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 落花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dé děi)。
2.花生可以榨(zà zhà)油。
3.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shóu shú)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爸爸参加“收获节”的目的( )。
A.向孩子们讲解关于花生的知识。
B.和孩子们相聚,享天伦之乐。
C.向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
3.给下面的这段话选择标点( )
花生的好处很多 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 石榴 苹果那样 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 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父亲说
A.“,。,、、,。,,。”。 B.“,:,、、,。,,。”。 C.“。:,、、,。,,。”。
给下面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4.“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人只要做普通的、有用的人就可以了。
B.人只要对社会有益、有贡献就是有用的人,不是只做伟大的人才有用。
5.爸爸拿苹果、桃子、石榴和花生作比较是因为( )
A.苹果、桃子、石榴不好,只有花生好。
B.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只是花生的优点不容易被发现。同时,也说明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但很有用。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空地 空闲 B.播种机 播种花生
C.矮小 倭瓜 D.价格便宜 便宜行事
二、填空题
7.按要求查字典。
“疾”是______结构的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拼音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疾”在字典里有以下解释:①病;②痛恨;③快、迅速;④痛苦。在“眼疾手快”中“疾”应选第_____种解释;在“积劳成疾”中“疾”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在“痛心疾首”中“疾”应选第_____种解释。
8.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从“____”一词可以看出,父亲借花生讲的道理对“我”影响深刻。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9.生活中有一些事物具有特殊含义,如“花生”代表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下面的事物让你想起了哪些人?试着写一写。
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像花生一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钓鱼的启示(节选)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11.用“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12.短文中“依依不舍”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13.概括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这篇短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竹子的启示(节选)
那一棵棵竹子虽立根在破岩中,却青翠挺拔。它的叶片没有多大,却显示出了勃勃的生机。再强的阳光也晒不死它,再大的风也吹不倒它,再大的雨也淋不坏它。它有着“ , 。 , ”的坚韧精神。
在我家的家谱中有这样一句话:“每户人家要栽竹子一株,要做到有心有节。”有心,对万物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节,做人要有气节。要像竹子一样,努力向上,在困难面前昂首挺胸,永不低头。
15.在文中的“ ”上补充关于竹子的诗句。
16.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竹子的坚韧精神?用“ ”画出来。
17.竹子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竹子的精神让你想到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é zhà shú
【详解】
略
2.C
【详解】
3.B
【详解】
略
4.B
5.B
【详解】
略
6.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要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多积累。
A两个词语中的“空”均读作kòng。
B两个词语中的“种”,前一个读作zhǒng,后一个读作zhòng。
C选项中两个字是形近字,“矮”读作ǎi,“倭”读作wō。
D两个词语中的“便”,前一个读作pián,后一个读作biàn。
7. 半包围 J jí 疒 5 ③ ① ④
【详解】
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8. 印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印,体现了父亲所说的话对我的影响之深。
《落华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9. 代表坚贞高洁、孤傲美丽、不怕艰难困苦的人。 代表意志坚定、不怕威逼利诱的人。 代表无私奉献的教师。
【详解】
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人们常常给事物赋予价值,将它用来形容某种优秀的品质,这是根据事物本质特点衍生出来的。从古诗和文学作品中不断积累,方能做好此类题。再了解品质的前提下去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想到的人物,语句通顺,内容合情合理即可。
10.我们身边的清洁工、送奶工还有老师,他们都像花生一样默默为人们做贡献。
【详解】
略
1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2. 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恋恋不舍 扬长而去
13.每当“我”遇到抉择的时候,父亲的话就给“我”力量。
14.在道德的是与非面前要勇敢地、坚定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略
15.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 尔东西南北风
16.再强的阳光也晒不死它,再大的风也吹不倒它,再大的雨也淋不坏它。
17.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努力向上,在困难面前昂首挺胸,永不低头。
18.梅兰芳 文天祥
15.
考查对诗句的识记默写。清代郑燮《竹石》,全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16.
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围绕关键信息“竹子的坚韧精神”进行筛选。文中句子“再强的阳光也晒不死它,再大的风也吹不倒它,再大的雨也淋不坏它。”写出了即使面对困难,竹子也依旧具有勃勃生机。体现了竹子的坚韧精神。
17.
考查对文章启示的理解。结合文中“要像竹子一样,努力向上,在困难面前昂首挺胸,永不低头”可以进行分析。
18.
考查开放性试题,首先要了解“竹子的精神”,然后写出对应具有竹子精神的人即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