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 北京的春节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店铺(pù) 间断(jiān)
B.分外(fēn) 万不得已(yǐ)
C.搅和(he) 娴熟(shú)
D.亲戚(qi) 响彻(chè)
2.给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蜜饯(xiàn) 掺和(chān) 通宵(xiāo)
B.小贩(bǎn) 娴熟(xián) 水浒传(hǔ)
C.毛驴(lǘ) 黏米(nián) 正月(zhēng)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正月(zhēng) 演泽(yì) 初旬(xūn)
B.唾沫(tuò) 翡翠(fēi) 皎洁(ji o)
C.蜜饯(jiàn) 焖饭(mèn) 娴熟(xián)
D.嘟囔(nāng) 店铺(pū) 掺和( huān)
4.与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A.风景 B.景象 C.背景 D.景观
5.下面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蜜饯/客栈 正月/正好
B.褐色/瓜葛 哄骗/哄堂大笑
C.古籍/狼藉 忠仆/女仆
二、填空题
6.拼一拼,写一写。
北京的春节,从腊月的chū xún( )就开始了。áo( )腊八粥、泡腊八suàn( )、用zhēn( )子、lì( )子等做成的zá bàn( )、买fēnɡ zhenɡ( )、放biān pào( )、ɡuànɡ miào huì( )……这活动真是一个连着一个。
7.多音字组词。
奔 bēn( ) bèn( )
发 fā( )fà( )
分 fēn( )fèn( )
三、语言表达
8.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或习惯及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玩吗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句子补充完整,注意区分“竟然”和“果然”的意思。
A.________,中午竟然下雨了。
B.________,中午果然下雨了。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 )开了张,( )除了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②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0.选择关联词语填入文段①的括号里。
即使……也…… 虽然……可是…… 不是……而是……
11.读文段②,用“ ”画出表现“独出心裁”的语句。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土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②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2.元宵节指的是_________ (具体时间),这一天人们_________,小孩子们_________,大家还必须_________。
13.①句中加点的“又”表示_________,①②句分别是此部分内容的________和_______。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_________的段落结构。
14.这部分内容重点写了灯的_________、_________。
15.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张: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排;③夸张,扩大:④看,望;⑤商店开业。
张灯结彩( ) 虚张声势( ) 东张西望( ) 一张一弛( )
16.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我会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第②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从上面的文段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略
2.C
略
3.C
略
4.B
略
5.C
略
6. 初旬 熬 蒜 榛 栗 杂拌 风筝 鞭炮 逛庙会
略
7. 奔跑 投奔 发表 理发 区分 分内
略
8. 示例: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或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 示例:我们不应该沉迷于洋节,应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文化的自我的大潮中不应该丢失,或者超过自己的节日,我们提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我们也应该接受,包容性的文化,这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略
9. 今天早上天气还十分晴朗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略
10.虽然……可是……
11.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0.
本题考查的是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结合前后句的语境进行分析,本句话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用“虽然……可是……”连接。
11.
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文段中的关键句。
根据题干的要求表现“独出心裁”的语句是“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2. 正月十五 观花灯 放花炮 吃元宵
13. 再一个
开头 结尾 总分总
14. 形状 品种
15. ② ③ ④ ①
1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7. 这不得不说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18.赏花灯、吃元宵
12.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从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与“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人们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这一习俗。从文中第二段中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与“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两句即可得出小孩们放花炮,大家还要吃元宵。
13.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段落结构的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段落结构时,首先体会上下文与该段的内容的联系,理解文段想要表达的内容,抓住要点加以分析。
“又”本来指重复或继续,在文中指春节中另一个、再一个高潮。“总——分——总”结构的特征是首先是一个短小的开头,接下来就是分层叙述,文章最后进行总结性结尾。而文中①②两句分别位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中间为分层叙述元宵节的花灯。所以采用了“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14.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文章主要讲了花灯的形状与种类,有玻璃的、牛角的、彩绘故事得等形状,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种类。
15.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张灯结彩,张,陈设,铺排,意思是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故选②。
虚张声势,形容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故选③。
东张西望,张,看,意思是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故选④。
一张一弛,张,打开,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故选①。
16.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识记和积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七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7.
本题主要考查对双重否定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改句子时将否定词在合适的位置加入即可,如“不”“难道”“没有”等。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所以改后的句子应为“这是美好快乐的日子”的意思,句中的肯定词是“的确”。对应的否定词可以是:不得不、不能不等。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即可。句子可为:这不能不说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8.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从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与“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人们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这一习俗。从文中第二段中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与“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两句即可得出小孩们放花炮,大家还要吃元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