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登上了工业强国的宝座,为英国工业革命解决动力来源的是
A.凯伊发明飞梭 B.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C.瓦特改良蒸汽机 D.斯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2.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C.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D.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英国农村人口从1851年的990万下降到1891年的920万;1876——1914年,法国农村人口从2490万下降到2210万,导致上述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内局势的动荡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工人的地位提升
4.下图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示意图”,对①时段描述正确的是
A.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 B.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C.发明火车铁路时代开始 D.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
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 年)中以别针生产过程说明的生产制度∶"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过程被分为 18 个单独的操作工序。"这种新生产制度是
A.手工工场制度 B.家庭生产制度 C.现代工厂制度 D.垄断组织
6.“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 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广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 度工作。”材料反映了
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活水平
C.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D.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7.在工业革命过程中,解决动力问题是关键。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并为汽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创造条件的技术革新是
A.凯伊发明飞梭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瓦特改进蒸汽机 D.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8.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火车、轮船的出现 D.内燃机的发明
9.工业革命前的“工场”与工业革命后的“工厂”的本质区别是( )
A.前者规模较小,后者规模大
B.前者用手工生产,后者用机器生产
C.仅仅是名称的不同
D.前者出现时间较早,后者出现时间较晚
10.“大工业逐步地彻底地排弃了手工业生产,从前的大商人、手工工场主变成了工厂主……封建地主和一切中间阶级也受到了大机器生产的排挤。”材料反应工业革命( )
A.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B.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使亚非拉地区被纳入世界市场 D.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打下基础
11.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矛盾激化,出现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B.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D.地主阶级和无产阶级
12.“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这一论述是工业革命的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启示
13.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
A.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 B.西方学校教育体系开始转型
C.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 D.科技革命推动大众教育普及
14.壶盖振动的现象给了瓦特一把“钥匙”,由此为人类获得新的动力,打开新时代的大门。这里新时代指的是
A.蒸汽时代 B.信息时代 C.新经济时代 D.电气时代
15.“一个人如果没自己处置的自由时间,一生中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必须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么,他就还不如一头载重的畜生,他身体疲惫,精神麻木,他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马克思这样说的直接背景是工业革命后( )
A.人口的不断增长 B.环境的日益恶化
C.阶级剥削的加剧 D.垄断组织的产生
二、综合题
16.划时代的技术成就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也见证人类的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经济发展表
春秋战国 汉代 三国时期 唐代
中国进入铁器时代,铁制农具的出现和 ① 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出现了曲柄锄、耧车等新式农具,为汉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翻车的发明,极大的增加了耕地面积,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长期使用的一种灌溉工具。 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了② 和筒车,粮食产量持续增加
材料二 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完成他们的探险,远洋航行时,……(他们)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和阿拉伯的技术要素。——(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材料四 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制作的布料,在质量和产量上无法与亚洲等地的产品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的工厂代表了未来。这些以水力为动力(很快变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在不断创新的驱动之下,因为受薪工人的投入,也因为大量的资本积累以及新型国家的鼓励,它们很快创造出棉花帝国的中心支柱。
——据《棉花帝国》
请回答:
(1)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中“最强烈的动机”指的是什么?在导航技术方面,欧洲航海者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的哪一技术?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图1“工场”到图2“工厂”的转变,标志着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使工厂能够大规模普及,工业革命得以更快的向纵深发展的标志性发明是什么?
(4)据材料四,归纳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后来居上的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量纺织机器的出现,动力不足的矛盾突出了。以水力作动力受到地点和季节的限制,迫切需要一种方便、实用、大功率的发动机。于是瓦特的蒸汽机应运而生……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化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大大加速了革命的进程,是物质生产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标志。到19世纪初,英国整个轻工业部门已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社会后果是它造就了产业工人阶级,工人运动由是兴起。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发生的社会变化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使社会主义的思潮空前活跃起来。此外,工业革命造成商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促使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也大大超过以往的年代,开始征服全世界。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图片机器的发明者是谁?根据材料一文字,指出“瓦特蒸汽机应运而生”的原因,并指出蒸汽机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图A“白炽灯泡”的发明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根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石油产量的迅速提高与哪一发明相关?列举一例图C人物的发明创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从而为英国的工业革命解决了动力来源的问题,C项正确;飞梭、纺纱机都是与纺织有关的发明,不是动力机器,排除AB项;蒸汽机车是交通工具,也不是动力来源,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工业革命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B
【详解】
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以后,英法两国的农业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工业革命期间,工业化的推进导致农业人口不断下降,B项正确;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国内局势稳定,排除A项;城市化加快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不是农业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工人地位提升不是农业人口下降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4.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①时段1800年之后”,可知,这一时期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火车载着450名乘客,以24千米的时速行驶,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因此对①时段描述正确的是“发明火车铁路时代开始”。C项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普了人们的生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排除A项。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排除BD项。故选C项。
【点睛】
5.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别针的过程被分为 18 个单独的操作工序"可知,这体现了分工的细致和紧密的合作,这是现代工厂制度的特征,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手工工场制度、家庭生产制度均是手工劳动,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6.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从纺工无所约束的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工作,到按照工厂机器所设定的速度来工作,这反映的是工人生产方式的变化。故D符合题意;自由是相对来说的,题干中的“无拘无束”指的是在时间和效率上的自由,不论之前在家里工作还是后来在工厂工作,人们都没有绝对的自由,都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生产,来获得相应的成果。故A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提高了生活水平,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机器设备是由人来控制的,此项说法本身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C
【详解】
瓦特改进蒸汽机,为工业发展解决了动力问题,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并为汽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创造条件,C项正确;飞梭是织布部件,不能解决动力问题,排除A项;汽船、火车使用蒸汽动力,排除B项;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应用了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1785年英国已经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随着蒸汽机的改良和推广,为工厂提供了新的动力,使工厂可以不必开设在能够提供动力的河流附近,所以搬迁工厂主要是因为新的动力机器—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B项正确;搬迁工厂是因为可以摆脱自然限制,珍妮纺纱机、火车、轮船等都不是动力机器,不是工厂搬迁的原因,排除AC项;内燃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才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场”是工业革命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用手工生产,而“工厂”是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生产组织形式,使用机器生产,随着新机器的不断发明和普及,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特别是英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B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工厂的规模和人数,一般比工场大很多,但这不是最本质的区别,排除A项;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也不是本质区别,排除。故选B项。
【点睛】
10.D
【详解】
根据题干“大工业逐步地彻底地排弃了手工业生产,从前的大商人、手工工场主变成了工厂主……封建地主和一切中间阶级也受到了大机器生产的排挤。”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工业革命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的对立阶级。因此,材料反映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打下基础,D项正确;工业革命没有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B项;使亚非拉地区被纳入世界市场,与材料意思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所以C项符合题意;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封建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在奴隶社会形成的对立阶级,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地主阶级和无产阶级属于不同社会性质的阶级,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2.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论述是工业革命的影响;选项C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工业革命过程,首先出现于工厂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其次是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等;工业革命启示,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A
【详解】
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所以这一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要国家建立大量职业学校并且以教授科学理论为主,都是为了培养更适合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A项项正确;材料中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并不能说明西方高等教育体系的转型,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劳动力培养方向的变化,没有体现理论的创新,排除C项;材料不能表明大众教育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
根据材料“壶盖振动的现象给了瓦特一把“钥匙”,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A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围绕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将人类代入了信息时代,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与题干中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围绕电的发明,将人类代入了电气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广泛使用,资本家加重剥削工人,工人几乎没自己处置的自由时间,成为纯粹为资本家生产财富的机器,社会诞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大,未涉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环境的好坏,排除B项;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体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牛耕;曲辕犁
(2)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3)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机器大生产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
(4)工厂的建立、技术的创新、资本的积累和国家的鼓励。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铁器时代,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在唐朝时期,改进了耕作技术,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粮食产量持续增加。
(2)
根据材料二“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完成他们的探险。远洋航行时……(他们)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和阿拉伯的技术要素”可知,材料中“最强烈的动机”指的是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在导航技术方面,欧洲航海者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的“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3)
根据材料三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图1“手工工场”到图2“使用机器的纺织工厂”的可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工厂能够大规模普及,工业革命得以更快的向纵深发展的标志性发明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4)
根据材料四“但是,他们的工厂代表了未来。这些以水力为动力(很快变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在不断创新的驱动之下,因为受薪工人的投入,也因为大量的资本积累以及新型国家的鼓励”可知,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后来居上的原因是工厂的建立、技术的创新、资本的积累和国家的鼓励。
【点睛】
17.(1)哈格里夫斯。原因:大量纺织机器出现;动力不足。意义: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爱迪生。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电话。
(3)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引发了工人运动;加大了对外殖民扩张。
(1)
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关于“原因”,由材料“大量纺织机器的出现”,可得出大量纺织机器出现;由材料“动力不足的矛盾突出了。以水力作动力受到地点和季节的限制”,可得出动力不足。关于“意义”,蒸汽机解决机器运转的动力问题,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
1879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还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可以驱动机器运转,安置到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就发明了。因此,世界石油产量的迅速提高与内燃机有关。图C的人物是贝尔,他是电话的发明者。
(3)
由材料“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可得出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由材料“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可得出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由材料“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社会后果是它造就了产业工人阶级,工人运动由是兴起”,可得出引发了工人运动;由材料“工业革命造成商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促使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也大大超过以往的年代,开始征服全世界”,可得出加大了对外殖民扩张。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