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 长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 长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2 20: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5 七律 长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根据意思理解词语,下面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形容弯曲绵延的样子。(连绵)
B.气势雄伟的样子。(磅礴)
C.欢悦、愉快。(开颜)
D.把它看得非常平常。(等闲)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大渡桥横铁索寒
A.冷 B.害怕
3.下列名言的作者不是三国时期的是( )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位卑未敢忘忧国。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对于句中的一“暖”一“寒”,下面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
A.一“暖”一“寒”不仅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还写出了人们的心理感受。
B.从“暖”和“寒”可以看出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战役是在不同季节发生的,从侧面反映出红军长征历时之长。
C.“暖”字形象地概括出巧渡金沙江后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喜悦的心情;“寒”字形象地写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
D.作者将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感觉进行对比,突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5.读句子,完成练习。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话中的“三军”是指( )(多选)
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四方面军 D.八路军
二、填空题
6.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七律·长征》的体裁是_________ (A.七言绝句 B.七言律诗)。题目中的“长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填空(查阅资料,积累知识)。
1.律诗属于近体诗,有__________联八句。依次是首联、_________、________和尾联,其中中间两联要求___________工整。
2.长征经过了________个省,翻越________座大山,跨过_____条大河,行程约___________。长征从_______年_______月开始,到________年______月结束。
三、语言表达
8.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9.红军长征途中,战士们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你知道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哪些感人故事?举行一个故事会,与大家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下面是四川地区公布的学生体质状况最新调查结果。(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
调查项目 升降幅度 检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 肺活量 ↓↓↓
体重 ↑ 视力 ↓↓↓
胸围 ↑ 男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 ↓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某中学新生入学军训,有53%的新生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某班进行站姿训练,不到15分钟,全班50人竟有5人晕倒。
材料三:四川地区为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地区全面启动。
10.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2019年春运
材料一:【春运概况】
2019年春运特指的是2019年度,春节假期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一次春运,时间从2019年1月21日(腊月十六)开始,到2019年3月1日(正月廿五)结束,共计40天,节前15天,节后25天。
2019年春运12306上线了“候补购票”功能,假期继续实施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 2018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19年春运工作的意见》显示预测,2019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其中,道路24.6亿人次,下降0.8%;铁路4.13亿人次,增长8.3%;民航7300万人次,增长12%;水运4300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今年春运期间的四大新变化也将令旅客归家途中的体验更为舒适便捷。2019年1月28日至2月3日(腊月廿三至腊月廿九)全国将迎来春运节前客流高峰。
材料二:【2019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表】
2019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表
日期 发送旅客 日期 发送旅客 日期 发送旅客
1月21日 953.2万 1月22日 894.2万 1月23日 908.5万
1月24日 935.4万 1月25日 1020万 1月26日 1042.5万
1月27日 1012.2万 1月28日 1037.7万 —— ——
材料三:【春运寄语】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车票,这头连着家人无限的思念和惦记,那头是游子归心似箭的步伐。希望所有的游子都能买到那张归家的车票。
13.阅读以上材料,填一填。
(1)2019年春运将从____开始,到3月1日(正月廿五)结束,共计__天。
(2)从“2019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表”看,1月___日发送旅客量最大。
14.2019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在出行方式方面,压力最小的将是(  )
A.道路 B.铁路 C.民航 D.水运
15.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春运假期继续实施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
B.今年春运期间的四大新变化将令旅客归家途中的体验更为舒适。
C.2019年腊月廿三至腊月廿九,全国将迎来春运节前客流高峰。
D.刘满的爸爸春节回家,建议他乘坐民航飞机回家,这样较为合适。
16.“春运寄语”中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乡愁比作____,贴切而生动,我还能把乡愁比作___或_____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项形容弯曲绵延的样子应该用蜿蜒,连绵指的是形容山脉、河流等不间断,连为一体,雨雪连绵。
【点睛】
2.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意思: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寒”意思:冷。
3.C

4.ACD
【详解】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5.ABC
【详解】
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6. B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题目中的“长征”是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7. 四 颔联 颈联 对仗 11 18 24 二万五千里 1934 10 1936 10
【详解】

8.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详解】

9.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千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详解】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需在了解长征故事的基础上作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表达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个故事去写,要说清楚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里边的人物都有哪些品质,故事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等等,结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谈谈自己对故事的感受。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10.体质下降。
11.阳光下(或操场上、大自然中、户外),充满活力(或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12.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
【详解】
(1)分析图表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③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2)此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先从给出的材料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3)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
故答案为:(1)体质下降。
(2)阳光下(或操场上、大自然中、户外),充满活力(或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3)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
13. 2019年1月21日(腊月十六) 40 26
14.A
15.D
16. 比喻 一张小小的车票 一轮皎洁的圆月 一条亲切的短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