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冒号作用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他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B.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看守门户。
C.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们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D.我的同桌特别粗心:写字缺胳膊少腿,计算把加号看成减号,上次考试甚至忘记写名字。
2.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
A.鹅吃饭时不慌不忙,而且还得要“我”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侍候它,真是让人不胜其烦。
B.堂倌在过去地位低下,作者这样打比方,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3.给下列句子所加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鹅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A.,,,。 B.:,,。 C.:、、…… D.。,,。
4.“枝折花落”的“折”应理解为( )
A.损失 B.断 C.弯曲 D.翻转
5.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俏丽 陡峭 B.哺育 黄浦江 C.涣散 焕发 D.英俊 严峻
二、填空题
6.日积月累。
1.《猫》和《母鸡》的作者都是______,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_______”,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等。
2.《蜂》这首古诗中描写蜜蜂勤劳无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局( )不安 ②不胜其( ) ③空空如( ) ④( )长而去
⑤( )( )巍巍 ⑥左顾右( ) ⑦从容不( ) ⑧( )怨如( )
(1)再写出两个与⑤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⑦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选一选,写一写,感受语言的魅力。
(1)正话反说,贬语褒用,下列选项中真正表现不喜欢的是( )。
A.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B.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C.那蜈蚣甚是吓人,密密麻麻的脚已足够恐怖,加上它的毒性,更让人不寒而栗。
D.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2)①它板正的姿势,步态,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②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第②句加入语气词之后,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照样子写句子。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调皮的小狗 粗心的小龙 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
(体会句子中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或自己创设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体会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的好处,仿照例句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填空。
蜂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抓住蜜蜂______________的特点,称赞蜜蜂占尽风光。诗人借写蜜蜂成果被剥夺,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花蕊里的蜜蜂
化君
①一场夜雨,将天空沐浴得格外澄【dēng chéng】澈、明净。
②园子里愈发清新空灵,花儿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一只蜜蜂飞过来,落在一朵粉色喇叭花上,爬向花蕊,两条细长的后腿向上翘着,不停地抓挠,柔软而迅疾,在喇叭口边儿上一闪一闪,仿若夜空里星儿的眼睛眨呀眨的。凑近了仔细看,蜜蜂的须细细软软,在窄仄(zè)的喇叭底欢快地抓挠,样子有些好笑,却又让人不禁生出几分疼爱和怜惜。
③熠(yì)熠烁烁的腿和须忽而停下来,原来花上的蜜汁被吸干了,蜜蜂要换个位置。定是为了节省时间吧,蜜蜂仍然头朝下,倒立着往旁边爬转几下,【继续 持续】它精彩的表演。“演”字一出,心里不禁生出一种负罪感,蜜蜂那么忙碌、辛苦,哪里有工夫表演?终于将花儿上的蜜汁都吸尽了,蜜蜂从幽深、窄反的喇叭花底部爬出来,一刻不停地飞向另一朵喇叭花。
④我跟过去,掏出手机,对准花蕊里的蜜蜂,接连不断地按动拍摄键,我想把蜜蜂采蜜的每一个【时间 瞬间】都记录下来。
⑤园子里真静呀,“啪啪啪”的声音听上去震天响。我试探着将手机一点一点靠近蜜蜂,越来越近,几乎要触着喇叭沿儿上蜜蜂抓挠着的后腿了。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蜜蜂全然不知的样子。或许它是知道的,顾不得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
⑥蜜蜂从花蕊里爬出来时,我将手机收了起来,随蜜蜂走向另一朵喇叭花,专心看它采蜜。
⑦我在心里有节奏地数着,一,二,三……数到二十七的时候,蜜蜂直起身子开始往外爬。在这二十七秒,不,是三个二十七秒;不,是一整个上午;不,直到我看累了,离开的时候,蜜蜂从不曾歇息一下。有时花蕊被别的蜜蜂采过了,它蜻蜓点水般在花朵上落一下,接着飞向下一朵。
⑧那片喇叭花田一朵一朵都被飞遍了、采尽了时,我抬脚离开,蜜蜂扇动起翅膀飞向路那边的一朵黄色小花。小黄花的茎【jīng jìng】太过细软,才被蜜蜂触碰着便朝地面弯下去,幸亏蜜蜂机灵,腾地飞起来,飞向前面的花丛去了。
⑨蜜蜂那么小,那么弱,却一直不停地忙碌,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
(节选自《新青年》2018年第12期)
10.用“√”在文中【 】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和恰当的词语。
11.第⑧自然段中加点的“腾”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
12.给画“ ”的部分换种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文中的句子与改写后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画“﹏﹏”的部分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用一句话概括文中蜜蜂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母鸡(节选)
选段(一)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 欺负)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è wù)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zuǒ cuō)儿毛来。
选段(二)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5.这是课文《母鸡》中的选段,作者是 ,原名 。
请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16.选段(一)写出了母鸡( )的特点
A.欺软怕硬 B.拼命炫耀 C.无病呻吟
17.这两段话表现了对母鸡不同情感,选段(一)表现的感情是____________,选段(二)表现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
联系全文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序号):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负责;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慈爱;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勇敢;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辛苦。
①假若有别的大公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②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就放声啼叫。
③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④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琢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也一声不哼。
18.由选文你想到了哪句表达母爱的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9.写作
你养过小动物吗?观察过小动物吗?请写一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写小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也可以写人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对冒号的掌握。
冒号的作用: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等。
结合句子可知,A、C、D一样,都是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B不一样,这里表示提示下文。
2.B
【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
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句子选自《白鹅》,从“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可知,堂倌在过去地位低下,作者这样打比方,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选B。
3.B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认真读句子,弄清每个短语的关系。
“白鹅需要三样东西下饭”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捕捉关键信息“三样东西”。再往下读,发现下面三个短语告诉我们这“三样东西”分别是什么,这三个短语是对第一个短语的解释说明。
所以“白鹅需要三样东西下饭”后面用冒号最合适,冒号可以起到提示读者,下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说明的作用。排除A、D两项。
顿号是用于并列词组之间的停顿,并列短语适用逗号。
“三样东西”列举完毕,不存在省略,不适用省略号。排除C项。
4.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枝折花落:枝断了,花也落了,形容房屋萧条或者形容一个人的身败名裂。
所以“折”应理解为断了,选B。
5.B
【详解】
本题考查形近字的读音。
A项,“俏”与“峭”读音都为qiào;
B项,“哺”读音为bǔ;“浦”读音为pǔ;
C项,“涣”与“焕”读音都为huàn;
D项,“俊”与“峻”读音都为jùn。
6. 老舍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茶馆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积累。
1.《猫》和《母鸡》的作者都是老舍。老舍,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龙须沟》《残雾》《红大院》等。
2.罗隐的《蜂》,全诗为: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意思是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体现了蜜蜂勤劳无私的品质。
7. 促 烦 也 扬 颤 颤 盼 迫 如 诉 勤勤恳恳 恍恍惚惚 小芳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开始演讲。
【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仿写词语,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仿写词语要根据词语的特点来写。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空空如也:诚恳、虚心;若无、看似不有、一无所有。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颤颤巍巍:形容颤动摇晃。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如怨如诉:好像在倾诉,又好像在怨恨。形容声音带有忧郁的味道。
(1)“颤颤巍巍”是AABB式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郁郁葱葱、轻轻松松、拖拖拉拉等;
(2)根据意思写一句通顺的句子即可。
8. C 第②句中加入语气词之后,语言更自然,更亲切,更生活化。
【详解】
(1)本题考查对明贬实褒的理解。C项中句子表达的意思是蜈蚣很吓人,直接表达了不喜欢的情感。其他选项都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来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本题考查语气词的作用。完成本题,要反复读①②两个句子,体会语气词所带来的变化。
9. 美丽 月亮 鱼儿饿了之后:张嘴游到水面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狗狗的舌头很大,经常会伸在外面;猫的舌头很小,一般在嘴里待着。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不论 无限 尽 四处辛勤劳动 对劳动者的赞扬,对剥削者的鄙视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例句中的冒号作用是解释说明,冒号前为特点,冒号后则为体现其特点的地方。仿写时要围绕词语的中心意思展开,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要使用冒号,让它发挥解释说明的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例句中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两相对比,体现鹅的大家风范。仿写时注意也要使用对比的手法。
3.本题考查课内古诗的识记与理解。唐代罗隐的《蜂》。原诗: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10.chéng 继续 瞬间 jīng
11.示例:蜜蜂非常机灵,起飞的速度极快
12. 蜜蜂那么忙碌、辛苦,没有工夫表演 文中的句子是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表现出蜜蜂的忙碌、辛苦,没有空闲表演。
13.示例:作者发自内心地对勤劳、专注的蜜蜂感到敬佩。
14.示例:身体弱小,却一直不停地忙碌,专注地采蜜,非常勤劳。
略
15.老舍 舒庆春 欺负 è cuō
16.A
17. 讨厌 赞颂 ② ④ ① ③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5.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字音和选词填空。
《母鸡》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老舍,原名舒庆春。
欺侮:欺凌侮辱。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根据语境选“欺侮”;
可恶,读音kě wù;一撮,读音yī zuǒ。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句子“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可知,选段一写出了母鸡欺软怕硬的特点。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选段一和选段二可知,这两段话表达的感情不同,选段一表现的感情是讨厌,选段二表现的感情是赞颂。
由“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就放声啼叫。”可以看出母鸡很负责;“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琢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也一声不哼。”可以看出母鸡很慈爱;“假若有别的大公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可以看出母鸡很勇敢;“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可以看出母鸡很辛苦。
18.
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
诗词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词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
根据积累写出“表达母爱的诗句”即可。
19.示例: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我家来了几位新朋友,是我最喜欢的动物——蜗牛。
它们背着淡棕色条纹的壳,好像一个巧克力冰激凌。我好想吃!
它们的头不像人类的头那样圆,而是椭圆形的。脸还扁扁的,好像鸡蛋饼。最好笑的是那“鸡蛋饼”上长出了二对二长二短的“筷子”。原来是它们的触角,触角分为大触角和小触角。大触角上分别有二颗小斑点,我仔细观察才发现是它们的眼睛。
蜗牛的粘液作用可大了。不仅具有修复作用而且还可以帮蜗牛吸在一个物品上掉不下来。万一壳摔破了,它的粘液就会来帮忙了。
它们还会懒床哦。每天早上,当我早起去看它们时,它们从不肯从壳里出来,偶尔,碰上它们俩出来做早操了。
它们什么都吃。这点值得我们学习,不挑食营养才均衡。我把野生蜗牛也放进去,看看它们是否能和平共处,有时野生小蜗牛爬到了白玉蜗牛的背上,看来它们相处不错呢!
小蜗牛真可爱。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