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19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A.缓和社会矛盾 B.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提高国民素质 D.推动城市化
2.下图①处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是( )
A.社会变化 B.社会进步 C.政治制度 D.社会矛盾
3.下图是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其中B-C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动力是
A.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 C.人口增长 D.政治革命
4.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英国( )
A.传统农业的发展 B.城市化不断推进
C.封建制度的覆灭 D.君主立宪的建立
5.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等内容,反映了工业化国家的( )
A.社会进步 B.社会矛盾 C.社会变化 D.政治制度
6.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是
①环境污染②水旱灾害频繁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了人口增加 B.不利于妇女地位提高 C.促进了教育普及 D.导致环境污染
8.对下图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圈地运动的进行 B.海外侵略扩张加剧
C.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D.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9.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记载: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德国,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大约是总数的20%)增加到1907年的17.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民主政治的逐步扩大
C.女性解放运动的推动 D.女性自主意识的增强
10.下表是欧洲城市人口统计表,可用于研究
项目 伦敦 巴黎 柏林 维也纳
1846年 250万人 100万人 37.8万人 40多万人
1880年 390万人 190万人 100万人 70万人
A.城市规模扩大 B.大众教育普及 C.贫富差距加剧 D.环境污染治理
11.1816年,德国普鲁士共有20345所小学,配备教师21766人。220万适龄儿童中有116.7万人入学,入学率约占60%。到1846年,各类小学达到24044所,教师增至27770人,入学学生达243.3万人,相应增长率为18%、40%和108%。以上变化目的是( )
A.提高人口增长率 B.满足工业发展需要 C.适应城市化发展 D.增加劳动就业率
12.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是
①人口迅速增长②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③大众教育得到推广④社会贫富分化日益缩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3.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工业革命开展以来,人类社会日益朝着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的方向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化浪潮】
材料一 从世界范围来说,城市化的历史始于工业革命。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实现了城乡人口的根本性转变。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美国、俄国……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也注重农业的发展。同时,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这也是加速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逆城市化现象】
材料三 各国的城市化模式都离不开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安排等特殊背景。过度的城市化不仅不能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相反会使农业衰败、乡村凋敝,城市出现交通拥堵、卫生状况不良、环境污染、秩序混乱、失业率高和贫富两极分化等现象。
材料四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城郊化或逆城市化的趋势,在自然景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收入等方面出现了城乡趋同的现象。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化趋势经过了上百年,甚至200多年的时间,城市化水平高达80%以上,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0%左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出现城市化浪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俄国是怎样解决劳动力问题以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要求。
(3)结合材料三,谈谈各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材料四,结合以上材料,指出我国推进城市化的意义。
14.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写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大发明成果及发明人
材料二 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到1840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2)材料二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750年英国人口有50万,1850年为2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3)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4)科技创新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面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铁路时代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材料三: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材料一中,煤炭和石油产量的迅速增长分别与哪些动力机器的发明使用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交通工具出现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B正确;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国民素质是推广大众教育的作用。与题不符。AC错误;推动城市化发展不是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D错误。综上故选B。
2.A
【详解】
根据图片“大众教育、城市化、贫富分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社会变化。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程度的提高,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过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等,A正确;社会进步、社会矛盾、政治制度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CD。故选A。
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B-C段处于1800到1850年,在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期间,随着城市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的规模越大,所以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开始于17世纪,且殖民扩张与城市人口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人口增长是城市化的表象,工业革命才是主要动力,排除C项;英国政治革命发生在17世纪末,政治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与城市化进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依据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从1801年到1901年英国从事工业的人数不断增多,从事农业的人数下降。从事工业的人数增多就是工人增多,工人生活在城市,即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不断发展。B正确;从事农业是下降趋势,A排除;示意图中没有涉及封建制度、君主立宪,CD排除;故选B。
5.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人口总量增加。工厂通常建立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之中,所以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革命也推动了高素质劳动力人才的需求扩大,因此带动了大众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所以当时多数还是粗放型经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贫富分化加剧。这些共同体现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故C正确;大众教育的发展属于社会进步,但是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加大,不属于社会进步,故A错误,大众教育、城市化不属于社会矛盾,故B错误,政治制度题干未体现,故D错误。综上故选C。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在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工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人口增多导致住房困难,生产力提高对劳动力要求提高导致失业人口增多,这些情况需要及时治理,①③④正确;水旱灾害是自然灾害,排除②。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工业革命中,妇女走出家族,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B项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加,促进了教育普及,导致环境污染,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英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D项符合题意;圈地运动的进行与工业革命相关,排除A项;海外侵略扩张加剧,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9.A
【详解】
由题干时间“1882年、1907年”可知,女性解放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妇女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所以A项符合题意;BC项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项不是根本原因。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A
【详解】
由表格可见,1846-1880年, 欧洲各城市人口剧增,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城市规模扩大。故A项符合题意;表格反映的是1846-1 880年欧洲部分城市人口统计表,从表格中仅可推知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扩大,无法体现大众教育普及,故B不符合题意;贫富差距加剧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环境污染治理,在题干中无法找到依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详解】
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德国大力推广大众教育,学校、教师及学生数量均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工业革命扩展阶段,德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对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提出了更好要求,推广大众教育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推广大众教育并不能提高人口增长率,排除A项;德国推广大众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推动城市化或增加就业率,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点睛】
1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口迅速增长,①符合题意;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②符合题意;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③符合题意;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问题严重,贫富分化加剧,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3.(1)工业革命的推动。
(2)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劳动力;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解放了劳动力。
(3)农业衰败,乡村凋敝;城市人口压力过大和环境污染严重;贫富两极分化等。
(4)意义: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等。
【详解】
(1)根据“城市化的历史始于工业革命”得出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劳动力;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解放了劳动力。
(3)根据“会使农业衰败、乡村凋敝,城市出现交通拥堵、卫生状况不良、环境污染、秩序混乱、失业率高和贫富两极分化等现象”得出是农业衰败,乡村凋敝;城市人口压力过大和环境污染严重;贫富两极分化等。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我国推进城市化的意义是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等。
14.(1)珍妮机、蒸汽机、飞机、电灯泡。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的莱特兄弟;电灯泡是由爱迪生发明的。
(2)英国在其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
(3)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比例明显上升。出现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下层民众生活条件越来越差的社会问题。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
【详解】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幅图片依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珍妮机、蒸汽机车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飞机、电灯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了蒸汽机车,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的莱特兄弟;电灯泡是由爱迪生发明的。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原因是英国在其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1750年英国人口有50万,1850年为2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可以看出英国的人口变化的特点是,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比例明显上升。根据“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可知,在英国城市化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下层民众生活条件越来越差的社会问题。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等等。
15.(1)动力机器:蒸汽机;内燃机。
(2)促使铁路时代到来,使生产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促进经济的交流;为社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问题:环境污染。方法:建立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图”可知,煤炭的迅速增长与蒸汽机的发明使用有关;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促进了煤被大量开采出来。据材料一“1870——1900年世界油产量变化图”可知,石油产量的迅速增长与内燃机的发明使用有关;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它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促使石油产量猛增。
(2)依据材料二“工业革命使铁路时代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结合所学可知,火车的发明促使铁路时代到来,使生产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促进经济的交流;汽车和飞机为社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依据材料三“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概括可知,英国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环境污染问题;据材料“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可知,英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4)综上所述可知,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