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3.1.2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3.1.2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2 07:3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绿色开花植物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课堂中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实验中收获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获得生物学中有关种子萌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尝试设计探究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索新知的品质。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这一小节是在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生物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我校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和城镇边缘,生活里多有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学生天性比较好动和大胆,加上内容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上新课时使用观看实物、图片、分析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理论和生活知识结合起来,在动手实验探究时能从多个方面去探究,满足未知欲和探索欲,收获新知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策略:
采取观察和讨论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
难点:学习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
课前准备
课件:种子萌发的条件.ppt视频:种子的萌发过程实验材料:纱布、餐巾纸、塑料小勺、厚纸片、黑塑料袋、清水、解剖针、碘液、浸泡过的玉米和绿豆种子、锥形瓶、培养皿、解剖刀、标签纸、冰箱、透明胶带要求学生们在一周前就要动手准备实验并在上课时就能分工讨论分析公布结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活动时长
故事引入:种子的力—头盖骨闭合得很好,但在头盖骨中塞满种子,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头盖骨被完整分开。那么种子在萌发时到底有什么变化?需要控制怎样的外界条件呢? 自习课本内容,讨论。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总结出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视频:种子的萌发过程 五分钟
让学生代表上台分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进行相关的实验细节点评 小组代表上台:用实物投影展示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展示探究实验的装置设计,并分析哪一组种子会萌发。 展示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相关图片,分别是实验种子各时间段的图片。 十分钟
实验材料: 十五分钟
如果我们了解了种子萌发的相关知识,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怎么让种子发芽呢?小组活动:家庭发绿豆芽的装置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好后,让小组代表上台选取实验材料,组装实验装置完成设计活动,并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 绿豆种子、纱布、餐巾纸、塑料小勺、厚纸片、黑塑料袋、清水、其他生物仪器
表达交流 点评 学生代表总结收获 五分钟
板书
作业: 提出两组探究实验:要求各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实验进行探究种子的萌发的内部条件重新设计一个有关于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 各小组讨论并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锥形瓶、清水、餐巾纸、培养皿、塑料小勺、解剖刀、绿豆种子、黑塑料袋、冰箱、标签纸、透明胶带 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内容中知识方面的要求是突出表现在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安排了多个学生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科学课,而科学课不能是教师“讲科学”,学生“学科学”,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科学”
,教学中应设置问题串,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清楚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每个学生的“眼球”和思想,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是本节教学中最难驾驭的。学生们在小学的常识课堂和日常的生活常识中都已经对种子比较了解,其实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学习有关的生物常识,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和自我表现能力都很旺盛,语言表达和交流合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本堂课的实践探究的难度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题,都能比较好的完成了。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