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单选题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关于该实验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底和侧壁
C.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D.若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水的末温更高
2.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创建公园城市,让市民可以出门见绿意,抬头望雪山。对下列美好生活场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蒲江品茗春茶暖;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
B.夏天,龙泉戏水浸心凉;水比岸边石头凉,说明水的比热容小
C.秋天,新都赏桂满城香;花香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冬天,郫都望雪西岭上;山顶积雪常年不化,积雪的内能为零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吃冰淇淋,感觉很凉爽——热传递
B.冬天搓手取暖——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酒精喷在手上感到凉快——液化吸热
D.夏天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外有白霜——凝华
4.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2kg,丙物体质量为1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则( )
A.甲的比热容为3000J/(kg·℃)
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乙和丙的比热容相等
D.吸收相同热量,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丙
5.某工人在野外施工,需要将质量为4.2kg,初温为10℃的铝合金工件升高一定的温度,除了保温瓶中尚存的温度为90℃的1.2kg热水外,无其它热源,工人将热水分成5等份,将铝合金工件依次放入这5份热水中(每次热传递完全),放入第四份热水前,铝合金工件的温度为多少?已知铝合金的比热容为 ,不计工件与热水向周围环境传递热量( )
A.47.7℃ B.51.2℃ C.59.5℃ D.66.0℃
6.百灵鸟是散居型蝗虫的天敌但蝗灾爆发时,聚集型蝗虫会大量分泌苯乙腈,其刺激性气味使百灵鸟放弃捕食,百灵鸟闻到苯乙睛的气味是因为(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7.小红经常帮妈妈做饭,她发现厨房里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在端午节帮妈妈煮粽子过程中,她总结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B.煮粽子的过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
C.用高压锅能更快煮熟粽子,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8.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
B.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热量越多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质量均无关
D.可以用水循环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9.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做功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10.“嫦娥一号”返回舱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时,需要打开降落伞减速,以便安全着陆,在返回舱减速下降的过程中( )
A.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D.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1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B.质量为500g的铜块的比热容比质量为100g的铜块的比热容大
C.铁块温度升高时的比热容比温度降低时的比热容大
D.物质的状态不变时,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温度的高低均无关
12.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自然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则运动
B.“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数九严冬,银装素裹”:积雪间存在孔洞,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二、填空题
13.我们经常会看到一边行驶一边向空中喷雾的汽车,人们形象地将它称为雾炮车(如图)。喷向空中的水雾能使尘埃粒子快速沉降到地面,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喷向空中的水雾,有许多在掉向地面之前已经在空中散失了,还能起到降温作用。其原理是______;该雾炮车的发动机是柴油机,柴油机四个冲程中的______冲程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雾炮车一直保持速度大小不变运动,则行驶过程中车的动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4.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刚开始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_____,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_____。
15.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注射器吸取药液时,药液是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进入注射器的;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_________;用毛笔书写时能闻到淡淡的“墨香”,是因为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
16.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D”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人预定轨道。那么火箭在发射时选用液态氢做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的_____高。
三、综合题
17.新冠病毒
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这种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直径大概在100nm左右,这种病毒的传染力比较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并且通过飞沫、空气在人的呼吸道内存活。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出佩戴口罩,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比较敏感,所以很多家庭购买了酒精消毒液,学校、社区、医院等公共场所每天用消毒液进行多次消杀。为了充分做好开学前准备,学校配备了非接触式测量体温工具 额温枪,要求实行晨午检、日报告制度。并且学校通过定期对教室、门窗等进行消毒,定期通风等一系列的措施保障疫情期间同学们正常的学习环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状病毒的直径大概在___________ m左右。
(2)感染新冠状病毒的人一般会有发热症状,确定发热的体温一般为___________(选填:A或B)。
A.高于36℃
B.高于37℃
(3)人员密集处使用非接触式测量体温的工具体温枪和热成像仪,它们利用的是___________ (选填“红外线”、“紫外线”)。
(4)在公共场所遇到工作人员使用喷雾器喷洒含氯消毒剂时,我们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一种是典型的___________现象。喷雾器的原理是高速气流通过吸管上方时,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___________ (选填“大”、“小”),大气压会把液体压入气压小的地方从而被气流吹散。
(5)学校餐厅要对水杯、碗筷、餐具等进行加热消毒,把餐具清洗过后,直接煮沸消毒,至少需要15分钟时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 (选填“持续升高”或“保持不变”)。
18.杭州名菜东坡肉相传是北朱诗人苏东坡发明的,小明进厨房用砂锅学做东坡肉(如图)。做东坡肉时,小明观察到下列现象:①天然气在燃烧;②砂锅变得很烫;③熄火后汤汁仍在沸腾;④厨房飘满肉香味。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从①②③中选择一种现象,按样例写出现象序号及其包含的物理知识。
样例:答:④,分子永不停息运动
答: _________ , _________ ;
(2)锅盖内表面为什么会有小水珠 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喷气发动机
随着航空和航天事业的发展,普通的内燃机已经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人们迫切需要大功率的发动机以提高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因此喷气发动机就应运而生。
喷气发动机是指靠喷管高速喷出的气流直接产生反作用推力的发动机。广泛用作飞行器的动力装置。按燃料燃烧时所需要的来源,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火箭发动机,另一类是空气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根据采用的推进剂又分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空气喷气发动机分为无压气机式和有压气机式二种;无压气机式空气喷气发动机分为冲压式和脉动式,有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分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如图甲为涡轮喷气发动机使压缩缩后的混合气体在燃烧室燃烧,燃烧后剧烈膨胀的气体从尾部高速喷出,其巨大的反冲推力直接成为飞机的推进力。减小发动机的体积和质量,使用高能燃料,可以获得更大的推进力。
如图乙为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图,火箭发动机和涡轮喷气发动机十分相似,主要的差别是:火箭自带燃料和氧化剂,而涡轮喷气发动机只带燃料,利用空气做氧化剂,因此它只能在大气层内工作。同涡轮喷气发动机相比较,火箭发动机的最大特点是:它自身既带燃料,又带氧化剂,靠氧化剂来助燃,不需要从周围大气层中汲取氧气,所以它不但能在大气层内也可以在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真空中工作。火箭发动机可用于航天器推进,也可用于导弹等在大气层内飞行。迄今为止发射的人造卫星、月球飞船以及各种宇宙飞行器所用的推进装置,都是火箭发动机。
2019年3月24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研制的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燃气发生器﹣涡轮泵联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如图丙),标志着我国5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重型运载火箭工程研制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10月5日02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喷气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料的______能先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______能,从而提供动力。
(2)______(选填“涡轮喷气”或“火箭”)发动机不能在大气层外工作。
(3)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液态氢,随着液态氢的不断消耗,其热值将______。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都有可能
(4)假设我国5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某次发射平均推力约为8×106牛,将起飞质量5000多吨的火箭在20秒的时间内推到约1.2×104米的高度,同时最大速度达到3千米/秒。则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海平面推力的平均功率约为______W。
(5)喷气压缩发动机使混合气体在燃烧室燃烧直到膨胀的气体再从尾部高速喷出过程中,燃气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图丁中能大致反应燃气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是______。
20.如图甲是老师在科学课上做的热机工作原理的模拟实验,在玻璃管中先加入少量酒精,将橡皮塞放入玻璃管并向下压缩气体。然后用电子点火器点火,橡皮塞会向上弹出。
(1)橡皮塞向下压时,其能量转化与图乙汽油机工作四冲程中的 ___________相同;
(2)点火后橡皮塞向上弹出,玻璃管内气体内能减小,这是通过 ___________方式来改变内能。
21.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如图甲所示。5月8日,火箭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三把巨型降落伞牵制下于东风着陆场区平安着陆,如图乙所示。该火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液态氢。[q氢=1.4×108J/kg,]
(1)由于与大气剧烈摩擦,返回舱在大气层中降落时会在舱的表面产生大约3000℃的高温,该过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 ___________;该过程与内燃机的 ___________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2)若完全燃烧2kg的液态氢,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
(3)若完全燃烧2kg液态氢放出的热量有84%被质量为100kg的水吸收,水的温度能够从20℃上升到多少摄氏度?(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加热时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使液体内部上下充分混合,受热更加均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热过程中,杯底与烛焰接触温度较高,温度计液泡碰到杯底会导致示数偏大,杯壁与空气接触,温度较低,碰到杯壁会导致示数偏小,则不能碰到烧杯底和侧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由于相同热源加热时间越长表示吸收热量越多,且水和煤油质量相同,则由可知,水的比热容更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则水吸收热量更多,由此可知,若吸收相同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少,由于初温相同,则水的末温更低,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A.热茶暖手是茶将热量传递给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故A错误;
B.水比岸边石头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与其它物质相比,相同质量的水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温慢,故B错误;
C.花香袭人是花香分子进入鼻子,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所以物体不论温度高低具有内能,所以雪的内能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人吃冰淇淋,感觉很凉爽,是因为人的体温较高,冰淇淋的温度较低,两者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人的体温降低,感觉很凉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冬天搓手取暖,双手互相摩擦,双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酒精喷在手上感到凉快,酒精是液体,容易汽化,在手上容易汽化,汽化要吸热,吸收手的热量,手温度降低,人感到凉快,所以这是汽化吸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夏天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外有白霜,是因为冰棍长时间在冰箱内,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即冰棍外的白霜,这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BC.由图可知甲物体吸收的热量Q甲=3000J,乙物体吸收的热量Q乙=2000J,丙物体吸收的热量Q丙=2000J,甲的比热容为
乙的比热容为
丙的比热容为
所以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乙的比热容小于丙的比热容,故B正确,AC错误;
D.当甲、丙吸收相同热量时,甲升高的温度为
丙升高的温度为
所以甲升高的温度小于丙升高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如将1.2kg热水分5次倒出,每次倒出m0=0.24kg,在第一次使热水与构件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
Q1=c0m0(t t1),Q′1=cm(t1 t0)
因为
Q1=Q′1
所以
c0m0(t t1)=cm(t1 t0)
即
解得t127.1℃,同理在第二次使热水与构件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
c0m0(90℃ t2)=cm(t2 t1)
即
4.2×103J×0.24kg×(90℃ t2)=0.88×103J×4.2kg×(t2 27.1℃)
解得t240.6℃,同理在第三次使热水与构件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
c0m0(90℃ t3)=cm(t3 t2)
即
4.2×103J×0.24kg×(90℃ t3)=0.88×103J×4.2kg×(t3 40.6℃)
解得t3=51.2℃,即放入第四份热水前,铝合金工件的温度为51.2℃。
故选B。
6.D
【详解】
ABCD.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叫做扩散,扩散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闻到苯乙睛的气味,说明苯乙睛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7.D
【详解】
A.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扩散现象,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煮粽子的过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故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用压锅能更快煮熟粽子,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故C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
A.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无关,一杯水的比热容与一桶水的比热容相同,故A错误;
B.由吸热公式可知,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有关,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热量不一定多,故B错误;
C.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但与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质量均无关,故C错误;
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如图所示实验中,木塞冲出时,是试管内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于是试管口出现了白雾,而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这个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做功冲程相同,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
返回舱减速下降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故动能减小;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也减小,故机械能减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表示物质的吸热(放热)本领,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质量大小、温度变化都没有关系,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
A.不论温度高低,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露珠靠很近之后就汇聚在一起,是因为水分子直接存在引力,故B正确;
C.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落叶不是分子,故C错误;
D.积雪间的孔洞是物体间的空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D错误。
故选B。
13. 水汽化吸热 压缩 变小
【详解】
[1]喷向空中的水雾在空中散失了,能起到降温作用,是因为水汽化吸热的缘故。
[2]柴油机四个冲程中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使得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雾炮车一直保持速度大小不变运动,前进的过程中向空中喷雾使得汽车的质量变小,则行驶过程中车的动能变小。
14. 引力 间隙 斥力
【详解】
[1]两滴靠近的水珠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水珠,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将两水珠吸引在一起,所以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气体间分子容易被压缩,是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彼此间的作用力较小,所以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气体分子被压缩过程,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压缩到一定程度,分子间距离足够小,则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就很难再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15. 大气压 连通器 无规则
【详解】
[1]把注射器针头插入药水瓶,把注射器活塞往外拉时,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减小,药液在管外的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注射器;
[2]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了连通器;
[3]用毛笔书写时能闻到淡淡的“墨香”,这是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6.热值
【详解】
火箭在发射时选用液态氢做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液态氢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17. B 红外线 扩散 小 保持不变
【详解】
(1)[1]由于
所以新冠状病毒的直径大约是
(2)[2]人正常体温大约是37℃,感染新冠状病毒的人一般会有发热症状,确定发热的体温一般高于37℃,故选B。
(3)[3]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体温枪和热成像仪都是利用红外线。
(4)[4]我们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喷雾器的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当高速气流通过吸管上方时,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外界大气压会把液体压入气压小的地方从而被气流吹散。
(5)[6]由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8. 见解析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1][2]①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或燃料燃烧时会放出热量);②砂锅变得很烫,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③熄火后汤汁仍在沸腾,说明汤汁仍然吸热,所以还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
(2)[3] 锅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锅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锅盖上。
19. 化学 机械 涡轮喷气 B 4.8×109 C
【详解】
(1)[1][2]喷气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先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2)[3]涡轮喷气发动机只带燃料,利用空气做氧化剂,所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不能在大气层外工作。
(3)[4]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性质,与质量无关,故随着液态氢的不断消耗,其热值将不变。
(4)[5]推力做功为
W=Fs=8×106N×1.2×104m=9.6×1010J
推力的平均功率约为
(5)[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内燃机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燃气的温度升高;在做功冲程中,气体推动活塞对外做功,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燃气温度降低,所以能大致反应燃气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是C。
20. B 做功
【详解】
(1)[1] 橡皮塞放入玻璃管并向下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然后用电子点火器点火,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就会对橡皮塞做功而使它向上弹出。向下压橡皮塞时,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A.图A中,活塞向下运动,一个气门打开,这是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图B中,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符合题意;
C.图C中,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图D中,一个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这是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点火后橡皮塞向上弹出,此时气体的内能转化塞子的机械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气体的内能。
21. 做功 压缩 2.8×108J 100℃
【详解】
(1)[1][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外界空气对飞船外壳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从能量的转化的角度分析,该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这与四冲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相同。
(2)[3] 2kg氢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Q放=m氢q氢=2kg×1.4×108J/kg=2.8×108J
(3)[4]由可知,水吸收的热量
Q吸=ηQ放=84%×2.8×108J=2.352×108J
根据,加热后水上升的温度
水的末温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温度为100℃且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温度能够从20℃上升到10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