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中物理
南宁市兴宁区第二初级中学滕庆仪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了解刘邦建立西汉的基本情况。知道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提高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认识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学习目标
2015年2月,“汉景帝的地下王国——陕西汉阳陵文物特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包括各式人物陶俑、陶塑动物、生活器具、建筑材料、车马器具、兵器等,反映汉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秦兵马俑
汉阳陵陶俑
试比较秦兵马俑与汉阳陵陶俑的表情有何不同?为什么呢?
课堂导入
1
西汉的建立
西汉建立时间:
西汉的建立者:
西汉的都城:
请阅读课本P54页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汉高祖刘邦
笔记:课本P54第一自然段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译文:西汉建立初期,百姓失掉了所从事的工作,出现大荒年。大凡米一石要五千钱,人吃人,死的人过半数。)
西汉的建立
1
汉高祖刘邦
请阅读下列材料一,思考当时社会处于什么境况?
答:当时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处都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
笔记:课本P54第二自然段
汉高祖刘邦
(愁眉苦脸)今朕已得天下,可是连我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不知采取何种政策治理天下?
大臣甲:大王莫愁!本臣认为可以对刁民使用强政,严刑峻法,加强管理,方可使天下太平!
大臣乙:施暴政,天下更乱!秦朝灭亡就是最好的历史教训!所以要休养生息,方能缓和农民的反抗,终能使大业持久不败!
如果你是天子,你会采取何种措施治理天下?
休养生息政策
2
汉高祖刘邦
请阅读课本P55第一、二自然段,思考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结果。
笔记:课本P55第一、二自然段
措施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④”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原因: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亡的教训
结果:
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西汉的耧车
耧车,汉代播种工具。它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
休养生息政策
2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3
文景之治
3
汉高祖刘邦
请阅读课本P55第三自然段,思考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具体措施。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具体措施:
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笔记:课本P55第三自然段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笔记:课本P56第一自然段
材料一:文、景之际……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盐铁论》
材料三:“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
国库充盈
经济发展
阅读材料,思考文景之治的影响。“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3
史称:“文景之治”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库充盈。
文景之治
3
答: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国家主要财源。
②大量土地荒芜,人民饥荒,国库亏空。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
课后活动第一题: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笔记:课本P56课后活动
秦朝、西汉农民负担对比
比较 秦朝 西汉
赋税 上缴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文帝、景帝:三十税一
徭役 修长城、阿旁宫、骊山陵等 汉高祖:相应地减免徭役;
汉文帝:进一步减轻徭役
刑罚 死刑有十多种,有诛族、连坐 文帝、景帝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思考:秦亡汉兴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历史现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分析对比
答:
(1)秦亡原因:由于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节俭戒奢,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西汉的建立
都城: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时间:
公元前202年
长安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政策
背景:
措施
作用:
社会经济萧条,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④”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文景之治”
措施
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意义: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课堂小结
4
当堂训练
5
完成自主同步测评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选择题
中考连接
6
(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真题)2020年12月17日,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这位“天外来客”名字中的“嫦娥”,据说本称妲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这位西汉皇帝( )
A.增加赋税徭役 B.倡导勤俭治国
C.实施“推恩令” D.设置西域都护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以身作则。所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故选项B符合题意;汉文帝减轻赋税和徭役,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汉武帝实施“推恩令”,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中考连接
6
(2020年广西自治区真题)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
A.廉政风气形成 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C.监视地方官吏 D.彻底废除严刑苛法
【答案】A
【详解】
根据“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可以看出,皇帝作了一个表率的作用,有利于廉政风气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与豪强地主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监察,排除C;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D。
中考连接
6
9.(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高祖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士兵复原还乡从事生产;把卖身作为奴隶的人恢复为平民;把田租的税率规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汉高祖第四子)即位后,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减轻摇役,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汉景帝(汉文帝长子)在位时,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从此成为汉朝税率的定制。——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中汉初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统称为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导致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汉初统治者推行这些政策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答:
(1)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2)原因: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②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如经济萧条,百姓生活贫困等。③为了稳定社会局面,巩固新王朝。
速记清单
7
默写:刘邦,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文景之治
1.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
2.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
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
(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4)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
3.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文景之治:
1.人物:汉文帝、汉景帝
2.休养生息政策:
(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2)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3)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3.表现(治国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
课后作业:完成自主测评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