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7:3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佛教发源于
A.古埃及 B.古印度 C.西域 D.中国东汉
2.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中描写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经历了千难万险的故事。其中的“西天”与“经”,实际上是
A.古两河流域,古兰经 B.古印度,佛经 C.古西域,佛经 D.古罗马,圣经
3.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中与中国古代文明有关的是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4.在古印度,社会等级制度非常严格,按这个制度划分,商人是属于下面四个等级中的( )
A.第一等级婆罗门 B.第二等级刹帝利 C.第三等级吠舍 D.第四等级首陀罗
5.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它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该城市是
A.孟斐斯 B.底比斯 C.阿卡德 D.华氏城
6.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数字”来源于( )
A.阿拉伯人 B.日尔曼人 C.奥斯曼土耳其人 D.印度人
7.公元前2500年左右,孕育亚非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
A.海洋 B.沙漠 C.高山 D.河流
8.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是( )
①金字塔 ②佛教 ③帕特农神庙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据《华盛顿邮报》报道,2019年8月19日,印度岳父难忍女儿嫁给贱民女婿之耻,在婚礼后不到一个月,雇凶杀死了23岁的女婿。这一新闻说明了古代印度哪一种制度的影响严重?
A.佛教教义 B.种姓制度 C.印度教 D.孔雀王朝
10.2019年5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题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生动再现了亚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悠久灿烂、多元共生、交流互鉴的文明图景。以下文明成就可以在片中展现的是
①金字塔②《汉谟拉比法典》③佛教④《十二铜表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11.乔达摩 悉达多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净饭王的王子。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乔达摩 悉达多应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2.进化论研究表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在大河流域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 )
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②尼罗河流域③两河流域④印度河流域⑤恒河流域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埃及统一的过程,也是专制王权逐步确立的过程,国王一开始就有被神化的倾向。而且从统一之初,就建立了复杂的国家机构,包括财政部门、军事部门以及公共工程部门。
——摘编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材料二 汉谟拉比依靠中央官僚统治和税收制度化来管理帝国。他还试图通过法典来维持帝国的统治。但是法典并没有公平地对待社会上的所有等级,对高等级成员针对低等级的犯罪行为施加的惩罚要轻一些。
——摘编自[美]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孔雀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它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军事官僚机器。……阿育王的统治扩大了孔雀帝国的版图,促进了南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佛教在南亚及其境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埃及国王的名称及其“被神化”的表现。
(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所述“帝国”时期的“所有等级”。
(3)材料三所述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东方社会的典型特点。
14.观察下列图片,探索人类古老的文明。
(1)图一反映的法典诞生于那一文明古国?该法典在世界历史上有何地位?
(2)图二所反映的等级制度中,掌管祭祀的是哪个等级?
(3)图三这一雄伟的景观是什么?
(4)上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实质有什么共同之处?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摩奴法典》说: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材料二: 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古印度广泛传播与婆罗门教晦涩的教义相比,释迦牟尼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因此,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另外,由于许多僧院接近城市,一些商人和贵族与佛教多有接触,虽然他们不能成为全职的僧人,但他们在金钱和土地方面对佛教也有所扶植,甚至于一些王国的君王也成为了佛教的信徒。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制度的显著特点,并指出材料二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位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何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快速发展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派别,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主张众生平等,因此佛教发源于古印度,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发源于古印度,而不是古埃及,不是西域,也不是中国东汉,排除A、C、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唐朝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为了钻研佛学,西行天竺即古印度取经,并带回了大量的佛经,促进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印双方的交往,故B符合题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故A不符合题意;古西域是指今新疆等地,不是古印度,故C不符合题意;《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注意玄奘西行天竺与佛教的关联。
3.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D项正确;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孕育了古印度文明,排除ABC项。故选D项。
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被定为第三等级吠舍,C项正确;.掌握神权的祭司、贵族被定为第一等级婆罗门,排除A项;掌握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的国王、武士和官吏被定为第二等级刹帝利,排除B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被定为第四等级首陀罗,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雀王朝(公元前324一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此时的印度农业比较繁荣、工商业比较繁荣、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D项正确;孟斐斯是美国田纳西州的城市,排除A项;底比斯是位于中希腊维奥蒂亚州的城市,排除B项;巴比伦城位于阿卡德,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6.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出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D项正确;“阿拉伯数字”来源与阿拉伯人、日尔曼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均没有关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古代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河恒河流域,中国发源于黄河流域,因此孕育四大国的相同地理因素是河流,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8.D
【详解】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卫城最重要的建筑,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楔形文字法典,故排除①③,②④符合题意。故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点睛】
9.B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之间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所以材料中岳父杀死女婿就是深受种姓制度的影响,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点睛】
10.D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亚洲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佛教属于亚洲古印度的文明成就;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金字塔属于非洲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十二铜表法》属于欧洲古罗马的文明成就。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乔达摩 悉达多应属于刹帝利。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属于四大文明古国,它们为农耕国家,均发源于大河流域,浇灌农业发达。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诞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四大文明古国临近大河,孕育了古老的文明,①②③④说法正确;⑤恒河流域不属于亚洲最早的文明发祥地,⑤说法错误,排除含⑤的ABD项。故选C项。
13.(1)名称:法老。
表现: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
(2)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3)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4)特点:实行君主专制(依靠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1)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因此答案为:法老;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因此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4)
依据材料“埃及统一的过程,也是专制王权逐步确立的过程”、“汉穆拉比依靠中央官僚统治和税收制度化来管理帝国”、“雀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它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军事官僚机器”可知,古代东方社会的典型特点是实行君主专制(依靠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点睛】
14.(1)古巴比伦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婆罗门
(3)金字塔
(4)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详解】
(1)依据图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巴比伦的国王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 282 条,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依据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3)依据图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4)依据三幅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图二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文明成果, 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利益,图三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古埃及是奴隶制国家。题干三幅图片反映的实质的共同之处是: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5.(1)印度的种姓制度呈等级分布;维护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2)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详解】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故题干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有关。目的:为了维护最高一层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2)根据材料“释迦牟尼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因此,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这是佛教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根据材料“一些商人和贵族与佛教多有接触,虽然他们不能成为全职的僧人,但他们在金钱和土地方面对佛教也有所扶植,甚至于一些王国的君王也成为了佛教的信徒”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佛教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