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5: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如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③完成了三大改造 ④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先后开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 交通运输等领域。这样安排的用意在于
A.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B.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
C.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D.便于实施社会主义改造
4.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首先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其图案是第一架飞机,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其中武汉长江大桥作为一个时代标志成为1962年2角纸币的正面主景。它们共同反映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
B.中国改变了百年来落后局面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6.今天的长春有着“汽车城”的美誉,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于(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7.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首先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李乐同学用歌谣形式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其中错误的是
A.鞍山轧钢开红花 B.青藏铁路到屋脊
C.解放汽车跑中华 D.喷气飞机沈阳产
10.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
11.下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它们反映了我国( )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A.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C.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开启了国企改革的新历程
12.如下图所示内容集中反映了某一个时期工业和交通建设成就。这个时期应(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综合题
13.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成就瞩目】
材料二: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到1957年底,这些措施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和影响?
14.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 “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次改革消灭了哪一阶级?
(2)材料二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法律?它是在什么会议 上制定的?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确立了哪一制度?在此之前 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见下图)
——数据来源:李瑞山《1953年至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社会动员研究》
材料二 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的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这是前所未有的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紧接着,工人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大力进行以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全国技术革新运动。农民用努力增加生产、积极交售粮棉等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大批高校毕业生服从国家分配,不惧艰苦,奔赴祖国各地工业建设最前线……“一五”期间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100年的发展积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扎实推进,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社会主义简史》
材料三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分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扎实推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宪法的历史地位。
(4)综上所述,请你提炼出一个契合的主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正确,D排除;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在新中国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A排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排除。综上故选C。
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例如,飞机、拖拉机等;1954年,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五四年宪法,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制定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团结;币面正反映了这些主题,故①②④符合题意。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故③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3.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 交通运输等领域”体现了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的基本任务,C项正确;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属于轻工工业、商业、农业领域的发展,排除A项;“两弹一星”属于国防尖端技术,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完成与六七十年代,与一五计划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
根据题干“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此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CD项。故选A项。
5.D
【详解】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都是一五计划建设成就,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成就,D项正确;新中国第一架飞机、武汉长江大桥不能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否完成,排除A项;仅从新中国第一架飞机、武汉长江大桥,不能说明中国改变了百年来落后局面,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年建成投产,并在当年生产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C项正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于“一五”计划期间,其他三个时期均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B
【详解】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正确答案为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8.A
【详解】
依据“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建成投产,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为纲”,造成十年内乱,排除C项;在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之前,我国已有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工业部门,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这不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B项符合题意;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此期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可知,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时间是1952年,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为我国赢得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是1958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
从 1953 年至 1957 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主要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 产。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C项正确;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一五计划主要是针对国内工业落后局面,不是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排除B项;国企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读取图片信息,这一时期我国在东北建立了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等。在华中地区建立了武汉长江大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是(1950-1953年),与题不符。排除A项;大跃进时期工业上以钢为纲,与题不符,排除C项;文革时期主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D项。综上故选B项。
13.(1)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2)武汉长江大桥。
(3)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
由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
由材料“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连接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武汉长江大桥,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
(3)
结合所学,到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4.(1)地主阶级。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同纲领》。
(3)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
1950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地主阶级也被消灭。由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这出自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消灭了地主阶级。
(2)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出自1954年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此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的重要保证。
【点睛】
15.(1)不断增长的趋势;原因: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围绕一五计划的实施;围绕民众的努力。
(3)参与群众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1)
根据材料一“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可得出,当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1953—1956我国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2)
根据材料二“ 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的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这是前所未有的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可得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扎实推进的原因:围绕一五计划的实施;根据材料二“紧接着,工人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农民用努力增加生产、积极交售粮棉等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大批高校毕业生服从……”可得出原因:围绕民众的努力。
(3)
根据材料三“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参与群众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
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提炼出主题: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