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6:3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学习和了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采用长子继承的方式确立周王的权威
B.秦始皇首创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通过废分封建县制加强王权
C.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宋元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加强皇权
2.李霞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写有“创立殿试制度、发展科举制、重视发展生产”这样的文字,据此判断相关的人物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3.隋朝末年,各地起义不断,起义军以“罄竹难书”来痛斥隋炀帝的暴行。下列关于隋炀帝暴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营建东都洛阳 B.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C.乘坐龙舟多次巡游 D.三次远征辽东
4.时序性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历史的时序能帮助学生打开时空,发现历史的美好瞬间。与下面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实行郡县、统一全国 B.定都成都、发展西南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5.“唐玄宗整顿吏治,裁撤冗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这段描述是“开元盛世”的
A.出现原因 B.发展表现 C.结果影响 D.历史地位
6.“名落孙山”源自“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与此有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皇帝制
7.“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被唐太宗作为“镜子”的大臣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8.每一历史时期都具有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征。隋唐时期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9.“唐朝前期,拥有土地产权的自耕农民在居民中占居大多教。唐朝的统治者看到了这一点,并且装在了心里。”下列措施最能证明“装在了心里”这一观点的是
A.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B.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10.如图横线处的内容应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1.在唐代,科举出身的官员中,门阀士族的子弟仍然占据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来自于固有的社会地位,而是来自于后天的竞争。这反映了当时的科举制
A.有利于社会公平 B.仍然由上层权贵垄断
C.禁锢了人们思想 D.扭转了尚武轻文风气
12.唐太宗统治时期,敢于直言,被唐太宗誉为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名臣是( )
A.魏征 B.宋璟 C.房玄龄 D.杜如晦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回答:
(1)这几句话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在治国时,他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夷狄”指什么?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4)材料三中“以人为镜”的镜子是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5)这位皇帝按照上述治国思想,出现的繁盛局面称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 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材料三: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深圳特区报》
(1)材料一中的“科举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 正式诞生于我国古代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
(2)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唐太宗武则...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英格尔斯说该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于清朝被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维持了多少年
15.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 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 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凤凰网》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图①、图②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排除A项;“废除分封制,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不是秦始皇的措施,排除B项;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宋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路、州、县,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
依据“创立殿试制度、发展科举制、重视发展生产”可知与武则天有关,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D项正确;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排除AB项;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非隋炀帝的暴行,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营建东都洛阳、乘坐龙舟多次巡游、三次远征辽东均是隋炀帝所为,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4.D
【详解】
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反映的是唐朝,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D项正确;秦朝时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唐朝时期定都长安,排除B项;隋炀帝时期开凿运河、创立科举,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整顿吏治,裁撤冗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属于唐玄宗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是“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A项正确;“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控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排除B项;题干措施的结果影响是“开元盛世”,排除C项;题干是政治、经济和文教方面的措施,不是“开元盛世”的历史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
科举考试公布考试录取结果时,是通过皇榜贴出来的,名落孙山意思就是科举考试没有被录取,C项正确;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世袭官职,排除A项;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任免,排除B项;皇帝制度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
据材料“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可知,材料反映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被唐太宗认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是指魏征,他前后进谏二百多次,很受唐太宗的赏识,A项正确;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排除BC项;姚崇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繁荣,对外交流频繁,体现了繁荣与开放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史前时期,文明初露曙光,故A不符合题意;春秋战国到秦朝统一是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
【详解】
依据题干“唐朝前期,拥有土地产权的自耕农民在居民中占居大多教。”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即位以后,继续推行租庸调法,并在租庸调制中放宽了纳绢代役的年龄限制,并严格了服庸时间的计算方法,从而保证了劳动者的生产时间。另外,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轻徭薄赋”,他即位当年,即正式颁诏减免全国赋役,此后,有关局部地区减免役税的记载共计十二次,这样就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A选项符合题意;唐朝前期,严格考查官吏政绩,提高政府效率,政治清明。B选项不符合题意;唐朝前期完善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C选项不符合题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巩固统治与题干内容不符,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D项正确;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排除A项;东汉2.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排除B项;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
材料中说明门阀子弟占据的优势并不是先天因素导致,而是后天的竞争。说明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社会的公平。故A符合题意;科举制是官方组织的考试,并不是由上层权贵垄断,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科举制对于思想的禁锢,排除C;科举制并不能扭转尚武轻文风气,排除D。故选A。
12.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魏征敢于直言进谏,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贤臣,其中魏征进谏两百多次,去世后被唐太宗誉为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A项正确,排除CD项;宋璟是唐玄宗时期的贤臣,排除B项。故选A项。
13.(1)唐太宗(李世民)。
(2)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等(答出两点即可)。
(3)少数民族。开明的民族政策。
(4)魏征。房玄龄或杜如晦。(举一例即可)
(5)贞观之治。
(1)
根据材料一、二、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都出自唐太宗之口。
(2)
认识:根据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人民可以推翻君的统治,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措施:根据所学针对人民力量的伟大,唐太宗采取的措施可从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中任选两例即可。
(3)
根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可知“夷狄”是指少数民族。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4)
根据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结合所学可知“以人为镜”的镜子是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可从房玄龄、杜如晦中回答一个。
(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14.(1)隋朝;隋炀帝
(2)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科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3)含义:科举制是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1300多年
(1)
据材料一“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是科举制,诞生于隋炀帝统治时期,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科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体现“唐太宗武则……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的观点。
(3)
根据材料三“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是科举制是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主要因为当时,科举考试已经跟不上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了,由于清代科举考试仍然考八股文,使得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清政府被迫于1905年被迫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15.(1)①奠定了中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统一;②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③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④有利于疆域的拓展;⑤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任意3点即可)
(2)图①是三公九卿制,图②是三省六部制。
(3)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详解】
(1)根据材料“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可归纳出①奠定了中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统一;根据“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可归纳出②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根 据“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归纳出③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④有利于疆域的拓展;⑤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2)从材料图片可以看出,图片一反映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图片二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