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
A.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重视对地方的监察
C.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军事、监察 B.财政、外交、军事
C.行政、监察、军事 D.财政、军事、外交
3.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
A.傣族 B.蒙古族 C.回族 D.壮族
4.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在
A.三国时期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5.1264年,元设立总制院既是全国佛教最高领导机构,又监管某一地区的军政。因唐代皇帝曾在政殿接见吐蕃来朝使者的缘故,1288年,总制院更名为宣政院更加突出了这一机构管辖这一地区的职能。“这一地区”是( )
A.西藏 B.澎湖 C.琉球 D.西域
6.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管理,元朝主要实行(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元朝开始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族 D.党项族
8.在对下图的判断中,同学甲和乙发生分歧。乙错误地以为是“清朝”疆域图,被同学甲纠正为“元朝”疆域图。同学甲的判断依据包括
①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②满族在元朝形成
③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④大都是元朝都城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9.历史学习讲究“论从史出”。要论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这一结论,下列史实可以作为论据的是
A.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进行管理 B.元朝设立宣政院直接统辖
C.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 D.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10.“成吉思汗以征服震撼世界,忽必烈则以文治著称于天下。”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忽必烈文治”的是( )
①广开言路,整顿吏治②注重农桑③推行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④按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如图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下列有关该朝代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B.西藏正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C.取得郾城大捷
D.创立科举制度
12.元朝时期,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13.元朝在彭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相当与今天的:( )
A.云南 B.新疆 C.台湾 D.南海诸岛
14.“…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依据材料,你能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5.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A.唐代 B.元朝 C.清朝 D.宋朝
二、综合题
16.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统一后的2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这一主流形成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2)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元朝疆域有何特点?列举一项元朝加强边疆地区统治的具体措施。
(3)结合材料三,列举两例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史实。
(4)结合材料四,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什么?综上所述,你有何感想和认识?
17.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于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唐中宗时,应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的请求,送金城公主入藏成亲,尺带珠丹高兴地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材料二:历史学家曾经认为,宋朝乃是历史上中国受外族侵犯较多的软弱王朝。其实,有宋一代,汉人汉文化面临强盛崛起的北方和西部民族,宋朝不仅与势如疾风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地抗拒和争斗,而且还不断四出开拓和传播了汉人汉文化。北宋中原地区汉人汉文化,更是与进入中原的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密切往来、频繁交融,在吸引和凝聚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使一批又一批来到中原的少数民族,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人汉文化,从而逐步融合于汉人汉文化。
——《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和中原汉人汉文化发展》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材料四:元朝时候……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为加强友好交往,唐与吐蕃之间采取了哪种方式?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与势如疾风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地抗拒和争斗”的一例史实?宋朝时期的汉文化发展有什么特点?
(3)元朝时为加强对全国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元朝时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叫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统一国家的形成与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由材料“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知,行省权力受中央的节制,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的监察问题,排除B项;行省官员权力受到限制,说明地方长官有的独立性有限,排除C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A
【详解】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故元朝在中央设立的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的职能分别是行政、军事和监察,A项正确;BCD项不符题意,排除。.
【点睛】
3.C
【详解】
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民族大融合提供了条件。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藏、畏吾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正确;ABD项民族不是在元朝时期形成,排除ABD项。故选C项。
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管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A项正确;元朝管理澎湖和琉球的是澎湖巡检司,排除B、C项;管理西域的是北庭都元帅府,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
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管理,元朝在全国实行行省制,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科举制是隋朝开创的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在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依据题干中“元朝”疆域图,可见元朝在地方上设立“辽阳行省”“甘肃行省”等,说明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故①符合题意。在元朝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回族,满族形成于明朝末年,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故②不符合题意。据题干中“元朝”疆域图,可见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③符合题意。据题干中“元朝”疆域图,可见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故④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组合型历史选择题最常见的方法是排除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题意,先找出错误选项,依次排除错误的题肢,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方法。运用排除法时,通常要注意选项表述中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片面性、以偏概全、时间空间不符等说法。
9.B
【详解】
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B项正确;设立澎湖巡检司进行管理台湾,排除A项;设立安西都护府管理新疆,排除C项;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反映的是与台湾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
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忽必烈重用汉族官吏,采取汉族的政治制度,实行仁政,不嗜杀,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①②④属于“忽必烈文治”的措施,B项正确;推行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排除含有③的AC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题干这是元朝的行政区划。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B符合题意。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是汉朝,取得郾城大捷是南宋的岳飞,创立科举制度是隋朝,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C
【详解】
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正确;ABD项不是在元朝形成,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球(现在的台湾)。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云南、新疆和南海诸岛均不符合材料中“和琉球”的现在地理位置,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
根据题干“……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结合所知识可知,这个制度是行省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D项正确;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制”,排除A项;西周首创分封制,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排除B项;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1)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理念。
(2)空前辽阔。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设北庭都元帅府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3)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
(4)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感想或启示:历代王朝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安定;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主流”,依据材料一信息“自秦统一后的2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内在因素”,依据材料信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得出: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理念。
(2)
“特点”,依据材料信息“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得出:疆域空前辽阔。“举例”,依据所学知识从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设北庭都元帅府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等角度说明。
(3)
“举例”,依据材料信息“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得出: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
(4)
“根本保证”,依据材料信息“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得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感想或启示”,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历代王朝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安定;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角度分析。
17.(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方式:和亲或订立友好盟约。
(2)宋辽;宋夏;宋金;宋元的战争。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于汉文化中(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行省制度;宣政院;回族。
(4)民族融合是推动国家统一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国家统一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详解】
(1)政策:根据“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得出开明的民族政策。方式:根据“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并结合所学得出和亲或订立友好盟约。
(2)“宋朝与势如疾风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地抗拒和争斗”的史实主要有宋辽、宋夏、宋金、宋元的战争。任选其一进行作答即可,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根据“北宋中原地区汉人汉文化,更是与进入中原的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密切往来、频繁交融,在吸引和凝聚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使一批又一批来到中原的少数民族,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人汉文化,从而逐步融合于汉人汉文化。”宋朝时期的汉文化发展的特点是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于汉文化中。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民族大融合提供了条件。当时大量的少数民族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族人民大量迁居边疆地区,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等。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融合是推动国家统一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国家统一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