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7:3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
1.下面报刊主要宣传的新思想是
A.变法图强 B.扶清灭洋 C.仁政法治 D.师夷长技
2.维新派创办报刊不过几年工夫,全国风气大开,社会上出现了“上至朝廷,下至士人”,“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热烈局面。这说明维新变法( )
A.推动报刊事业革新 B.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C.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D.带来科学技术进步
3.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能支撑此观点的是后者( )
A.发展近代工业 B.创办新式学校 C.实行民主政治 D.编练新式军队
4.因编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思想家是
A.严复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有为
5.康有为自撰《我史》中有这样一段一记录,“我用一天两夜时间起草了一份万言书,内容包括拒和、迁都、变法三大项…...4月8日前去投递,都察院以皇上已在和约上用玺,事情无法挽回为由,拒绝接受上书。”这段记录所反映史实产生的影响是
A.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B.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C.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始 D.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6.1897年底,全国出现讲变法自强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 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达300所以上。这一现象
A.开启近代化运动 B.催生民族资产阶级 C.传播了维新思想 D.宣扬民主共和观念
7.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上述叙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维新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
8.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B.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C.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9.它既是19世纪中国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还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0.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戊戌政变 D.公车上书
11.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事”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当时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宣统帝 C.光绪帝 D.嘉庆帝
12.“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为改变上述局面,梁启超主张
A.维新变法 B.武装革命 C.文学革命 D.北伐战争
13.“近代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指出洋务运动的近代化已不足以救中国,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阻碍着近代经济的继续发展,室息了社会的生机,要想救亡图存,必须改弦更张,另辟蹊径”。为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展了(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4.甲午战争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从下图展示的时代强音中,可以领悟到那个时代的特征是
时代强音 ①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③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A.内忧与外患 B.屈辱与抗争
C.变法与图强 D.冲击与回应
二、综合题
16.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试图在体制方面做更深入的变革。但这些思想还很零散,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其中康有为的思想影响最大,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甲午战后,时局危急,人心思变,维新思潮乘势而起,声势日大。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变法口号,明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梁启超和谭嗣同是宣扬维新理论的另外两个思想健将,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书的方式,宣扬维新思想。
——以上材料摘编自高中岳麓版教科书
材料三 维新运动时期各地重要报纸
维新运动时期各地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兴儒会 瑞安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励学会 西安
南学会 长沙 蜀学会 成都
农学会 广州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据材料一,指出维新思想比该思想主张更进一步的表现。
(2)据以上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探究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发展的诸多因素。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三: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训练和装备新式陆军等。
——摘自教科书《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先后提出了什么口号?材料一中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哪一主张下创办的企业?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
(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由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是哪次改革运动的内容?这次改革与材料二的运动之间,有什么区别?这场改革运动结果怎样?有什么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变法图强,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张扶清灭洋,排除B项;仁政法治与维新变法无关,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等信息可知,维新派创办的报刊起到了很大的舆论宣传作用,促进了国人的思想启蒙,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报刊事业的革新,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排除BD项。故选C项。
3.C
【详解】
分析材料“后者布新同时陈除旧,可知:戊戌变法是“布新”且“除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要对中国原有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改革,确立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故选项C符合题意;发展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校、编练新式军队都是“只布新而不除旧”,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这给他很大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仿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天演论》影响很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很大,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项。
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公车上书,它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故A符合题意。《时务报》的创办和宣传,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掌握“公车上书,它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这一基本史实。
6.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发生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到1897年底,全国出现讲变法自强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 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达300所以上,这一现象传播了维新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到来,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进程,并催生民族资产阶级,排除AB两项;材料是维新派的主张,革命派宣扬民主共和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即戊戌变法,C项正确;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是和洋务运动相比“质的飞跃”,C项正确;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不属于戊戌变法”质“的飞跃,排除A项;维新派主要是改革内政,排除B项;D是辛亥革命的政治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器物的近代化,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C
【详解】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C项正确;道光帝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皇帝,排除A项;宣统帝是末代皇帝,排除B项;嘉庆帝是1820年之前的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A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梁启超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主权力过于集中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A项正确;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主张武装革命反对封建制度,排除B项;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引发文化革命,排除C项;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3.A
【详解】
洋务运动失败宣告了近代化过程中器物层面的失败,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从制度层面开始探索近代化。为此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A项正确;辛亥革命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进行的探索,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失败后进行思想层面的探索,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广大民众参与的爱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4.B
【详解】
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B项正确;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1894年甲午战争,排除A项;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排除C项;陈独秀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C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要救中国,只有维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体现的都是关于戊戌变法的相关信息,所以时代特征是变法与图强,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内忧与外患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屈辱与抗争,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冲击与回应,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思想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或师夷长技)表现: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2)因素:康有为等人的努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地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纸进行宣传推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或洋务运动失败);日本明治维新的示范等。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即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为维护清朝统治,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主张学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富国强兵,并开展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据材料一“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试图在体制方面做更深入的变革”,指出维新思想比该思想主张更进一步的表现是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2)分析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发展的诸多因素,据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其中康有为的思想影响最大”“梁启超和谭嗣同是宣扬维新理论的另外两个思想健将,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书的方式,宣扬维新思想”得出康有为等人的努力;据材料二“甲午战后,时局危急,人心思变,维新思潮乘势而起,声势日大”得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或洋务运动失败);据材料三“维新运动时期各地重要报纸”“维新运动时期各地重要学会”得出各地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纸进行宣传推动;再结合所学知识,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的示范等也是推动康梁维新思想发展的因素。
17.(1)自强、求富;求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西方先进的技术;西方先进的制度。
(3)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不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浮于表面,没有改变中国封建落后的政治制度。
(4)戊戌变法;从技术到政治(从器物到制度);失败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
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第三问,根据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根据材料一“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
根据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这一运动是指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此,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而忽略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由此可知,材料二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西方先进的制度。
(3)
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第二问,根据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却完全被忽视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不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4)
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是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中,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洋务派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前提是不改变政治制度;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其根本目的是改变政体,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体系,建立君主立宪制。总的来说,二者的区别是从技术到政治(从器物到制度)。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逮捕维新人士。不久,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了。第四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总的来说它是一场具有着爱国救亡意义的维新运动,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中国近代史政治改革,思想上也起到了启蒙作用,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和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