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是用嘴、耳配合来探路的。
“证明”一词供选择的解释:( )
A.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B.证明书或证明信。
2.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
B.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C.在一间屋子里七上八下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D.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3.画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捕捉(bǔ pǔ) (揭 竭)开秘密
荧光屏(yín yínɡ) 障(碍 得)重重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蝙蝠 扁豆 B.立即 既然
C.系铃铛 联系 D.荧屏 晶莹
5.“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这是根据( )来提问的。
A.课文内容 B.课文的写法 C.课文得到的启示 D.课文的类别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7.填入反义词
清楚——( ) 灵巧——( ) 敏锐——( )
横七竖八——( ) 虚弱——( )
三、语言表达
8.[综合实践]根据图片完成练习。
(1)这家店的招牌菜是____________。
(2)这家店的招牌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家店的老板可能姓_________。
(4)爷爷的胃不好,医生嘱咐他不能吃刺激性食物。那爷爷到这家店吃饭合适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们从 鱼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使潜水艇能在水里自由沉浮。
仿写:人们从____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蝙蝠能捕捉飞蛾和蚊子。(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①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②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报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0.照样子,写出带有数字的词语。
例:横七竖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科学家一共做了_____次实验,具体写了第_____次实验。
13.实验的结果是什么?请你在选文中用“________”画出来。
14.请你针对选文内容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我们去参观
寒假里,刘艺所在的小队组织假日小队活动——参观博物馆。
天海市历史博物馆参观券
参观注意事项:
1.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冬季:8:30-12:30(11:30停止入场)14:00-17:30(17:00停止入场)夏季:8:30-12:30(11:30停止入场)15:00-18:30(18:00停止入场)
2.请将背(挎)包存入寄存处。
3.展厅内请勿吸烟,请勿大声喧哗,请勿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
4.请勿在展厅内使用闪光灯。
地址:天海市文化中路125号 票价:免费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学们参观的博物馆是“天海市历史博物馆”。( )
(2)刘艺和同学们约好在周六下午去参观,博物馆是开放的。( )
(3)大家进展厅内才发现刘艺忘了存包,同学们大声喊她去存包。( )
(4)小海听说闪光灯对展品有伤害,就提议在展厅角落打闪光灯拍合照。( )
(5)妈妈找刘艺有事,赶到博物馆时已是17:10,会被告知不能入内。(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考查词语理解。
证明,释义是指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根据文章内容,“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是用嘴、耳配合来探路的。”表明是三次实验的结果表明。故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契合题意。
2.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A.正确。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B.正确。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C.不正确。七上八下:也说七上八落。形容心神不定。句子写的是屋子里的绳子拉得很乱,用“七上八下”形容不恰当。可以用“横七竖八”。
D.正确。随时随地: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3.pǔ 竭 yín 得
【详解】
略
注意“捕”的读音
4.D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A.蝙蝠,读音biān fú;扁豆,读音biǎn dòu;
B.立即,读音lì jí;既然,读音jì rán;
C.系铃铛,读音jì líng dāng;联系,读音lián xì;
D.荧屏,读音yíng píng;晶莹,读音jīng yíng。
5.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
A.正确。
B.错误。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衬托、夸张讽刺、前后照应、对比等。
C.错误。课文得到的启示指告诉读者的道理。
D.错误。课文的类别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文言文等等。
6.设问
【详解】
略
7. 模糊 笨拙 迟钝 整整齐齐 强壮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反义词的掌握,反义词即意思相反的词语。根据词语含义,然后找出反义词即可,可以运用加“不”的方法,比如“清楚”的反义词为“不清楚”,也就是“模糊”。
清楚:指清晰;明白;有条理。
灵巧:意思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的意思。灵巧是形容词、从感彩上说是褒义词。
敏锐:意思是反应灵敏,头脑灵活,目光尖锐。
横七竖八: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
虚弱:(身体)不结实。
8. 麻辣鸭头 麻 辣 祝 不合适。因为爷爷的胃不好,不能吃刺激性食物。而这家店的招牌菜是麻辣鸭头,它的特点是麻、辣,属于刺激性食物,所以爷爷不能吃。
略
9. 蝙蝠 雷达 飞机能够在黑夜里安全飞行 风就像顽皮的孩子似的忽左忽右,刮得小树东摇西晃。 蝙蝠不但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第②句写得好,因为“终于”体现了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研究成功,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
【详解】
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2.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3.此题考查句子拆分与合并。解答时,需要注意句子间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本题前后句是递进关系,选择“不但……还……”。
4.考查了句义,这个句子出自课文《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终于”表示下文是最终出现的情况,注意结合句子,联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可以想到揭开了骗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来之不易。
10. 五湖四海 三心二意 四通八达
11.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12. 三 一
13.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4.科学家三次实验的方法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10.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积累。需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写出带数字的词语。
11.本题考查概括段意的内容。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四种:找中心句、分层、找六要素、取主舍次。我们可以用取主舍次的方法概括出来,即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12.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三次”,说明进行三次实验。具体写的就是篇幅最大的,也就是第一次。
13.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实验证明”后面的内容就是实验的结果。
1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需要注意必须围绕文章提出的问题。
15. √ √ × × √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