材料二
(2)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有何共同之处?请列举两点。
材料三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首先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美国还是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这使美国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从而奠定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美国崛起的原因?
15.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下列图示是某个国家的发展简史
(1)上图A处是一次重要的改革,请写出这次改革的名称及其对该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历史解释】“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在材料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得出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
【唯物史观】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
——丹尼斯·谢尔受、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3)结合所学知识,哪一历史事件推动日本“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根据材料,指出“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
【家国情怀】1858年林肯发表了一篇《裂开的房子》的演说。他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4)根据材料,概括林肯这篇演说的主旨,结合所学知识,他最终采用怎样的方式解决了政府“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亚历山大二世实行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林肯领导了美国的南北战争,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治天皇时期实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进入了近代社会。所以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B项正确;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就步入了近代社会,排除A项;这三个人物都和民族解放运动无关,排除C项;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和明治维新都是在一战爆发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明治政府成立之初,强藩(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所能控制的土地,不到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一。政令无法统一,财权也很分散。”说明明治政府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很弱,为此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倒幕运动发生在明治维新之前,且题干强调的是地方政府的问题,排除A项;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对应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排除CD项。故选B项。
3.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改革内容涉及服饰、饮食和历法等,这是明治维新在社会上生活上的措施,即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D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新式军队、 发展近代工业分别是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ABC项。故选D项。
4.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日本聘用的外籍教师,均来自该领域表现最突出的国家,说明日本向西方学习起点很高,目的在于借鉴最优秀的成果以推动本国的迅速发展,实现富国强兵,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学习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发展近代工业,排除B项;文明开化主要从生活领域学习西方,而材料中仅提到聘用外籍教师这一条途径,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欧美国家继续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使资本主义制度进步一扩展,其中包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美国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使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D项正确;美国是美洲国家,排除A项;走向近代是指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包括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排除B项;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两次改革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是遭到西方侵略进行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中没有民族危机,排除A项;日本明治维新是向西方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排除C项;日本明治维新后仍然保留天皇,俄国农奴制改革仍然保留沙皇,都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共和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实行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再结合题干可知,题干符合明治维新经济方面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这一措施,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8.D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飞跃”的实质是日本社会性质的变化,即通过改革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项正确;成为封建国家是大化改新的影响,排除A项;幕府统治在明治维新前已被推翻,排除B项;武士集团形成于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日本开始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因此日本面对西方挑战作出的“反应”是1868年实行明治维新,C正确;ABD不是日本实行明治维新的时间,排除。故选C。
10.C
【详解】
根据题干“日本……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结合所学可知,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重视发展教育,仿造欧美设立新式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日本以后科技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政治措施,排除A项;发展近代工业属于经济措施,排除B项;实行征兵制属于军事方面 ,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内战原因是南北制度差异,南方的黑人奴隶制严重阻碍比方资本本主义发展;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农奴制危机,日本则面临着遭遇侵略的民族危机,C项正确;如前所述,农奴制与俄国改革与关,排除A项;英国殖民统治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依据“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可见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虽然大力学习西方文化,但仍然保留了本土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体现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B项正确;题干没有西方文明与本土文化的对比,无从体现西方文明在当时的日本占据了主导地位,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是明治维新时期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多元并存,并不是凸显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或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知识水平,排除CD项。故选B项。
13.(1)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2)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农奴制度)。
(3)日本;明治维新。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的独立运动中,南美洲北部地区领导人是玻利瓦尔;南部地区是圣马丁;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可知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一起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在1857年爆发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壮烈牺牲的印度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2)
根据材料二“1861年,俄国沙皇颁布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因此“法令”的颁布者是亚历山大二世;“法令”废除了农奴制。
(3)
根据材料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因此材料叙述的是日本的改革,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明治维新。
【点睛】
14.(1)《权利法案》;《拿破仑法典》(或《法国民法典》);影响: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巩固了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使革命前的封建秩序在法国再也不可能得到恢复。
(2)图一反映的是俄国废除农奴制或农奴制改革或1861年改革;图二反映的是明治维新;共同点:①都是资本主义的改革;②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③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都是两国历史上的转折点;⑤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封建残余等,任意写出两点共同点即可。
(3)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决了经济发展的障碍;受益于两次科技革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表述意思相近即可。
(1)
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此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所以横线上相应的文件名称是:“《权利法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804年,拿破仑亲自参与和签字批准的《拿破仑法典》(或《法国民法典》)正式生效,这部法典巩固了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使革命前的封建秩序在法国再也不可能得到恢复,所以横线上相应的文件名称是:“《拿破仑法典》(或《法国民法典》)”。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的拿破仑法典》(或《法国民法典》),巩固了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使革命前的封建秩序在法国再也不可能得到恢复。
(2)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图一“俄国贵族宣读废除‘农奴’的法令”,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是俄国废除农奴制或农奴制改革或1861年改革;根据材料二图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情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的是明治维新。共同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都是资本主义的改革;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两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封建残余等方面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列举两点即可)
(3)
原因:根据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首先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可得出,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决了经济发展的障碍;根据材料三“……美国还是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这使美国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可得出,受益于两次科技革命;根据材料三“……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从而奠定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可得出,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
【点睛】
15.(1)改革:农奴制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影响: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观点: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依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由分散逐渐连为一体(意思相近即可)
(3)历史事件:明治维新
特点:是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
(4)主旨:防止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方式:内战(南北战争、武力)
【详解】
(1)改革:根据A所处的时间可得出,1861年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观点:根据材料可得出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依据: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的角度概括,使世界由分散逐渐连为一体。
(3)历史事件:根据“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可得出是1868年的明治维新。特点:根据“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可得出是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
(4)主旨:根据“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可得出是防止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方式:根据所学可得出是1861年美国内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