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土地改革完成后,约__________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
A.1亿 B.2亿 C.3亿 D.4亿
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71年前,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在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A.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与下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③消灭了地主阶级
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⑤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②③④⑤
B.①④
C.②⑤
D.①②③④⑤
6.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大跃进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下图反映出解放初我国农村
A.生产力水平低 B.土地分配不均 C.发展速度缓慢 D.自然灾害频发
8.独具时代特色的流行词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坐标,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其中属于1951年时代热词的是
A.新中国土地改革“最可爱的人”
B.总路线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好”
C.红卫兵阶级斗争“停课闹革命”
D.中国梦精准扶贫“两个一百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C.土地占有者缺乏生产积极性 D.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10.毛泽东主席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祝贺。”由此可以看出土地改革意义是( )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人民当家做主
③为国家工业化的进行准备了条件 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王博同学在阅读一本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的书籍,下图是该书的目录节选,以下属于第一章内容的是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调整中前进(1961—1966) ◆第五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1966—1976) ……
A.土地改革 B.万隆会议 C.“双百”方针 D.中日建交
12.假如你生活在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街道上有“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
③民主人士准备去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④农民正在田地里丈量土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1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着手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土地改革前,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摘编自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土地改革中,农民不仅分到了土地,还分到了许多劳动工具。全国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广大农民对这一法律文件持什么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土地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党和政府是怎样重视“三农问题”的?
14.
(1)上图反映的是建国初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哪一年?
(2)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得以发生的指导性文件是什么?
(3)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基本目的是什么?
(4)这一重大事件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十载沧桑巨变,九万里风鹏正举。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
——人民网
材料二 朝中人民在历时三年的战争中创造了打败美国等16国武装侵略者和韩国军队的历史奇迹。……志愿军战士们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军民在一个战壕里生死与共,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创造了国际主义的崇高典范。
——朝鲜朝中社评论
材料三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 511亩地,11户富农、地主就占了1 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辽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材料一中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 西藏和平解放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祖国解放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打败美国等16国武装侵略者和韩国军队的历史奇迹”实现的时间
(3)材料三中“辽宁农民梦想”的实现与哪场运动有关 指导这场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土地改革完成后,约3亿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71年前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有关的制度文件指的是195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A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于1947年,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且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1954年,排除C项;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于1984年,且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C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是1947年颁布,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颁布,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颁布,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是1953年——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排除B项;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故①不合题意,含有①的BD不合题意;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仔细审查A②③④⑤符合题意;C包括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6.C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从1950年前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到1950年后的“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的“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这些变化是因为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到1952年底,我国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改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C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且都是探索过程中走的弯路,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排除AD项;农业生产合作社是1953年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出现的,排除B项。故选C项。
7.B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解放初期我国农村土地占有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手中,广大的贫雇农人口数量虽然多,但是手中持有土地较少,因此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无法得出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
8.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属于1951年时代热词”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土改改革是在1950-1952年,“最可爱的人”是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战士,A项正确;总路线、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好”是指1958年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B项;红卫兵、阶级斗争、“停课闹革命”对应的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排除C项;2012年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精准扶贫,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直接原因是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以及地主、富农残酷剥削贫农、雇农。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B项正确;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是土地改革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土地占有者地主缺乏生产积极性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土地改革无关,排除C项;地主、富农残酷剥削贫农、雇农是土地改革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
据题干“……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基本条件……”可知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为国家工业化的进行准备了条件,所以③④符合题意,即C项符合题意;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人民当家做主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都与土地改革无关,即①②与题意不符,故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11.A
【详解】
依据图片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50年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巩固了政权,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正确;万隆会议召开在1955年,时间不对,B排除;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促进了文化领域的繁荣。C排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D排除;故选A。
1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国开始抗美援朝,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进行土地改革,农民正在田地里丈量土地,B项正确;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1949年民主人士准备去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3.(1)大部分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状态,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法》;拥护、支持、赞成、等。
(3)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依据国情制定政策;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颁布法令等言之有理即可。(任答一点)。
(1)
根据材料可知,“全国土地改革前,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说明土改前大部分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状态;“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说明土改原因是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
根据图片可知,土改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图片可知,广大农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态度是拥护、支持、赞成等。
(3)
根据材料可知,“农民不仅分到了土地,还分到了许多劳动工具”“全国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说明通过土地改革使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农村实际,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在全国分批进行土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依据国情制定政策,颁布法令,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等,言之有理即可。
14.(1)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详解】
(1)根据“向人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开始于1950年,结束于1952年底。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指导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目的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15.(1)1951年。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
(3)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下,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
根据材料“朝中人民在历时三年的祖国解放战争中创造了打败美国等16国武装侵略者和韩国军队的历史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
根据材料三“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辽宁农民梦想”的实现与土地改革运动有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改革。
(4)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天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