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从如图历史纪年表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有( )
A.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朝代
B.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C.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D.宋齐梁陈是同时并立的政权
2.据记载,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逐渐放弃原先的游牧生活,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到了北朝,高坐的胡床和椅、凳逐渐取代了汉族原有的坐具。这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全国统一 D.经济发展
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氏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D.乌孙、鲜卑、匈奴、羯、姜
4.走向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如下图,下面四个选项中标记正确的是( )
A.西汉 B.西晋 C.前秦 D.后赵
5.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西晋已建立民主政权 B.司马睿与王导关系融洽
C.南北大贵族实力雄厚 D.西晋的统治者爱惜人才
6.如下图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局部),据图迁入陕西关中的是( )
A.匈奴 B.鲜卑 C.鲜卑、羯 D.羌、氐
7.晋武帝(司马炎)为稳固司马氏的统治,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又让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手握封国的军政大权,势力日益强大。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最终导致“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从中,我们获得的历史启示是( )
①实践证明分封制的弊端 ②管好国家要有合适的制度
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④统治者的才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常常会引发人口迁移。引发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的是( )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
9.它是中用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承袭了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公元281年,它的国土面积达543万平方公里。下列关于该王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者是司马炎,于280年灭掉吴国后统一全国
B.晋武帝时期,为争夺中央政权发生了“八王之乱”
C.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D.统治腐朽,其暴政引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10.西晋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是( )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但短命 B.都大封同姓诸王导致国家衰亡
C.都是篡位夺权建立的朝代 D.之后中国出现上百年的分裂
11.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最终结果都是导致地方势力强大而威胁中央政权。西晋时期,手握重兵的地方势力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A.大泽乡起义 B.三国鼎立 C.诸侯争霸 D.八王之乱
12.西晋灭吴后,大肆分封诸侯王,确定藩王们的封地,“封诸王以郡为国”。西晋19个州下辖的郡、王国共173个,其中王国占57个。下列史实与西晋分封诸侯王有关的是( )
A.“文景之治”的出现 B.“八王之乱”的爆发
C.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D.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13.“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李白在诗中所描写的胡床原是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一种轻便工具,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引入中原并开始流行。这一现象的出现最主要是因为( )
A.民族矛盾尖锐 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C.北方各族战争频繁 D.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14.依据图示,判断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5.下列王朝中,曾经统一过全国的是( )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二、综合题
16.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最终谁完成统一?
材料二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结合材料三分析,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四
(3)从什么时候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自,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为钱而已。
——《钱神论》
材料二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
——七上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1)依据材料一回答,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流行什么样的社会风气?你如何看待这种风气?
(2)依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的八王之乱的目的是什么?“八王之乱”对当时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观察图表并结合所学可知,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全国。C项正确;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而非两个朝代,排除A项;图示看不出秦王朝的影响,排除B项;宋齐梁陈是前后相继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
根据材料“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逐渐放弃原先的游牧生活,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到了北朝,高坐的胡床和椅、凳逐渐取代了汉族原有的坐具”可知,这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同汉族之间的交融,反映出来民族融合,A项正确;北方少数民族同汉族之间的交融不是对外交往,排除B项;民族融合不能体现国家统一,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点睛】
4.B
【详解】
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西晋结束了魏蜀吴三国分裂局面,完成统一。B项正确;东汉灭亡后,历史进入三国时期,排除A项;东晋灭亡后,南朝开始,排除C项;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东晋的建立有赖权臣王导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了从中原南下的土族,并以司马家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表明南北大贵族实力雄厚,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西晋仍是封建政权,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司马睿和王导关系如何,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西晋的统治者爱惜人才,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如图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局部),据图迁入陕西关中的是羌、氐,D项正确;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排除ABC项。故选D项。
7.D
【详解】
材料反映诸侯实力强大,先后起兵,相互混战,最终导致“八王之乱”,实践证明分封制的弊端,也说明管好国家要有合适的制度,①②符合题意;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在东汉,与材料内容没有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根据“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可知,晋惠帝昏庸无能是八个封王先后起兵争夺中央政权的原因之一,说明统治者的才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④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8.B
【详解】
引发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的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B项正确;引发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的是八王之乱,ACD项都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9.B
【详解】
根据材料“它是中用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承袭了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晋,西晋后期,晋惠帝时,为争夺皇权,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使西晋衰落,316年,西晋被匈奴灭亡,B项正确;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于280年灭掉吴国后统一全国,排除A项;由于“八王之乱”,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排除C项;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A
【详解】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统一,但统一的时间都非常短暂,A项正确;秦朝没有大封同姓诸王,排除B项;秦朝不是篡位夺权建立的朝代,排除C项;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战胜,建立西汉,秦朝之后中国没有出现上百年的分裂,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D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期,晋武帝大封同姓诸侯王。晋惠帝时期,手握重兵的地方藩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造成了十几年的社会动荡不安,D项正确;大泽乡起义是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三国鼎立是东汉之后的事件,在西晋之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诸侯争霸与春秋时期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
晋武帝灭吴后为了监督异姓功臣和原来吴国、蜀国的领地,一共封了五百多个异姓和功臣世家大族,后来直接导致“八王之乱”的爆发,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出现的盛世,排除A项;西晋时期官僚地主残酷的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导致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排除C项;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与北方战乱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B
【详解】
据题意可知,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胡床传入中原并开始流行,这是民族交融的表现,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影响,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不是民族矛盾尖锐和北方各族战争频繁,排除AC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
图示体现的政权是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特征,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社会特征,排除B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5.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316年,匈奴军攻破长安,西晋结束。B项正确;曹魏、东晋、北魏都未曾统一过全国,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1)魏国;西晋司马炎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局面: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3)东汉、魏晋时期。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即可)
【详解】
(1)结合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可知,三国中的魏国无论在“户数”、“人口”、“兵力”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两国,因此三国中魏国有条件完成统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根据材料三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主要的内迁民族有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17.(1)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使道德沦丧,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2)争夺皇位;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自,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为钱而已”的信息可知,这里涉及的钱可以使人由危转安、甚至由死到活,决定贵贱、生死等,这说明当时世人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第二小问:这种风气使道德沦丧,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2)依据材料二“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的信息可知,第一小问:材料中的八王之乱的目的是争夺皇位;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的信息可知,“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