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4: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两极瓦解”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在探究( )
A.罗斯福新政 B.诺曼底登陆 C.经济全球化 D.苏联解体
2.“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诗句描述的是
A.美国的崛起 B.印度的重建 C.德国的分裂 D.苏联的兴衰
3.近年来,以直接访问当事人或亲历者为研究方法的口述史悄然兴起。如果开展口述史学研究,下列主题最适合的是( )
A.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B.工业革命兴起
C.明治维新 D.苏联解体
4.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导致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的根源发生在(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斯大林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5.有学者在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时指出:在经过70多年打造团结一致的苏联人民的努力后,情况的发展表明,苏联仍是被此具有空前差异性的多个族群的聚合体,他旨在强调,苏联解体是因为( )
A.国家缺乏民族凝聚力 B.苏联模式的日益僵化
C.苏联是个多民族国家 D.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6.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僵化的体制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C.民族分离主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7.导致下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苏联模式的固化 D.苏联解体
8.“他1917年出生……30岁时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1985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不见成效,1991年,不治身亡。”1985年的“一场大手术”是指
A.赫鲁晓夫改革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苏联解体 D.苏联模式形成
9.下图所示漫画可以反映
A.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 B.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C.苏联模式形成的条件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10.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未坚持社会主义 B.与美国军备竞赛 C.苏联模式的弊端 D.西方的经济封锁
11.1948年6月苏联切断了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美国派出大批飞机向西柏林空运粮食等生活物资,同时对苏占区缺乏的钢、电力等实行封锁,该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C.彻底打破苏联威胁 D.北约组织的迅速建立
12.有学者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但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是反对市场经济。该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 )
A.缺乏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 B.延续新经济政策的做法
C.未能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D.放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3.东欧剧变的实质
A.各国政党变化 B.各国国名变化 C.经济制度变化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4.“戈尔巴乔夫的基本错误在于,他没有倾听加盟共和国要求赋予它们经济独立的呼声。除波罗的海诸国外,大多数加盟共和国含哈萨克斯坦在内,并没有追求分离、完全和盲目的独立。”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实际上并没有解体 B.加盟共和国仅仅要求经济独立
C.加盟共和国通过经济独立寻求政治独立 D.经济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15.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错误的是
A.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
D.苏联解体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咨文中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的企图。”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宣读这篇咨文的美国总统是谁?这一政策被人们称为什么?
(2)这篇咨文的实质是什么?
(3)这项政策的出台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17.苏(俄)联的兴亡是20世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请简述并评价列宁与斯大林在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上作出的突出贡献。
(2)根据以下年代尺,填写A处战役,并概述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
材料 戈尔巴乔夫推行以“民主化、新思维”为旗号的修正路线,非但没有革新苏共、给百姓带来真正的民主和人权,反而彻底葬送了社会主义,成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霸权…俄罗斯社会逐渐认识到:借鉴他人经验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全盘照搬。有些东西对于他人是美酒,但对于自己可能是致命的毒药。
——摘编自张树华《苏联解体与戈尔巴乔夫“民主社会主义”》
(3)上面材料中“彻底葬送了社会主义”的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因为苏联模式的弊端,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为改变这种现状,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后,加剧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题,标志着美苏谅解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正确;为应对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A排除;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B排除;经济全球化是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题干问题无关,C排除;故选D。
2.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横空出世一战中”指的是一战时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苏维埃俄国成立;“工业军事显威名”指的是斯大林时期,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成为工业强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增强;“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指的是苏联一共存续了74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解体。据此可知,这首诗反映的是苏联的兴衰,D项正确;美国崛起、印度重建以及德国分裂,三者均与诗歌内容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直接访问当事人或亲历者”,可知,开展口述史研究要求"当事人或亲历者"仍然在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其"当事人或亲历者"仍然在世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1804年拿破仑法典的颁布,A排除;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兴起,B排除;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C排除。故选D。
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斯大林时期,1936年,斯大林模式形成,它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轻工业,这个弊端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正确的,赫鲁晓夫改革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没有成功,戈尔巴乔夫改革是直接原因,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A
【详解】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正式宣告苏联的解体,克里姆林宫升起了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代替了苏联镰刀锤子的红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了。据“在经过70多年打造团结一致的苏联人民的努力后,情况的发展表明,苏联仍是彼此具有空前差异性的多个族群的聚合体”可知,他旨在强调,苏联解体是因为国家缺乏民族凝聚力,A项正确;苏联模式的日益僵化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苏联是个多民族国家不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苏联的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因此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体制阻碍了苏联的发展,故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民族分离主义的破坏属于苏联解体的促进因素,排除C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属于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苏联,1964到1982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苏联模式的固化,国民经济发展放缓,材料就体现了这一点,故C符合题意;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是在1918年,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在1921年,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8.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苏联发展史上,1985年,进行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由于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最终使苏联解体,故B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放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苏联解体证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故C不符合题意;1936年苏联模式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D
【详解】
根据漫画和所学可知,多党制是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D项正确;十月革命与苏联改革无关,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施时苏联还没有成立,排除B项;苏联模式形成与斯大林实施工业化和工业集体化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苏联模式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人们生活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C项正确;未坚持真正的社会主义、 与美国军备竞赛 、 西方的经济封锁均是重要原因,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1948年6月苏联切断了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美国派出大批飞机向西柏林空运粮食等生活物资,同时对苏占区缺乏的钢、电力等实行封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6月的是第一次柏林危机,该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德国的分裂,所以B符合题意; 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所以A不符合题意;该事件没有彻底打破苏联威胁,所以C不符合题意;该事件不是北约组织的迅速建立直接原因,所以D不符合题意。
12.C
【详解】
根据材料“有学者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但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实质是反对市场经济。”由所学知识可得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质反对市场经济,受到传统理念限制,主要指的是斯大林模式,反对市场,主张计划经济,所以戈尔巴乔夫改革未能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受斯大林模式限制,并不能缺乏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排除A项;1921年3月,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并没有反对市场经济,排除B项;放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属于政治上改革的失误,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东欧各国的剧变体现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的市场经济,这种变化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项正确;各国政党变化指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失去执政党的地位,是社会制度变化的体现,排除A项;国名变化只是表象,排除B项;经济制度变化也是社会制度变化的具体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
依据题干“戈尔巴乔夫的基本错误在于,他没有倾听加盟共和国要求赋予它们经济独立的呼声。除波罗的海诸国外,大多数加盟共和国含哈萨克斯坦在内,并没有追求分离、完全和盲目的独立。”大意是戈尔巴乔夫没有听加盟共和国经济独立的要求,波罗的海的诸国要求分离、完全、独立,最终导致苏联解体。D正确;苏联已经解体,A排除;由“除波罗的海诸国外……追求分离、完全和盲目的独立”反映了加盟国要求经济独立,还有分离、独立等,B排除;材料反映了加盟国在经济、政治方面都有独立要求,C排除。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苏联解体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这是对苏联解体的错误评价,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挫折,D项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农奴制缓解了国内各种矛盾,满足工业发展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A项;俄国十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看,这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苏联模式在经济上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指令性计划的计划经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所以宪法的颁布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的观点是正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6.(1)杜鲁门;杜鲁门主义。
(2)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3)冷战开始。
(4)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详解】
(1)由材料“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的企图”,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篇咨文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这一政策被人们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和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7.(1)列宁:1917年,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捍卫无产阶级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和错误: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得以恢复与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列宁是苏联的缔造者。
斯大林:1926年,斯大林领导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逐渐发展成为工业强国20世纪30年代初斯大林领导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此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通过指令性计划建立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苏联以强国的形象出现于世界舞台,令世人瞩目。
(2)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反法西斯联盟扭转战局至关重要;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作了重要安排苏军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苏联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和世界大战的结束。
(3)事件:苏联解体。影响: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与斯大林在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上作出的突出贡献是:列宁:1917年,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捍卫无产阶级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和错误: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得以恢复与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列宁是苏联的缔造者;斯大林:1926年,斯大林领导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逐渐发展成为工业强国20世纪30年代初斯大林领导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此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通过指令性计划建立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苏联以强国的形象出现于世界舞台,令世人瞩目。
(2)根据以下年代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战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反法西斯联盟扭转战局至关重要;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作了重要安排苏军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苏联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和世界大战的结束。
(3)上面材料中“彻底葬送了社会主义”的事件是苏联解体;根据材料“反而彻底葬送了社会主义,成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霸权…俄罗斯社会逐渐认识到:借鉴他人经验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全盘照搬。有些东西对于他人是美酒,但对于自己可能是致命的毒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是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