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2 15: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7 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举世闻名”的“举”,与( )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
A.举行典礼 B.选举干部 C.举起灯笼 D.举国欢腾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下面是对这句话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句中的“红流”指的是群众游行的队伍,表现了游行队伍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B.“流去”在这里指游行队伍行进的样子,用词恰当,与前面的“红流”相呼应。
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和礼花把北京城照亮了,也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D.从“流”可以看出游行的队伍行进的速度非常快,表现出群众激动的心情。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①人们手里擎着红旗,或者提着红灯,从四面八方涌进会场,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________
②下午三点整,会场上暴发出一阵排出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________
4.选一选,搭配起来。
巨大的________
A.景色无穷的________ B.变化壮丽的________ C.阳光灿烂的________ D.力量
5.国庆佳节,同学自创一副对联,请为他补全对联,最佳的一项是(  )
上联:祖国山______水秀
下联:中华人杰地______
A.川 灵 B.川 广 C.清 广 D.清 灵
二、填空题
6.填空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________________。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________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jiǎn yuè jù lí qí zhì zhèng wěi bào zhà
( )( )( )( )(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语序变换,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注意加点词,说说原句好在哪。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的目光投向主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用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直奔”中“奔”的读音是________。
“直奔”能换成“走向”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组成的游行队伍,表现了游行队伍声势的浩大
B.“流去”写出了队伍游行的样子,与前面的“红流”相呼应,用词恰当
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既指灯笼、火把和礼花把北京城照亮了,也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D.“流”字表现了游行队伍行进的速度非常快,体现了群众激动的心情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0.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后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
11.如果把文段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 )野炮( )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 )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扔 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 欢叫),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励 激动)。
12.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在下面画“√”
13.在文中( )里补上合适的标点
14.在描写阅兵式这个场面时,作者写受检阅的部队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军。其中重点写了_________军,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兵种
15.哪个句子最能体现群众的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用“_________”画出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举世闻名”的“举”的意思是“全”。
“举国欢腾”中的“举”的意思是“全”
2.ABC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明确句子的含义,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是蕴涵在句里,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的感情,没有说出来的思想。要把握句子的含义,必须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才能体会得到的。
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游行队伍浩浩荡荡的场面,也感受到游行人们幸福愉悦的心情。“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更深层的含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光明。
“流”突出的只是队伍行进的状态,从中并不能看出队伍行进的速度快。
3.拥;爆
【详解】
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①涌——拥②暴——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ABC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修饰语的能力,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 ,应注意搭配合理。比如:巨大的变化、无穷的力量、壮丽的景色、灿烂的阳光。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5.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也说山明水秀。
人杰地灵:也说地灵人杰。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地。
根据上下联的暗示以及成语释义补充汉字,“山清水秀”对“人杰地灵”,都是并列短语。故选D。
6. 一齐欢呼起来 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 一齐欢跃起来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接着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最后作者写了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全文段落之间过度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原文: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7. 检阅 距离 旗帜 政委 爆炸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字词,然后写出正确的汉字,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阅、旗、政、爆”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飞机的隆隆声被欢呼声盖过了。 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从会场上爆发出。 “一齐”更能突出人民群众对领袖毛泽东的拥戴,同时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的能力。
1.陈述句改为“被”字句,变换的具体方法:
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调到句首作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故“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改为“被”字句):飞机的隆隆声被欢呼声盖过了。
2.语序变换,句意不变,就是改变语素、词组合的次序,但句意不能变。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排列顺序,修饰语之间的排列顺序。在“从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是宾语,变换语序后,可放在句首做主语。即: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从会场上爆发出。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一齐”说明人们的心情是一致的,反映了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9. 人群像潮水般涌向节同的广场。 bèn 不能。虽然“直奔”和“走向”都有朝着一个目的地走去的意思,但是“直奔”给人以快速的感觉,体现出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和激动之情。 D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结合题干来看运用了夸张修辞。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考查对字音的辨析和词语的作用分析。
直奔:zhí bèn
作答词语作用时,首先进行判断,然后分析词语的意思并结合文章思考是否有照应关系,如果有则不能删除或替换,如果没有则可以删除或替换,语言表达合理,逻辑清晰即可,答案不唯一。
(3)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D项,有误。“流”突出的只是队伍行进的状态,从中并不能看出队伍行进的速度。
10. 概括 具体 工人队伍 农民 缩影
11.不好。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10.
本题考查对写法的认识。
选文出自《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地心情,展示出了新中国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选文中句子“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是概括描写,其他文字是具体描写,重点写了工人队伍、农民,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缩影”。
11.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
联系上下文可知,如果把文段中的“直奔”换成“走向”不好,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12.抛 欢呼 激动
13., 、 , 。
14. 海军 陆军 空军 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
15.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励激动)。
12.
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识记、运用能力。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平日积累的词语进行作答。
扔:①挥动手臂,使拿着的东西离开手。②抛弃;丢。
抛:①扔;投掷。 ②丢下。③暴露。④抛售。
扔是往旁边或者下面,抛是往上或者往旁边,故选抛。
欢呼,形容一种欢乐而振臂高呼的激情场面。
欢叫,形容高兴得大叫。
开国大典,群众高兴的场面,应该用欢呼。故选欢呼。
激励,激发鼓励。
激动,指激荡;由于受到刺激而感情冲动。
人的心情应该用激动。故选激动。
13.
本题考查常用标点的运用。句子中“野炮”“榴弹炮”之间是并列关系,故用顿号更准确。
14.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只要用心去读片段,就能从中按顺序找出受检阅的是哪些部队。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炮兵一个师”“接着是一个战车师”“接着是一个骑兵师”“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根据原文的句子,部队顺序是:海陆空。重点描写了陆军,有炮兵、战车师、骑兵。
15.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找最能体现群众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句子,就首先要找直接描写群众的句子。发现只有最后一句是直接描写群众的,描写了群众的动作是把手中的东西抛上天、大声欢呼,结合生活经验,就能确定这句话表现了群众欢喜和激动的心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