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件(3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件(31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5:3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南宁市兴宁区第二初级中学滕庆仪




1
2
3
知道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
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诗中的“秦王”指的是谁?
“扫六合”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新课导入
目标导学一
一、秦灭六国
灭六国
大一统
阅读课本P44第一段内容,根据提示,思考为何秦能灭六国统一全国?
连年战争...人民希望...
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条件。
嬴政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44页相关史实)
人民渴望统一;
统一是历史的潮流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
具备统一条件
秦王嬴政准备充分善用人才
1.背景:
笔记:课本44页第一自然段
民心:
秦国实力:
嬴政方面:
提示:可以从民心、秦国实力、嬴政方面思考。
时间
顺序
结果
秦灭
六国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阅读课本P44第二段内容,找出下列问题答案。
公元前221年
咸阳
秦国的历史结束了
秦朝的历史开始了
一、秦灭六国
2.经过:
记忆口诀:“喊赵薇去演戏”
笔记:课本44页第二自然段
秦朝统一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一、秦灭六国
3.意义:
阅读课本P44第四段内容以及下列图片,思考秦灭六国的意义。
笔记:课本44页第四自然段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课本44页问题思考)
答:在统一的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背景 时间 顺序 结果
秦统一中国
1.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具备统一条件。
3.秦王嬴政准备充分善用人才。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课堂小结:
丞相建议,在离都城很远的地方封几个王,李斯认为周亡皆因诸侯祸起。此举不可为。秦王心想:“真纠结啊,到底该怎么办?“
秦王在大殿观察大秦的地图和周朝的地图,内心郁闷:“哼!我大秦疆域辽阔,我却要同周一般称王,气哉。
秦王日夜操劳国事,每天要看重达一百二十多斤的竹简奏折,他不断唉声叹气:“唉!统一之后,真是辛苦,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心好累。“
秦王的烦恼
烦恼一
烦恼二
烦恼三
称号不尊贵
国事繁重
疆域管理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功过五帝
德高三皇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皇帝制度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烦恼一:称号不尊贵
阅读课本P45页,思考什么是皇帝制度。
皇帝: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拥有的权威:
至高无上
权力:
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笔记:课本45页第二自然段
自称:
始皇帝
史称:
秦始皇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译文:朕为始皇帝,后继者以序数计算,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无穷尽地传下去。)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译文: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
材料三:“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译文: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皇帝出命称“制书”,下令称“诏书”,皇帝的自称为“朕”。)
阅读以下材料,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烦恼一:称号不尊贵
总揽 大权
(行政)
(军事)
(监察)


廷尉
少府
卫尉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典客
治粟内史
阅读课本P45,完成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皇帝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烦恼二:国事繁重
笔记:课本45页第二自然段
中央政权机构
丞相王绾
廷尉李斯
刚刚打败各诸侯,燕、齐、荆太远,如果不设置王,就不好镇守,请求册封诸侯王。
西周分封子弟非常多,后代却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周天子也无法制止。现在四海之内获得统一,全国都应该划分为郡和县。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3.烦恼三:疆域管理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选择?
郡(守)
县(令或长)
乡、里、亭
行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地方官员产生
影 响
易形成分裂割据,威胁中央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世袭产生
皇帝任免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官僚政治
贵族政治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3.烦恼三:疆域管理
笔记:课本46页第一自然段
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
阅读课本P46,思考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管理疆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或长)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郡县制
三公制
皇帝制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课本P46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背景 时间 顺序 结果 中央集权制度
秦统一中国
1.人民渴望统一。2.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具备统一条件。
3.秦王嬴政准备充分善用人才。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课堂小结:
1.皇帝制度
2.中央政府(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政府:郡县制
唉!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朕马车差点过不去;找人问路,听不懂话,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楚国的货币,秦国的钱花不出;我让他称一斤牛肉,他只给了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在酒楼吃饭,有些儒生在背后妄议国事。出来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侵犯我边疆地区...... 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
道路宽窄不一
语言文字不通
度量衡不统一
去全国巡游一番,真让朕大失所望!
思想混乱
货币不通
边疆危机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方面 内容 影响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路,开灵渠;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发展
有利于政令的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阅读课本P46-48,补充下列表格内容。(P48材料研读)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笔记:课本46-48页
统一文字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统一文字
小篆书法展示






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圆形方孔半两钱



衡——重量
秦一斤约今250g
度——长度
秦一尺约今23.1cm
量——容积
秦一升约今202ml
统一度量衡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经济:统一度量衡
驰道宽40步,车轨宽6尺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穿全国的道路。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3.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路
开凿灵渠,灵渠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至今仍具有灌溉和运输功能。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3.交通:开凿灵渠
修长城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4.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秦朝北击匈奴
南达南海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秦朝疆域
是当时世界大国之一。
背景 时间 顺序 结果 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疆域
秦统一中国
1.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具备统一条件。
3.秦王嬴政准备充分善用人才。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课堂小结:
1.皇帝制度
2.中央政府(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政府:郡县制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路,开灵渠
派蒙恬北击匈奴
修长城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课后活动:P49第一题
1.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空白处。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最高统治者的方式 建立郡县制
皇帝
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分封制
课堂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选择题
中考演练
2.(2021·广西河池·3)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上颁布了通用全国的文字,如图所示,统一后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C.草书 D.楷书
B
1.(2021·江西省·3)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材料中“体制”的创立( )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A
中考演练
4.(2021·山东聊城·2)《史记·李斯列传》载:“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评价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世袭制
5.(2021·四川雅安·1)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3.(2021·甘肃兰州·3)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秦王扫六合”指的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秦统一全国
D
B
D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材料二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答;图(a):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图(b):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速记清单:
默写:秦国,商鞅,秦始皇,郡县制,小篆
1.秦灭六国原因(条件):(1)战国时期连年战乱,人们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超过六国,具备统一条件;(3)秦王嬴政任用贤人。
2.秦在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
3.秦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
4.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6.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7.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由朝廷直接任免。
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2)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