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7: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选择题
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3世纪
2.年代尺有助于我们理清历史的脉络。“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哪一处( )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3世纪
3.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之一。由此可知,首次作为全国性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
A.隶书 B.行书 C.小篆 D.楷书
4.张小萌同学为厘清本学期所学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绘制了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示意图中的序号与选项中的内容一一对应正确的是
A.秦、西周、夏、战国 B.夏、西周、战国、秦
C.西周、秦、夏、三国 D.夏、西周、秦、东汉
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此诗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炎帝 B.黄帝 C.孝文帝 D.秦始皇
6.现在仍有人习惯于将钱戏称为“孔方兄”,其渊源和秦朝的钱币有关,秦朝的标准货币应该是( )
A.刀形币 B.铲形币 C.蚁鼻钱 D.圆形方孔半两钱
7.下面是两幅长城示意图,长城的变迁反映了当时
A.国家由分裂走向了统一 B.中原政权的统治中心东移
C.中原与匈奴结束了战争 D.匈奴从南方迁徙到了北方
8.秦始皇设置的中央官制中,具有监察权力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锦衣卫
9.秦朝建立后,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字体是(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10.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据图判断公元前221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11.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12.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层层分封,王位世袭 B.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C.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D.国家干预,计划指令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皇帝)。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中国历史自有其与其他国家民族不同之特殊性,而最显见者却在政治上……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钱穆《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
(1)据材料一,秦朝政治制度有怎样的特点?哪些史实可以证明?
(2)材料二所说的优良政治制度指什么?始创于哪一朝代?该制度的理论基础出自百家争鸣的哪一学派?
(3)综上所述,你认为优良的政治制度在当时有哪些优势?
14.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它的辉煌与短暂留给后人太多的追思与遐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位列诸侯】
材料一: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带领)兵救周……有功。周……东徙雒邑(即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史记 秦本纪》
(1)材料反映了周朝实行哪一制度?
【傲视西方】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 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上》
(2)材料体现了“商君”改革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统一天下】
材料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奔忙于救助百姓、医治战争创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刘邦为讨伐韩王被匈奴困于平城,为平定英布叛乱被乱箭射伤),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背叛朝廷的王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3)材料三反映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什么制度?联系材料四说明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材料四: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首领产生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并依据材料指出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故公元前221年就是公元前3世纪,A正确;BCD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李白诗赞扬的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光辉业迹,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A项正确;BCD项时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3.C
【详解】
根据题干“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首次作为全国性统一使用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了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C项正确;隶书是小篆以后通用的文字,排除 A项;行书出现于曹魏时期,排除B项;曹魏时期钟繇独创楷书书法,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商朝之前的王朝是夏朝,之后的王朝是西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西汉之前建立的是秦王朝。所以①是夏,②是西周,③是战国,④是秦。故选B,排除ACD。
5.D
【详解】
公元前 230—公元前 221 年,秦亡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和齐。材料中说明的是秦灭六国的史实,公元前 221 年,秦始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D项正确;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排除A和B项;孝文帝是北魏时期的改革家,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采取的统一措施,统一货币,废除原来六国的货币,推行圆形方孔半两钱。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属于战国时期其他六国的货币,不符合题意。故选D。
7.A
【详解】
根据材料“战国长城示意图”“秦朝疆域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长城是各国分别修建,秦朝长城将战国长城连接起来,体现了国家由分裂走向走向了统一,A项正确;秦朝都城为咸阳,政治中心没有东移,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秦始皇时期在中央设立“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C正确,AB排除;锦衣卫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D排除。故选C。
9.B
【详解】
秦朝建立后,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字体是小篆。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又流行更为简洁的隶书,B项正确,排除C项;大篆不是秦朝时期统一的文字,排除A项;楷书不是秦朝时期统一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和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21年应属于公元前3世纪,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所以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三世纪后期,B项正确;由此可知,ACD三项的时间是错误的,排除。故选B项。
11.D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下令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D项正确;A对应的是楚国的蚁鼻钱,排除A项;B对应的是齐燕等国的刀币,排除B项;C对应的是韩赵魏等国的布币,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2.B
【详解】
通过图示可知,秦朝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通过设立中央政权机构和地方上的郡县制,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手中,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项正确;层层分封,王位世袭是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排除A项;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是西方民主制度,排除C项;国家干预,计划指令是经济发展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
13.(1)特点: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史实:中央的行政、军事、监察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权力也由皇帝和朝廷掌控。
(2)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法家。
(3)优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避免地方割据,国家分裂;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即可)
【详解】
(1)据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皇帝)。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可知,秦朝政治制度有的特点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秦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秦朝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所说的优良政治制度指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始创于秦朝,该制度的理论基础出自百家争鸣的法家学派。
(3)综上所述,我认为优良的政治制度在当时的优势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避免地方割据,国家分裂;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等。
14.(1)分封制。
(2)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详解】
(1)根据材料“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可知,此制度为分封制。
(2)根据材料“坏井田,开阡陌,”可知为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根据材料“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可知为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15.(1)禅让制。
(2)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3)分封制。
(4)不同: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原因: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禅让制是指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推举人才的标准是贤德之人,要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2)
根据“禹传子,家天下。”可得出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3)
从材料中的图片内容可得出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指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
不同:根据“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得出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原因:根据材料“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得出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