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07:1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单选题
1.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2.有甲、乙、两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他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B.乙球一定不带电,两球可能带负电
C.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3.轻质棒M放在绝缘支架上能自由平衡,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L靠近轻质棒M的A端,A端被吸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造成橡胶棒L失去电子 B.摩擦造成毛皮失去电子
C.轻质棒M一定带负电 D.轻质棒M一定带正电
4.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分子动理论的解释的是(  )
A.甲图:电子显微镜下金块的微观构造
B.乙图:火山爆发时漫天灰霾
C.丙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美丽的蝴蝶
D.丁图:将两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5.关于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自由电荷很少
6.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
C.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7.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D.气球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8.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右图).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9.如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则(  )
A.物件一定带负电
B.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
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
D.涂料小液滴喷向物件是因为分子热运动
10.如图所示的甲、乙表示氧原子及其组成粒子的结构图。各粒子和氧原子分别用a到e符号表示,则(  )
A.a表示氧原子 B.b表示原子核 C.c表示电子 D.d可能带负电荷
11.成都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下列各个季节的事例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季荷香四溢
C.秋日银杏飘落 D.冬天雪花飘飘
12.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大雨倾盆 B.尘土飞扬 C.树叶纷飞 D.茶香四溢
13.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固态糖分子固定不动
14.如图所示,小明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得到电子带上负电
B.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两金属箔片带正电荷而互相排斥
C.金属箔片张开的瞬间,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金属箔片上
D.金属箔片张开的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箔片流向玻璃棒
15.秋天天气干燥,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头发会变得蓬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B.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头发和梳子带同种电荷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后变得蓬松,是因为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
二、填空题
16.小明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物理现象叫做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______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17.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的演示实验,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其中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那么,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里装的气体应是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在黄金、水和空气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______。
18.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物体是否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用纸巾摩擦过的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吸引。则可判断餐巾纸带___________电;在餐巾纸和吸管摩擦过程中,___________失去了电子;
(3)继续将玻璃棒与吸管接触,在接触的瞬间,电子从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
19.2021 年 3 月中旬,蒙古国再次遭遇强沙尘暴天气,导致 16 万头牲畜死亡,小阳认为沙尘暴的形成是一种扩散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
20.阅读《郭守敬望远镜》回答题。
郭守敬望远镜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漫天星光绝大多数都来自宇宙中的恒星。怎样知道这些遥远且炽热的恒星的成分呢?用光谱!我们知道,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一条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我们称之为光谱。太阳是恒星,因此太阳的光谱是一种恒星光谱。恒星光谱包含了恒星的很多“户口”信息,比如化学成分、密度、气压、温度、恒星年龄等。人们还发现,当恒星远离观测者运动时,观测者观察到的恒星光谱会朝红端移动一段距离,这被称作红移。相对应的,当恒星靠近观测者运动时,观测者观察到的恒星光谱会朝蓝端移动一段距离,这被称作蓝移。因此,恒星光谱还能告诉我们恒星以及它所在的星系是在远离,还是在靠近我们,甚至还能告诉我们远离或靠近的速度有多大。
光谱望远晶是获取恒星光谱的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谱望远镜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以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如图所示。它可以将接收到的恒星的光会聚后通过色散系统形成恒星光谱,进而获取恒星的信息。它能够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是当今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在已经过去的七年巡天观测中(所谓“巡天观测”,就好比是“给天上的星星做‘人口’普查”),郭守敬望远共获取1125万条光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恒星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天文望远镜。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恒星光谱的分析,绘制成了一个包含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重新确立了银河系晕的内扁外圆的结构,并取得了其他一些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发现,这在某种程废上增强了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和地外生命的信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恒星发出的光经郭守敬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形成恒星光谱的现象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
(2)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了很多恒星光谱的红移现象,这种现象为_______(选填“宇宙在膨胀”或“宇宙在收缩”)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转换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方法,请你举出一个文中应用此方法的例子并加以解释。( )
三、综合题
21.根据图片填空:
(1)图甲: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这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
(2)图乙:汤姆生发现了______(填写粒子名称);
(3)图丙:______(填科学家名)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4)图丁: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细丝就会张开,这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 ______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22.①将50cm3的水与50cm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测得混合液的总质量为90g,则混合液的总体积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下同)100cm3,密度_____ 0.9×103 kg/m3.
②如图,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在膨胀,我们可以把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看成是宇宙,把_____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小塑料粒周围的其他小塑料粒都在离它远去.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_____(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23.如图所示的装置,是课外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一台静电发动机。他们将两个塑料杯的外面都包裹一层铝箔,将两个杯子套在一起并在外面再套一个塑料杯,制作成简易电容杯。再将一个塑料杯周围均匀的贴上铝箔条,用笔尖在塑料杯顶端顶出个凹坑,制成转杯。用笔将转杯支撑在底座上,然后将电容杯中接出的一个铝箔条与转杯一侧的铝箔条接触,用塑料吸管做支架,固定一个铝箔条并使其与转杯的另一侧接触。静电发动机就制作完成,同学们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将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重复几次后,便观察到转杯转动了起来。
(1)为了实验现象明显,支架和底座的材料都应选择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其带________电,用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可将电荷传到转杯的铝箔细条片上,由于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在_________的作用下,转杯就旋转了起来。
24.经科学研究发现,两个带电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q2,当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远大于小球直径)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其中常量k=9×109N·m2/C2。
(1)如图1,将甲、乙两个带电小球放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若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负电荷,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______力(选填“引”或者“斥”),此时两球将相互______(选填“靠近”或者“远离”)。
(2)如图2,为了使这两个小球在原来的位置静止,沿着甲、乙两球的球心连线方向,在乙球的右边某位置放上一个电荷量为q3的小球丙,此时恰好使得三球均保持静止。则丙球应该带______电荷(选填“正”或者“负”),且丙球的电荷量q3______(选填“>”、“<”或者“=”)乙球的电荷量q2。
25.阅读短文并回答各小题。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利用自身产生的负离子对空气进行净化、除尘、除味、灭菌的环境优化电器,其与传统的空气净化机的不同之处是以负离子作为作用因子,主动出击捕捉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传统的空气净化机是风机抽风,利用滤网过滤粉尘来净化空气,称为被动吸附过滤式的净化原理,而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则无需耗材。同时,小粒径负离子,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
当我们在空调房内头昏脑涨的时候,来到森林或海边立感神清气爽,这就是自然界看不到摸不着无色无味的负氧离子的作用。医学研究明: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障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所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中到:空气的正、负离子,按其迁移率大小可分为大、中、小离子。对人体有益的是小离子,也称为轻离子(V/m)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度称之为离子迁移率,它是分辨被测离子直径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空气离子直径越小,离子迁移率大于0.4cm2/(Vs)为小离子,小于0.4cm2/(Vs)为大离子,那么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是如何净化空气的呢?空气中烟尘、粉尘、飘尘等带正电荷的颗粒物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负离子,净化了空气,尤其是对粒径小至0.01um的微粒和难以去除的飘尘,对过敏性花粉热、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黏膜炎等均能起到缓解或治疗作用。
自然界中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电子(e﹣),经过地球吸收后再释放出来,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如图所示的人工负离子发生器是采用现代电子科技,通过脉冲、振荡电器将低电压升至直流负高压,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而电子并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形成负离子。
如何才能选到一台适合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呢?首先要关注迁移距离,活性高、迁移距离远的小粒径负离子净化范围更加全面,效果更佳。同时要关注负离子发生器在生成负离子的时候有没有有害衍生物的产生,例如臭氧超标的环境会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1)空气中烟尘、粉尘、飘尘等带___电荷的颗粒物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负离子,其原理是___;
(2)离子直径很难被直接测量,因此人们通常通过测定离子在单位强度(V/m)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度(离子迁移率),和下面研究方法相同的是___;
A.在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控制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的质量相同
B.在测量未知液体密度时,改变液体质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后再进行记录
C.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通过小球推动物块距离的远近来反映动能的多少
D.在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明吸收热量的多少
(3)空气中的中性分子捕获电子e﹣,形成负离子的过程与以下哪几个选项的电荷转移过程相同___
A.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
B.与硬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D.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
26.趣味链接
人类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可以说人类文明史,就是火的利用史.今天再让你见一下具有灵性的火焰.灵性一:李斌用手摩擦一束细塑料包扎带,由于静电作用,包扎带会张开.当他把火焰靠近包扎带时发现包扎带会合拢.灵性二:如图所示,李斌在带电体A的附近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发现火焰会偏向A,且离A越近,火焰偏得越厉害.
(1)从以上材料中你认为火焰灵性一的原因是________.
(2)灵性二中其火焰偏向A的原因是________;就“火焰离A越近,偏得越厉害”的现象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5年后发现它们彼此进入了对方,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球带正电,由图可知,与丙球在相互排斥,则丙球一定带正电;甲球与乙球相互吸引,又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则乙球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B
【详解】
AB.与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L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B正确;
CD.轻质棒M的A端被橡胶棒吸引,轻质棒M有两种可能,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能带正电;因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故C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
A.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某种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是火山爆发,漫天灰霾,是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不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B符合题意;
C.蝴蝶能够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两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发生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C错误;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没有电荷,故D正确。
故选D。
6.C
根据题中的现象结合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可作出选择。
【详解】
晴朗的冬日,空气比较干燥,当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因梳子与头发摩擦,而使梳子和头发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头发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显得蓬松,摩擦的次数越多,头发所带的电荷越多,排斥力也就越大,头发越蓬松。
7.C
【详解】
A.气球与头发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而气球得到电子后仍然为绝缘体,故B错误;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即头发失去电子,故头发带正电荷,故C正确;
D.气球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B.摩擦的方法使头发与气球里的电子发生转移,从而使头发与气球带异种电荷;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分子发生转移,故AB错误;
C.D.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与气球因为相互摩擦而带异种电荷;两只相同的气球带的是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D错误.
9.B
【详解】
A.物体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也可以不带电,故A不符合题意;
BC.小液体之间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液滴不是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
如图乙所示,b可以分成a、c,a又可以分成d、e,故b是原子,原子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故a表示原子核,c表示核外电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
A.柳絮飞扬,看得见的柳絮不是分子,因为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肉眼不可见,故A不符合题意;
B.荷香四溢是香味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秋日银杏飘落,银杏叶看得见,不是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雪花飘飘,看得见的雪花不是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
ABC.大雨倾盆、尘土飞扬、树叶纷飞都是物体的机械动能,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
D.茶香四溢是香味分子进入人的鼻子,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详解】
A.糖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错误;
B.糖在加热过程熔化,内能增加;慢慢变硬形成“糖画”的过程,糖由液态凝固为固态,凝固放热,内能减小,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所以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正确;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态糖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
B.玻璃棒带正电,那么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也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片张开,故B正确;
C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后,部分电子由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上,不是正电荷移动,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电子带负电,故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验电器,故CD错误。
故选B。
15.D
【详解】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 扩散 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
【详解】
[1][2]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是驱蚊片的气味进入了房间内的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如果驱蚊片不加热,温度较低,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此时扩散现象不明显,所以可见,温度越高,扩散现象就越明显。
17. 二氧化氮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空气
【详解】
[1] 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避免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所以二氧化氮气体应该装入下边瓶子中。
[2]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在重力作用下,密度大的将向下运动,密度小的将向上运动,如果发现上面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运动到了上方瓶子中,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气体分子间距离远大于平衡位置,分子力趋近于0,所以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空气。
18. 不可以 正 餐巾纸 吸管 玻璃棒
【详解】
(1)[1]带电体除了吸引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外,还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不能仅从物体被带电吸管吸引就判定物体是否带电。
(2)[2][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玻璃棒运动,即两者相吸引,说明吸管带负电, 摩擦起电使两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用餐巾纸摩擦吸管时,吸管带负电,则餐巾纸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3)[4][5]玻璃棒与吸管接触,在接触的瞬间,吸管带负电,电子从吸管转移到玻璃棒。
19. 不正确 沙尘不是分子(分子肉眼看不见)
【详解】
[1][2]他的说法不正确,原因是:扩散现象是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沙尘暴是大量的沙土颗粒在做机械运动,沙土颗粒有大量的沙土分子组成,沙土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沙尘暴的形成不是扩散现象。
20. 折射
宇宙在膨胀 答案见解析
【详解】
[1]恒星发出的光经郭守敬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形成恒星光谱的现象是色散现象,是不同色光在经过光学系统折射时折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所以, 恒星发出的光经郭守敬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形成恒星光谱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根据题意可知,当恒星远离观测者运动时,观测者观察到的恒星光谱会朝红端移动一段距离,这被称作红移。红移现象为宇宙在膨胀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科学量,常用一些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科学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遥远且炽热的恒星的成分不易直接观测量,但我们可通过这些恒星产生的恒星光谱知道这些遥远且炽热的恒星的成分,采用了转换法。
21. 引力 电子 卢瑟福 同
【详解】
(1)[1]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
(2)[2]1897年,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汤姆生测定了电子的荷质比,从实验中发现了电子的存在。
(3)[3]卢瑟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在西瓜模型的基础上,从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4)[4]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因为摩擦起电,所以细丝上会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细丝会张开。
22. 小于 大于 小塑料粒 类比法
(1)解答本题需把握: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小,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2)“宇宙大爆炸”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详解】
(1)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将50cm3的水与50cm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混合液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若混合后总体积为100cm3,测得混合液的总质量为90g,则密度为:.但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混合液的密度大于0.9×103kg/m3.
(2)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在膨胀,课本上将一个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看着宇宙,小塑料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小塑料粒周围的其他小塑料粒都在离它远去.,这里运用的是主要一种思维方法是类比法.
故答案为(1)小于;大于;(2)小塑料粒;类比法.
【点睛】
分子动理论记住三句话: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23. 绝缘体 负 排斥 排斥力
【详解】
(1)[1]为了防止铝箔上的电荷转移到支架和底座上,所以支架和底座的材料都应选择绝缘体。
(2)[2][3][4]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橡胶棒的电荷传到转杯的铝箔细条片上,此时铝箔细条片和橡胶棒带有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排斥力的作用下,转杯就旋转了起来。
24. 引 靠近 正 >
【详解】
(1)[1][2]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负电荷,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相互靠近。
(2)[3][4]甲球受到乙球的引力向右,甲球要静止,则应受到丙球向左的排斥力,甲球带正电荷,所以丙球也应带正电荷,因为乙对甲引力和丙对甲斥力大小相等,丙和甲距离大于乙和甲距离,根据可知,丙电量要大于乙。
25. 正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D AD
【详解】
(1)[1][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空气中的是负离子,故烟尘、粉尘、飘尘等带正电荷。
(2)[3]转换法是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选项A中,控制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的质量相同,这是控制变量法;选项B中,改变液体质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后再进行记录,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一种方法;选项C中,通过小球推动物块距离的远近来反映动能的多少,这是转换法;选项D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明吸收热量的多少,也是转换法,故选CD。
(3)[4]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和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都带负电,故选AD。
26. 火焰周围充满了正、负离子,细塑料包扎带靠近时,正负离子就会转移到塑料包扎带上,塑料包扎带由于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火焰离A越近,吸引力越大
(1)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根据离A越近,火焰偏得越厉害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
【详解】
(1)塑料包扎带带有同种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塑料包扎带带正电或带负电,塑料包扎带和火焰靠近时,火焰周围充满了正、负离子,细塑料包扎带靠近时,正负离子就会转移到塑料包扎带上,塑料包扎带由于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2)带电体A的附近放置一只点燃的蜡烛,发现火焰会偏向A,说明带电体吸引轻小的火焰.离A越近,火焰偏得越厉害,说明两者的相互作用跟距离有关,距离越小,吸引力越大.
故答案为(1)火焰周围充满了正、负离子,细塑料包扎带靠近时,正负离子就会转移到塑料包扎带上,塑料包扎带由于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2)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火焰离A越近,吸引力越大.
【点睛】
本题考查电现象的知识,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