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食盐 飞溅
B.丘蚓(yǐn) 地域 阶段
C.花蕊(xīn) 搜集 实验
D.疑问(yí) 真理 围魏救赵
2.下面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洪亮 恐怖 玻离 齿轮 B.唯恐 单调 丑恶 真理
C.习惯 食验 见解 灵感 D.事列 机遇 疑问 证实
3.下列对课文中的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这句话表现了随着天色渐晚,“我”的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也越来越惆怅,表达了“我”伤心、失望的心情。
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停地问问题,就一定能发现真理。
C.“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D.“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日子匆匆而去的焦虑,也表现了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思想。
4.选词填空。
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A.陆续 B.继续
5.下面词语中的“望”有与其它三个意思不同的一项( )
A.盼望 B.渴望
C.希望 D.远望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证实—( ) 万象—( ) 乌合之众—( )
恰好—( ) 机遇—( ) 五湖四海—( )
哀思—( ) 猜想—( ) 司空见惯—( )
7.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重新( ) 重要( ) 看见( ) 图穷匕见( )
三、语言表达
仿写句子。
8.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是吹开闭锁保守的清风,是洗涤狭隘自私的雨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要求写句子。
1.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进科学家进行了许多实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练习。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2016年,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2016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创新从哪里来?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的时候。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看当下转型升级,谋长远富民强国,创新都处于核心位置。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宵衣旰(gàn)食,在漫天风沙、漫地盐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发展国家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打击。在相当意义上,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大量科研创新的事例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 ?
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失败虐我千万遍,我待创新如初恋”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级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当遭遇失败,创新者最希望得到“别泄气,当初我比你失败次数还多”的理解,最渴望获得“没事,咱查明原因从头再来”的支持。宽容是一种智慧。宽容失败,需要管理者摈(bìn)弃“成王败寇”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失败的宽容度,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一些高精尖企业之所以创新成果不断,原因之一就是失败不仅不会被嘲笑,反而会得到尊敬。有位院士回忆自己的创新之路时说,在他屡次失败后,正是恩师那句“我觉得你不是失败了,而是更接近成功了”的话,给了他坚持创新的耐心和信心。
当然,从根本上讲,创新文化的养成、创新氛围的形成,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有人说,中国人从不缺少创新的能力,关键是要激活创新的动力。有一位大学教授与7名教师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研发团队获得公司95%的股份,学校占公司的股份仅为5%。创新体制的“天花板”被捅破后,研发团队积极性高涨,实现了创新成果对接需求、对接市场,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签约项目就达10多项。实践表明,敢于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的活力就会不断迸发。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当代中国一定能实现爬坡过坎、弯道超车。
13.结合语境我揣摩出“宵衣旰食”的意思是_________。
14.短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怎样“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
15.在第3自然段中的横线上,仿写一个与上下文相切合的事例。
16.短文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仅”强调______,“就”突出了_______,使用这两个词语的好处是___。
17.细读全文,下列表述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机大战”中围棋高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让国人产生了中国围棋技艺不如韩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B.创新是探险,只要不惧困难挫折,踏着失败向前,就能走向成功。
C.“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的现象,是电脑太多导致的不值钱。
D.创新路上,失败是常事,据资料显示,科研创新有90%左右的失败率。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8.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
A.一叶障目 B.一叶知秋 C.以小见大
19.“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 )
A.波义耳制成了石蕊试纸。
B.小孩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
20.选文中“偶然的机遇”指的是( )
A.科学真理来自偶然的灵感。
B.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
C.科学真理很难寻求,并非人人都能得到。
21.从这两段话中,你领会到了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A:“花圃”的“圃”读音应为pǔ;
B:“丘蚓”应改成“蚯蚓”;
C:“花蕊”的“蕊”读音应为ruǐ;
D:正确。
2.B
略
3.B
略
4.B
略
5.D
略
6. 证明 万物 一盘散沙 正好 机会 四面八方 哀悼 猜测 屡见不鲜
略
7. chóng zhòng jiàn xiàn
略
8. 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 我送你一条银河 如果一棵树代表一缕思念 我送你一片森林
9. 饱经飞沙走石的沙漠 敲打谎言虚伪的冰雹
10. 色彩缤纷的花园 流连忘返 意境深远的油画 惊叹不已
11. 一棵大树 撒下一片凉阴 一泓清泉 滋润一方土地 一棵小草 增添一分绿意 一缕阳光 照亮所有黑暗
略
12. 花瓣变红了。 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科学家进行了许多试验。
【详解】
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否定词或肯定词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此句用词不当。题目中的“促进”使用不当,“促进”是指促进了好的事物,应该改为“促使”。
13.天不亮就穿起衣服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辛勤地工作
14. 增强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要有抗打击能力 宽容创新时遭遇的失败 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
15.假若没有对上千次失败的无惧,爱迪生如何能发明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灯泡
16. 公司成立时间短 签约项目多 充分显示出该公司改革体制机制所激发出的创新活力之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7.D
略
18.A
19.A
20.B
21.领会到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