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为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国家博物馆举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下列体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是( )
A.“仁者爱人” B.“有教无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下图的作者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此作者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3.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这体现的是
A.儒家“仁政”思想 B.法家“法治”思想
C.墨家“兼爱”思想 D.道家“无为”思想
4.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这一时期学术纷争、辩论成风。某班同学对主要学派进行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儒家学派:孔子,以德治国 B.道家学派:老子,“无为而治”
C.墨家学派:墨子,“民贵君轻” D.法家学派:韩非,以法治国
5.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使国力逐渐恢复。法家主张“法治”,秦朝统治者实施严刑峻法。以上说明
A.道家的主张保适用所有时期
B.法家的主张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应当禁绝
C.百家争鸣影响后世政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6.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藏舟,水则覆舟。”由此可见,二者都主张
A.选贤举能 B.以民为本 C.君主专制 D.以法治国
7.《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侯。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百家争鸣 B.秦统一中国 C.巩固“大一统” D.三国鼎立
8.下面文本框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庄子认为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A.远古传说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战国七雄
9.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0.“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A.王室衰微 B.春秋争霸 C.战国七雄 D.百家争鸣
1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思想大活跃,如何治好国,大家给主意。以下哪一项是孔子的治国主张( )
A.反对苛政,爱惜民力,以德治国,实行德政 B.主张兼爱,反对攻伐,提倡节俭,选贤治国
C.精神自由,人格独立,顺应民心,无为而治 D.树立君威,实行专制,反对空谈,以法治国
12.“十三五”时期,教育公平是其中备受关注且极其重要的一环。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13.孔子招生不分贫贱富贵,无品行高低之分;孔子的学生地域分布广,无明确国别划分。这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因材施教 B.仁政治国 C.温故知新 D.有教无类
1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思想最为受欢迎
15.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 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这一言论( )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B.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实现了思想的高度统一 D.适应了政治局势的变化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学派 思想主张 代表人物
墨家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总,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
法家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
儒家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道家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的核心思想及他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的人物及与其同一时期的另一同派代表人物。
(3)概括材料二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相互之间的辩论形成了一种什么局面?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处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思维导图A处填写一个合适的主题并概括孔子的教育成就。
(2)根据材料二,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3)现在“新冠”疫情仍然没有结束,我们依然要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请用儒家学派的思想理念为班级设计一条疫情防控方面的标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B项正确;“仁者爱人”是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主张,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仁的思想主张的体现,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
根据图示“《韩非子》”结合所学知识,《韩非子》的作者是韩非。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正确;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墨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国,提倡节俭,排除B项;庄子是道教的代表人物,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
依据题干的“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可知其主张是天下人要相爱,这体现了墨家的思想主张。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C项正确;儒家“仁政”思想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法家“法治”思想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道家“无为”思想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这一时期学术纷争、辩论成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主张以德治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而主张“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儒家孟子的主张,所以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C,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5.C
【详解】
材料反映西汉初年统治者的政策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秦朝统治者实行严刑峻法受法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百家争鸣影响后世政治,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道家的主张保适用所有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家的主张损害了民众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B
【详解】
根据题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所学知识,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四线默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取得天下。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藏舟,水则覆舟。”可知,荀子认为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是水与舟的关系。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综上所述,二者都主张以民为本,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选贤用能、君主专制、依法治国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7.A
【详解】
材料的意思是说诸子百家之所以各自宣扬自己的学说,意在取得各诸侯国的认可,为其服务,这里描述的是百家争鸣,A项正确;秦统一中国是前221年,与材料中百家争鸣不符合,排除B项;巩固大一统是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三国鼎立是指魏、蜀和吴政权并立,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分别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他们的主张反映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C项正确;远古时期是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为争夺霸主,战争不断,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战国七雄分别是秦、韩、赵、魏、楚、燕、齐等七国,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9.C
【详解】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由材料“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可见爷爷的言论体现了好坏转化的关系,与道家的辩证法思想最接近,故C项正确;儒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法家思想主张是以法治国,排除B项;墨家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题干部分提供的材料正是对百家争鸣的描述,故D符合题意;王室衰微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春秋争霸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战国七雄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并将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A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反对攻伐,提倡节俭,选贤治国,排除B项;老子主张精神自由,人格独立,顺应民心,无为而治,排除C项;韩非子主张树立君威,实行专制,反对空谈,以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这是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观点,C符合题意;AB项是学习方法, 不符合题意;D项是他的治国思想主张,不是教育主张,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详解】
孔子招生不分贫贱富贵、品行高低,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D项正确;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仁政治国无关,排除B项;温故知新指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故C项正确;西汉汉代起,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墨家思想代表小市场者的利益,始终未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不受欢迎,故D项错误。故选C项。
【点睛】
15.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众人治国——国危、一则治、一则安”可知,这是在主张必须统一政令、军令,加强君主的权威,它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是说政治主张本身,不是说作用,排除B项; 思想的高度统一,是材料中主张的内容之一,不是全部,排除C项;材料是说主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不是说这一主张产生的背景,排除D项。故选A项。
16.(1)核心思想:仁;原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整理编订典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等;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孟子、荀子(顺序不能乱)
(3)焦点:治国方略;局面:百家争鸣。
(1)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人物是孔子,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整理编订典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等;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
(3)
根据材料二“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总,若此则天下治。”“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可知,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治国方略。相互之间的辩论形成的局面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兴盛,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7.(1)百家争鸣。建立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2)依法治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全民行动,集中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详解】
(1)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最适合的主题是百家争鸣。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包括建立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2)结合所学可知,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指的是依法治国。根据“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处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儒家思想强调积极有为和社会责任感,因此疫情标语可拟定如下,全民行动,集中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