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9)必修三 6.5 量子化现象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是连续的
B.电磁波的波长越长,其能量子的能量越高
C.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空腔壁上开很小的孔,射入孔的电磁波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黑体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
B.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了磁场
C.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着的电磁场,光具有能量
D.微观世界的某些极少数带电微粒的能量的变化可以是连续的
3.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B.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康普顿提出了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C.汤姆孙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D.普朗克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
B.无线电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X射线、射线的波长依次减小
C.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其能量为
D.通电直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总是与其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垂直
5.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B.磁场和磁感线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C.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也能够产生磁场
D.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它的温度有关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B.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说”成功解释了磁化现象
C.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设
D.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场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7.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法拉第用电场线来形象描述电场,它是真实存在的
B.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设,基于此他又提出了光子说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使人们突破了对电与磁认识的局限性
D.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
8.如图所示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T2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C.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很好的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小孔就成了一个黑体
9.华为手机麒麟9000型芯片是5nm制作工艺,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光刻机通过一系列的光源能量,将光束透射过画着线路图的掩模,用透镜将线路图成比例缩小后映射到涂有化学层的硅片上,受到光线照射的部分,可以被冲洗掉,在硅片上就得到了掩膜上的电路图。芯片的制作过程需要用较大能量光子的光照射,应选用的光源是( )
A.波长长的光源 B.频率大的光源
C.强度小的光源 D.强度大的光源
10.我国高铁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5G通信技术,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铁将拥有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5G通信技术的空天地一体化的“超级大脑”。与4G相比,5G具有“更高网速、低延时、低功率海量连接、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等特点。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 )
A.波长更长 B.能量子的能量更小
C.能量子的能量更大 D.传播速度更快
11.关于黑体与黑体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
B.黑体是黑色的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煤烟很接近黑体,如置于阳光下照射,煤烟温度会不断上升
1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5G通信技术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超级大脑”。与4G相比,5G具有“更高网速、低延时、低功率海量连接、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等特点。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 )
A.波长更长 B.衍射更明显
C.能量子的能量更大 D.传播速度更快
13.提出能量的量子化假说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14.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a、b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折射率较大
B.在三棱镜中a光的速度较小
C.在三棱镜中a光的波长较长
D.a光的光子能量较大
15.在科学发展史上,许多物理科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科学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磁生电”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并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B.亚里士多德提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是没有事实依据凭空猜想出来的
C.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为定量研究电现象定了基础
D.爱因斯坦首先提出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
二、填空题
16.黑体:某种物体能够______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______,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17.只有温度高的物体才会有热辐射( )
18.概念: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______,这个最小的能量值ε叫能量子。
19.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______的方向移动。
三、解答题
20.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的大致范围是400~700 nm。400 nm、700 nm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子的值各是多少?
21.如图所示为我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墨子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那么,量子通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该理论的提出背景又是什么?
22.20世纪20年代,剑桥大学学生G·泰勒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放上小灯泡、烟熏黑的玻璃、狭缝、针尖、照相底片,整个装置如图所示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熏黑的玻璃后变得十分微弱,经过三个月的曝光,在底片上针尖影子周围才出现非常清晰的衍射条纹.泰勒对这照片的平均黑度进行测量,得出每秒到达底片的能量是.已知光速.
(1)假如起作用的光波波长约为500nm,计算从一个光子到来和下一光子到来所相隔的平均时间,及光束中两邻近光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2)如果当时实验用的箱子长1.2m,根据(1)的计算结果,能否找到支持光是概率波的证据?
23.在网上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生平的小论文。
2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为,其中频率表征波的特性.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光子动量与光波波长的关系为.若某激光管以的功率发射波长的光束.求:
(1)该管在内发射出多少个光子?
(2)若光束全部被某黑体表面吸收,那么该黑体表面所受到的光束对它的作用力为多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故A错误;
B.电磁波的波长越长,频率越小,由公式
可得其能量子的能量越低,故B错误;
C.英国物理学家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C错误;
D.空腔壁上开很小的孔,射入孔的电磁波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黑体,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A.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故A不符题意;
B.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了磁场,故B不符题意;
C.赫兹最早用实验证实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着的电磁场,光具有能量,故C不符题意;
D.微观世界的某些极少数带电微粒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辐射或吸收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
A. 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A正确;
B.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了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故B错误;
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C错误;
D.玻尔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A.根据黑体辐射实验的规律可知: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故A正确;
B.电磁波谱按照波长从长到短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故B错误;
C.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其能量为
故C正确;
D.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通电直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总是与其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垂直,故D正确。
由于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5.B
【详解】
A.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即安培定则)判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而磁感线是为了描绘磁场而假想出来的线,实际并不存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也能够产生磁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它的温度有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A.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说”成功解释了磁化现象,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设,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A.电场线是假想的线,并非真实存在的,A错误;
B.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B错误;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使人们突破了对电与磁认识的局限性,C正确;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所以T1>T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外,与黑体的材料及表面状况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很好的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就相当于吸收了所有电磁波,这个小孔就可以近似为一个绝对黑体,故D正确。
故选B。
9.B
【详解】
由光子的能量公式,即
可知,频率越大额光子能量越大,光子的能量与光子的强度无光,而根据公式
可得,波长越长,光子的频率越小,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
A.由题知与4G相比,5G具有“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已知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
由此可知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则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波长更短,A错误;
BC.已知能量子的能量为
由题知与4G相比,5G具有“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则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能量子的能量更大,C正确;
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等,在自由空间中,为c=3×108m/s,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
A.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热辐射,选项A错误;
B.黑体可以辐射电磁波,不一定是黑色的,选项B错误;
C.黑体是一种理想模型,其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C正确;
D.煤烟的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因为能量不断被吸收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辐射,最终将趋于平衡,选项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5G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根据可知,波长更短,故A错误;
B.5G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波长更短,衍射更不明显,故B错误;
C.5G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根据可知,能量子的能量更大,故C正确;
D.5G与4G均为电磁波,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
提出能量的量子化假说的科学家是普朗克,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C
【详解】
A.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折射时,入射角相同,光线a对应的折射角较大,根据
故光线a的折射率较小,频率也较小,即
na<nb
故A错误;
B.根据
可知在该三棱镜中a光速度大于b光速度,故B错误;
C.根据
可知在三棱镜中a光的波长较长,故C正确;
D. a光的频率较小,根据
E=hv
则a光的光子能量较小,故D错误。
故选C。
15.C
【详解】
A.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磁生电”,而纽曼,韦伯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先,后总结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后人称之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故A错误;
B.亚里士多德提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是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出来的,故B错误;
C.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为定量研究电现象奠定了基础,符合史实,故C正确;
D.普朗克首先提出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故D错误。
故选C。
16. 完全吸收 反射
略
17.错误
【详解】
[1]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强,故此说法错误。
18.整数倍
【详解】
略
19.较短
略
20.4.97×10-19 J,2.84×10-19 J
【详解】
根据公式
ν=,ε=hν
可知
400 nm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子
ε1=h=6.63×10-34×J≈4.97×10-19J
700 nm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子
ε2=h =6.63×10-34×J≈2.84×10-19J
21.量子通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德国物理学家的能量量子化假设。该假设提出的背景是经典电磁理论解释不了黑体辐射实验的实验规律。
【详解】
根据物理学史可知,量子通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德国物理学家的能量量子化假设;该假设提出的背景是经典电磁理论解释不了黑体辐射实验的实验规律。
22.(1); 240m(2)见解析
【详解】
(1)的光子能量为
因每秒到达底片的光子数为
个个
如光子是依次到达底片的,则光束中相邻两光子到达底片的时间隔是
两相邻光子间平均距离为
.
(2)由(1)的计算结果可知,两光子间距有240m,而箱子长只有1.2m,所以在箱子里一般不可能有两个光子同时在运动.这样就排除了光的衍射行为是光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因此,衍射图形的出现是许多光子各自独立行为积累的结果,在衍射条纹的亮区是光子到达概率较大的区域,而暗区是光子到达概率较小的区域.这个实验支持了光波是概率波的观点.
23.见解析
【详解】
普朗克( Max Planck,18581947),近代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尔。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由于这一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他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他以个科学家对科学、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纳粹分子展开了为捍卫科学的尊严而斗争。1947年10月3日,普朗克在哥廷根病逝,终年89岁。普朗克的墓在哥廷根市公墓内,其标志是一块简单的矩形石碑,上面只刻着他的名字,下角写着:尔格·秒。
爱因斯坦在1879年3月出生于德国的小镇乌尔德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10岁时,他进入古典氛围很浓的路德中学,12岁时读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并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13岁时,他读了康德的哲学名著《纯粹理性批判》和《自然科学通俗读本》, 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24.(1)个(2)
【详解】
(1)没在时间内发射出的光子数为n,光子频率为v,每个光子的能量为,则:
又,则:
将代入上式,解得:个
(2)在时间内激光管发射出的光子全部被黑体表面吸收,光子的末态总动量变为0,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个光子的初态总动量为:
根据动量定理可知:
黑体表面对光子的作用力为: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光子对黑体表面的作用力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