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说出东晋兴亡的基本史实。
2.说出南朝建立的时间、王朝、都城以及南朝前期、后期的发展情况。
3.记住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成就)、重点区域、影响。
学习目标
东晋的兴亡
一
南朝的政治
二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
1.东晋的建立:
一、东晋的兴亡
时间:317年
建立者:司马睿
都城:建康
观察两幅地图,你发现什么信息?
西晋灭亡,东晋产生
司马家族世袭表
一、东晋的兴亡
西晋
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司马懿曾孙,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材料一:(东晋时期)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晋书,卷117<姚兴载记>》
材料二:(东晋谢安)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 ---《晋书。卷79<谢安传>》
材料三:(东晋时期)崔卢王谢子弟,生发(胎毛)未燥,已拜列候,身未离裙褓,业被冠戴。 - --《鸿苞节录》
以上材料说明“门阀政治”有什么特点
门阀士族把持朝政
门阀士族经济富庶
累世公卿拥有特权
2.东晋的统治
多次进行北伐,但未能恢复中原(此前西晋之地)
王与马,共天下
(1)政治上:
(2)军事上:
中原
中原
(3)经济上
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八王之乱)中原人口逃亡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给南方带来劳动力和技术,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图片反映的西晋历史史实与东晋经济的发展有何关系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3.东晋的灭亡
420年
公元4世纪初,匈奴等铁骑南下,占领了整个黄河流域。那时晋朝内部一些官僚们仍旧过着荒淫腐败的生活,而祖逖坚持北伐,主张收复失地。朝廷虽同意他北伐,但只给他千人用粮和三千匹布做军需,军士要他自己招募。祖逖没有灰心,经过几年的艰苦战斗,恢复了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祖逖北伐
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政治 特点
北伐 情况 成就:
结果:
对江南的影响
灭亡
317年
“王与马,共天下”: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
上依靠王敦
建康(今江苏南京)
司马睿(晋元帝)
420年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
殷实”的景象
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东晋的兴亡
420年东晋灭亡。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疆域最大
疆域最小
观察四个形势图的疆域上变化特点?原因何在?
2.政体政局:
在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政治日益败坏和大规模叛乱下千里绝烟,人迹罕见。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南朝政权一览表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称帝前曾任官职
南 朝 宋 刘裕 420-479年 建康 平北将军
齐 萧道成 479-502年 建康 骠骑大将军
梁 萧衍 502-557年 建康 大司马、总领中外军事
陈 陈霸先 557-589年 建康 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这些政权有什么相似之处?
武将篡权
宋、齐、梁、陈
五胡内迁
三国
北人南迁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北朝
南朝
朝代更替表
东汉末年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方土著:这些年你们北方人一批批到我们这里来,这边人口多了不少!
北方移民:俺们这是来避难啊!北方兵荒马乱。俺们那十里八乡烧得,抢得只剩下荒山秃岭了。行行好,让俺们在这儿安生住下,俺们有的是力气,需要帮忙,恁言语一声,俺四个儿子带上俺们的家伙什给你帮村,个个都是好身手呢。
南方土著:客气啦!谁欺负你们,我就去找他们算账。多亏了你们北方人这么能干。咱们这地方变化多大呀!你看这犁啊、锄啊真是好用,我们现在也学会制作和使用啦!
社会安定
劳动力
北方移民:哈哈,这里多好啊!阳光足,雨水多,天暖和,地又肥,劳役还少。你瞧这户数越来越多了。
南方土著:人旺地也旺,你看我们也学会施肥了,这牛粪遍地是,稻田里这绿肥也会用了。你看我手里的镰刀,灌钢法做的,真是太好用了!
北方移民:俺喜欢这水碓( dui ,舂米工具),水磨。这个省力啊!
南方土著:变化真快!远处那片荒山都种庄稼了,还修水利了, 这灌溉不用担心啦!
北方移民:俺北方人勤快能干,俺瞅你们南方人也心灵手巧啊
南方土著:(哈哈大笑)你说得真好!
自然条件优越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升级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宋书》中方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饥。……渔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
——《宋书》
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1.秦汉时期,南北经济发展的特点:
秦汉时期,南方和北方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江南地区的开发
(1)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得到开发。
(1)时期:
东晋后期
(2)原因: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南方)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
——《宋书》
(2)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西晋八王之乱形势图
长江以北战乱
长江中下游往南安定
长江以北战乱
长江中下游往南安定
(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长江及其支流所夹带的泥沙冲积而成,广阔的冲积平原和盆地土壤深厚,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耕。
(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荆江大堤
今日太湖湖田
(2)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山居赋》
(南朝)谢灵运
蔚蔚丰秫,苾苾香秔。
送夏蚤秀,迎秋晚成。
兼有陵陆,麻麦粟菽。
秫(shú):一种有黏性的谷物。
秔(jīng):一种黏性较小的稻
我国北方重要粮食作物。汉代以前江南无麦作。
种麦诏
天嘉元年八月诏称:
“菽栗之贵,重于珠玉”
“麦之为用,要切斯甚”
——(唐)姚思廉《陈书》
注:天嘉是南朝时陈世祖的年号(560年)
麦的种植得到了推广,东晋和刘宋都曾以政府命令推广种麦,麦类逐渐成为南方人民的重要粮食
一头牛犁耕
两头牛犁耕
(3)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草药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
——南朝《宋书》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手工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缫丝
南朝 织锦
魏晋南北朝大袖衫、间色条纹裙
南朝 青瓷莲花尊
南朝青釉刻花单柄壶
灌钢法
祖冲之发明千里船
(4)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进步。
江南之为国盛矣......鱼盐杞梓之利,充韧八方,丝绵帛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采矿业、纺织业、制盐业、造纸业、冶铸业、造船业等都有发展。
(5)商业交流和城市发展。
材料一:建康城东晋初年只有4万户左右,而梁代急增至28万,短短200年左右的时间里增长了6倍。而同时期北方最大的都会城市洛阳的人口不过10万9千余户,尚不及建康的一半。 ——简修炜等《六朝史稿》
材料二:以建康为代表的商业城市的兴起,其周围有许多市场,贸易来往,舟船车辆云集,人口集中,最盛时达一百四十万左右。——罗宗真《探索历史的真相:江苏地区考古、历史研究文集》
材料三:从江以南,千斛为货——(梁)沈约《宋书》
注:斛(容量单位,此时一斛为十斗,120斤)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西汉
魏晋南北朝
宋代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3、影响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总结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统治
江南地区的开发
建立:317年 司马睿 建康
政治:王与马,共天下
军事:北伐
四个政权:宋、齐、梁、陈
政治表现:前期社会安定,
后期政治败坏
原因①②③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随堂检验
1.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
B. 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
C.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2.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 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 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C
A
随堂检验
3.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
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
C
4.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C
5.南朝时,一位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采购丝绸和瓷器,他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
1.【2021·山东菏泽中考3】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
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
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2.【2021·海南中考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中考链接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