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2 11: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共60分)
1.“中国人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造铁路。中外人士都在注视我所主持的京张铁路,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的损失。”下列有关“京张铁路”说法错误的是
A.工程难点滦河大桥采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
B.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用设计“人”字形路线解决
C.隧道缩短后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其内部施工困难
D.甲午战争让清政府认识到铁路对调兵运械的重要
2.历史上一些城市的发展往往因交通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下列不属于这一种情况的是
A.江苏淮安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
B.河南郑州因京沪铁路的开通而超越洛阳
C.伊利运河开通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商贸中心
D.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成为重要港口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联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4.有学者在记述近代天津时提到:盖天津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
A.城市区域分工更加明确 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人口增长推动城市扩张
5.1905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称为“草庐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帯,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由此可见,近代中国铁路建设
A.促进了城区面貌的变迁 B.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C.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6.唐朝诗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诗人认为大运河的开通
①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②对百姓既有利也有害
③巩固了国家统一 ④加剧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波斯帝国时期修筑的道路,把中亚、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串联了起来。汉武帝时期,建立了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古代世界大国修建大通道旨在
A.快递传播信息 B.加强帝国间的联系
C.巩固帝国统治 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8.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当时还创立了漕运,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渠,方便军粮漕运。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物流
A.由政府主导进行专业化管理 B.以政治经济功能为主
C.以运输公粮和军需物资为主 D.方式多样且水陆并用
9.罗马帝国境内大道总长超过数十万公里,形成了发达的道路网络;印加帝国也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这些道路的修筑旨在
A.满足军事和政治统治需要 B.完善地方的行政制度
C.消除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 D.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
10.唐朝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民族关系,以下举措属于唐太宗时期的是
①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 ②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③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④将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观察如图,元代运河在隋朝运河“迂回曲折”的路线上“截弯取直”,其主要目的在于
A.降低修建材料的成本 B.便利南方财赋北运
C.彰显元代统一的功绩 D.彻底镇压宋金遗民
12.元朝运河的开通和长途海运航线的开辟(见下图),在当时主要是为了
A.强化对南方的控制 B.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将南方的财赋北运 D.镇压沿河、沿海人民反抗
13.1666年,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建造运河,其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该运河是
A.米迪运河 B.伊利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14.《天津地理买卖杂字》载:“东门里,有圣庙,府署以前西箭道。天主教,耶稣教,东马路上天齐庙。四马路,安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西北角,自来水,西头湾子梁家嘴。……西南角,广仁堂,电车公司叫卖行。”材料反映当时的天津
①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落成 ②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特色
③封建迷信思想十分浓厚 ④近代电信事业得到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中载:1923年“火车于本月十四日又行开运,晋粮出境往直隶、往石家庄,每日行十数火车,每车运载新斗可三百石……粮因出境,价又增加”;1932年“近来粮价减缩……一则外省之粟由铁路来晋者不少,此吾晋之粮价逐渐减少也。”据此可知
A.军阀混战导致粮价骤变 B.交通改善影响区域粮价
C.经济危机冲击本土经济 D.恶性通胀破坏社会生产
16.下面是一幅T—O形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几乎被红海隔开。陆地(人居)世界的周围是海洋,海洋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此可知,该地图
A.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后 B.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是地圆学说盛行的体现 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
17.伊利运河始建于1817年,从伊利湖东岸的水牛城,穿过摩和克谷地的山峡,到达哈得逊河上游的奥尔班尼,1825年10月25日通航。该运河的通航
A.导致美国五大湖工业区走向衰落
B.使纽约市因转运业务而迅速崛起
C.使美国东西部地区建立了直接联系
D.推动了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18.如今,以地铁为主导的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准时、高效的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出现在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19.2019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上述内容涉及的“文明”包括
①埃及文明②中华文明③印度文明④爱琴文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对该诗解读正确的是
A.指出了隋朝灭亡的根源 B.蕴含了历史的鉴诫价值
C.否定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D.说明了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二、材料分析题(21题12分 22题12分 23题16分 共40分)
21.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前期河运畅通之时,每年都有六七千艘重运漕船沿运河北上。为鼓励承运漕粮,清政府规定,重运漕船北上和回空船只南下,均可免税附带一定数量的土产货物,即“土宜”。
―摘编自张照东《清代漕运与南北物资交流》
材料二 至道光初年,大运河已千疮百孔,处处淤塞难通,整个河道仅存一线河形而已。咸丰年间(1851-1861),清朝政府无暇顾及治黄、治运之事,漕运逐步转为海运。1872 年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1901年,清廷颁布了停漕改折的命令:“自本年开始,直省河运海运,一律改征折色,责成各督、抚等认真清厘整顿,节省局费、运费,并查明各州县征收浮费,勒令缴出归公,以期成巨款。”
——摘编自王频《清代运河衰落原因论析》
材料三 黄河河道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前期漕运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漕运衰落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国内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对道路的要求有了迅速的提高,道路管理问题日益成为难题。英国从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法律,由教区的住户每年义务工作6天,或提供代理人服务。16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进入18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在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道路系统的完善对于商品运输能力、商品流通速度以及商业效率和扩张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二 在1949年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对交通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1950年至1957年间,铁道部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全国交通业的统筹发展初步实现了合理的产业布局,交通业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运输任务,投资回报率较高。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效果,初步改善了我国交通业的结构与布局,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并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肜新春《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管理上的变化,并说明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爆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认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晚清时期京杭运河漕运逐渐衰落,京杭大运河经历了500多年的辉煌之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有着千年历史的运河漕运终于寿终正寝。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材料二:19世纪,欧洲国家在大力修建铁路的同时,还大规模开凿运河。鹿特丹的新河道和阿姆斯特丹的北海运河使荷兰成为通向德国内地的重要转运站。德国人开凿了基尔运河。在不列颠,曼彻斯特运河的开凿使远洋船只可以深入到北方工业区的心脏。其中最负盛名的则属苏伊士运河,它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缩短8000—10000千米以上。它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据《简明世界通史》下册等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以来,中国京杭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有何不同?导致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A
6.C
7.C
8.D
9.A
10.B
11.B
12.C
13.A
14.A
15.B
16.B
17.B
18.A
19.C
20.B
21.(1)特点:规模大;政府重视;漕船可附带土产。
作用:从促进物资交流的角度作答。如南粮北运,部分缓解了京城地区的物资紧张;漕船北上与南下携带地方物产,推动了南北物资交流。从促进商业兴盛和沿线城市发展的角度作答,如沿线城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出现大批商业市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作答,如交通设施改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从运河的角度作答,如年久失修,运河淤塞。从黄河的角度作答,如黄河改道,冲击运河与漕运。从清政府的角度作答,内忧外患,清朝政无力治理。从交通变化的角度作答,如使用轮船,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
22.(1)变化:①从住户义务工作或提供代理人服务到征收通行费;②逐步商业化,由信托公司负责;③逐步加强相关法律法令的制定。
影响:有利于原料运输;提高了商品运输能力;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拓展;加快了劳动力的流动;促进资本的流动;推动技术流动性增强。( 任意答4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或者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或人民政府)的重视;“一边倒”政策和苏联的帮助;“一五计划”政策的指导(或者答计划经济逐步建立,国家政策指导);新中国初期三年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推动;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精神等。
认识:政府应在交通运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立法的手段能有力促进交通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交通建设要注重地区协调统筹发展;中国交通业的迅速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3.(1)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水上通道;巩固了统一局面;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的发展;
(2)中国京杭大运河:逐渐衰落;原因:海运的发展;近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轮船运输)兴起;动荡的社会局势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漕运官员的贪污腐败危害漕运秩序的正常运行
苏伊士运河:日益繁荣
工业革命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欧洲工业资产阶级积极对亚非国家进行商品输出;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日益增长;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运河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