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5:5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一、选择题
1.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求得知识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答,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德谟克利特是哲学家
B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奠定动物学基础,提出演绎法 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C 哈里发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宗教领袖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D 800年圣诞节,教皇为查理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 王权高于教权
A.A B.B C.C D.D
2.“帝国版图内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统一的宗教信仰。”“帝国”是指
A.查理曼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3.史学家评价说: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教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结合,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阿拉伯帝国
4.下列作品中属于阿拉伯文学名著的是
A.《天方夜谭》 B.《医典》 C.《最后的晚餐》 D.《战争与和平》
5.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晢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欧洲人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他们的文艺复兴的。这主要强调阿拉伯人
A.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B.重视延揽翻译人才
C.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D.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6.恩格斯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伊斯兰教创立时的历史转折主要表现在( )
A.阿拉伯半岛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B.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
C.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 D.阿拉伯半岛已经实现政治统一
7.在海南岛南部陵水和三亚濒临海滩地带发现的唐代穆斯林墓葬群,印证了早在唐代,穆斯林就来到海南岛。穆斯林信奉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8.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B.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
C.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D.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9.从阿拉伯自然科学的书籍中能发现大量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成就;从阿拉伯哲学中能找到希腊哲学的影子;从阿拉伯的文学、音乐、装饰画中也能看到拜占庭的影响。上述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文明的( )
A.扩张性 B.落后性 C.包容性 D.统一性
10.阿拉伯帝国地域辽阔,各族民众通过与外界长期的交流、探索和积累,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谱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这说明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A.墨守成规 B.盲目排外 C.一脉相承 D.兼收并蓄
11.“阿拉伯在后古典时代的远距离网络贸易中占有突出地位。公元3世纪以后,阿拉伯成为东方的中国和印度与西方的波斯和拜占庭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日益重要的链条”。这则材料
A.肯定了阿拉伯在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纽带地位
B.赞叹了阿拉伯创造的灿烂文化
C.指明了基督教在阿拉伯社会的重要作用
D.谴责了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扩张
12.以下各项为某同学梳理的世界古代史笔记,其中记录错误的一项是( )
A.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延续千年
D.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13.某历史小论文提到了“释迦牟尼”、“救世主”、“安拉”等关键信息,据此判断,改历史小论文重点研究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对某一国家的历史有以下描述“最后,一个封建领主脱颖而出,从天皇那里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并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他们控制着军事力量,而天皇继续在京都过着隐居生活。”这一国家是( )
A.罗马 B.印度 C.俄国 D.日本
15.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作品在取材和写作风格上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的影响。该故事集属于( )
A.希腊文化 B.罗马文化 C.阿拉伯文化 D.拜占庭文化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的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度文明。……古印度文明我们了解得很少,对它的研究,目前只能依赖考古发掘。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代表“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的成果各一项。“依赖考古发掘”来了解印度早期文明可通过哪些文明遗址?
材料二: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和交流的工具。
(2)依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内容写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材料三:游牧民族的征战使古老的农耕文明受到巨大冲击,甚至遭到毁灭,如日耳曼人和蒙古人。阿拉伯人则不同,他们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并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失落的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3)依据所学内容,写出曾被“日耳曼人”灭亡的国家和“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各一例。
(4)结合所学内容写出两例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17.世界三大宗教的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统治者们的推崇。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二: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此若有罪,信仰上帝虔诚认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堂,否则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
(1)材料一反映的宗教除让人们“忍耐顺从”外,还宣传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的“救世主”是谁?
(3)材料三属于哪一宗教?此宗教对当时所在地区起到了怎样的现实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统治者们接受并推崇宗教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反映了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动物学等方面的成就,据此可得出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结论,B项正确;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提出“认识你自己”的思想家是苏格拉底,因此得不出对德谟克利特的结论,排除A项;穆罕默德去世前后,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与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的权力无关,排除C项;题干查理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只能体现其得到教会力量的支持,不能反映王权高于教权,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创立的宗教是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它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
3.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中期,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其扩张一方面给扩张地区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伊斯兰文化的对外传播,同时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起到了桥梁作用,对东西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正确;AC项没有促进伊斯兰教的传播,排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3世纪崛起,排除B项。故选D项。
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言语优美,是阿拉伯文学名著,A项正确;《医典》是阿拉伯人医学著作,排除B项;《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创作,排除C项;《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
据题干信息“欧洲人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他们的文艺复兴的”,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出阿拉伯人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基础,这是在强调阿拉伯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阿拉伯人重视延揽翻译人才,也没有提及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排除AB项;材料没有反映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氏族制度日趋解体,各部落争斗不断,人民渴望统一,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穆罕默德正是适应这一形势而创立了伊斯兰教,B项正确;“阿拉伯半岛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不符合伊斯兰教创立时的历史转折主要表现,排除A项;“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不符合材料中转折表现,排除C项;伊斯兰教创立时阿拉伯半岛并没有实现政治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信仰者的通称,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C项正确;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排除A项;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排除B项;犹太教是一神信仰中最古老的。犹太教不主动到外族人中传教,他们"传教"的对象是已经不遵守犹太教规的犹太人,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D
【详解】
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7 世纪初,佛教创立于公元前 6 世纪;因此,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D项错误,符合题意;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A、B和C项均正确,排除。故选D项。
9.C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阿拉伯文明中包含了古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成果,这体现了包容的特性,故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所体现的特点无关,排除。
10.D
【详解】
依据题干“阿拉伯帝国地域辽阔,各族民众通过与外界长期的交流、探索和积累,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谱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可知,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是在各族民众通过与外界长期的交流、探索和积累中创造的,因此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ABC项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项。
【点睛】
11.A
【详解】
根据题干“阿拉伯成为东方的中国和印度与西方的波斯和拜占庭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日益重要的链条”可知,题干强调的是阿拉伯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由此可知,这则材料肯定了阿拉伯在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纽带地位,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赞叹阿拉伯创造的灿烂文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基督教,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谴责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扩张,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代印度人,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故A说法正确;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当时的统治者为屋大维,故B说法正确;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堡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在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故C说法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救世主思想,伊斯兰教基本信仰是安拉信仰,三大宗教对世界影响深远,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日本幕府时代,德川家康脱颖而出,从天皇那里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并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人,他们控制着军事力量,而天皇继续在京都过着隐居生活,D项正确;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帝国,在英国控制印度之前它一直是四分五裂的,俄国的最高统治者是沙皇而不是天皇,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一千零一夜》,也就是《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中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民间故事集,是世界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C项正确;《荷马史诗》体现的是希腊文化, 《十二铜表法》体现的是罗马文化,《罗马民法大全》体现的是拜占庭文化,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6.(1)金字塔;佛教、种姓制度;哈拉帕遗址和摩亨佐 达罗遗址
(2)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战争与武力征服);古希腊。
(3)西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
(4)①在文学、科学、建筑、艺术、医药、数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②保存并传播古希腊文化;③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等。
(1)
成果:根据材料一“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的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度文明。……古印度文明我们了解得很少,对它的研究,目前只能依赖考古发掘”,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的成果是金字塔;古印度文明的成果是佛教、种姓制度(一项即可)。文明遗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以通过哈拉帕遗址和摩亨佐 达罗遗址来了解印度早期文明。
(2)
方式:根据材料二“……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可知,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战争与武力征服)。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能体现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的代表性国家是古希腊。
(3)
灭亡的国家:根据材料三“游牧民族的征战使古老的农耕文明受到巨大冲击,甚至遭到毁灭,如日耳曼人和蒙古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被“日耳曼人”灭亡的国家是西罗马帝国。建立的国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是法兰克王国。
(4)
贡献:根据材料三“……阿拉伯人则不同,他们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并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失落的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在文学、科学、建筑、艺术、医药、数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保存并传播古希腊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等方面列举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两例即可)
【点睛】
17.(1)众生平等
(2)耶稣
(3)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4)宗教宣传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有益于统治者的统治。
(1)
根据材料一“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得出,宗教除让人们“忍耐顺从”外,还宣传众生平等思想。
(2)
根据材料二“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得出“救世主”是耶稣。
(3)
根据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可知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4)
关于分析统治者们接受并推崇宗教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可知,宗教宣传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有益于统治者的统治。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