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多普勒效应
一.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
(多选)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
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多选)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B.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C.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
D.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医院有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彩超,就是向病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精确掌握的超声波,超声波经血液反射后被专用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可知道血液的流速。这一技术主要利用了( )
A.波的干涉 B.多普勒效应 C.波的叠加 D.波的衍射
(多选)如图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多选)关于多普勒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只有机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B.机械波、电磁波、光波等均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C.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D.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多选)超声波由于它具有不同于声波的特性,在现代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有许多重要应用,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超声波的应用( )
A.探查几米厚金属内部的缺陷
B.把普通水变成雾气喷射到房间的空气中
C.探查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组织等有无异常
D.进行人体按摩,治疗神经痛等疾患
蝙蝠在洞穴中飞来飞去时,它利用超声脉冲导航非常有效,这种超声脉冲是持续1 ms或不到1 ms的短促发射,且每秒重复发射几次.假定蝙蝠的超声脉冲发射频率为39 000 Hz,在一次正朝着表面平直的墙壁飞扑的期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墙壁接收到的超声脉冲频率等于39 000 Hz
B.蝙蝠接收到从墙壁反射回来的超声脉冲频率等于墙壁接收的频率
C.蝙蝠接收到从墙壁反射回来的超声脉冲频率大于墙壁接收的频率
D.蝙蝠接收到从墙壁反射回来的超声脉冲频率等于39 000 Hz
如图所示,让小球P一边贴水面每秒振动5次,一边沿x轴正方向匀速移动,O点是它的初始位置.图示为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水面波,图中的实线表示水面波的波峰位置,此时小球P处于波峰位置,激起的第一个波峰刚好传到40 cm处,那么水面波的传播速度及小球P匀速移动的速度分别是( )
A.0.05 m/s;0.025 m/s B.0.1 m/s;0.1 m/s C.0.15 m/s;0.125 m/s D.0.2 m/s;0.1 m/s
上课时老师将一蜂鸣器固定在教鞭一端,然后使蜂鸣器迅速水平旋转,蜂鸣器音调竟然忽高忽低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旋转时蜂鸣器发声的频率变化了
B.由于旋转,改变了同学们听到的声音频率
C.蜂鸣器音调变高时,一定是向远离观察者的方向运动
D.音调的忽高忽低是由波的干涉造成的
(多选)如图所示,将上下振动的振针水平移动,移动过程中在水面上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水波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针向右移动 B.振针向左移动
C.在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频率变小 D.在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频率变大
轮船在进港途中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港口所测到轮船上雾笛发出声音的频率是图中的哪一个( )
(多选)图中,在原点处做简谐运动的波源产生的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400 m/s.为了接收信号,在x=400 m处设有一接收器A(图中未标出).已知t=0时,波已经传播到x=40 m,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波源振动的周期为0.05 s
B.x=40 m处的质点在t=0.5 s时位移最大
C.接收器在t=1.0 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移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小于20 Hz
(多选)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B.当声源静止、观察者运动时,也可以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C.只要声源在运动,观察者总是感到声音的频率变高
D.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可能变高,也可能变低
二.非选择题
新型列车动车组速度可达300m/h,与该车汽笛声的音调相比。
(1)站在车前方路旁的人听起来音调__________ __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站在车后方路旁的人听起来音调__________ __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2)迎面来的另一列车上的乘客听起来音调怎样?此时列车汽笛发出的音调变化了吗?
(3)坐在新型列车动车组上的乘客听起来音调怎样?
第5节 多普勒效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A
解析: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选项C正确。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是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波源的频率没有变化。故A错,B对,而D项也是正确的。
答案:ABD
解析: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测定遥远星体相对地球远离的速度,故A选项正确;被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一个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其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故B选项正确;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火车的运动情况做出判断的,故C选项错误;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故D选项正确.
答案:CD
解析:当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波的个数增多,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当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波的个数减少,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但距离不变时(如圆周运动),则不会出现多普勒效应,选项A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二者的距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选项B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故选项C正确;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选项D正确.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仪器是测量反射波的频率变化,而波的干涉、波的衍射及波的叠加都不会产生频率的变化,而多普勒效应中由于波源和接
答案:AD
解析: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她都有靠近声源的趋势,根据多普勒效应,她都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反之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感到音调变低,选项A、D正确,B、C错误.
答案:BD
解析: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无论是机械波、电磁波还是光波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波源的频率不变,故B、D正确,A、C错误。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超声波特性及其应用。A、C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本领和反射特性。B、D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的液压冲击特性。因而A、B、C、D均正确。
答案:C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P振动的时间为2 s,波速为=0.2 m/s,P点移动速度为=0.1 m/s.
答案:B
解析:旋转时蜂鸣器发声的频率没有变化,故A错误;旋转过程中,声源(蜂鸣器)与观察者(同学们)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发生多普勒效应,蜂鸣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变,只是同学们感觉到的声音频率变化了,故B正确,D错误,当其远离观察者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变小即音调变低,故C错误。
答案:AC
解析:振针(波源)前进方向上的水波变得密集,在其反方向的水波变得稀疏,因此振针向右移动;由于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水波波长变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故A、C正确.
答案:A
解析:由x-t图象可知,轮船靠近港口时的速度v1>v3>v2,可知f1>f3>f2,故A正确.
答案:BC
解析:波源振动的周期T== s=0.05 s,A正确;x=40 m处的质点在t=0.5 s时仍在平衡位置,B错误;接收器接收到此波的时间t= s=0.9 s,C错误;由多普勒效应的知识,可知D正确.
答案:BD
解析: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感到声音的音调变高;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感到声音的音调变低,所以应选B、D。
二.非选择题
答案:(1)偏高;偏低 (2)偏高;没变 (3)音调不变
解析:(
1)站在列车前方的人与列车的距离在靠近,因此听起来音调偏高,站在列车后方的人与列车的距离在远离,因此音调偏低。
(2)迎面来的列车上的乘客听起来音调偏高,此时列车汽笛发出的音调不变。
(3)坐在该列车上的乘客与列车的相对位置不变,故听起来音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