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对水分的吸收
教材分析 在教材地位方面,《根对水分的吸收》是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上一节内容“根尖的结构”是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同时本节又为下一节“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打下基础。 在教材内容设计上,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二是根吸水的部位和根部细胞吸水的原因。后者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其中根部细胞吸水的原因是本节知识的难点内容。 在教材模块设计上,本节设计了两个“探究竟”模块,旨在落实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本节的所有知识都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探究和实验分析得出,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本节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应注重落实STS教育。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并根据前一节的学习掌握了根的结构,有能力对本节“根的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特点”进行自主学习。此外,由于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开始化学学习,对本节中“细胞浓度”、“溶液”等知识理解不足,在教学过程应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逻辑思维能力不够成熟,加之本节内容中“细胞的吸水、失水”是一个微观的过程,学生不容易理解,故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体现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同时让学生设计、参与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应用。
教学目标(依据学科课标、体现多维) 知识目标: 说明根是植物主要的吸水器官,说出跟吸水的主要部位 阐述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 能力目标: 设计实验,探究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 能利用简单材料和用具,分析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巩固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根吸水、失水的原因 难点 根吸水、失水的原因
教法、学法 教法 演示教学法辅以讲授法、研究法同时体现STS教学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教学流程 媒体运用
情景导思 (任务驱动 生成问题) 联系学生生活,以生活中常见实例导入 1.市场上萎蔫的蔬菜被喷水后,茎叶就会变得光亮鲜嫩 2.糖拌西红柿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盘子内汁液变多 PPT展示图片
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实验,学生合作学习、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展示萝卜吸水、失水的实验 2.出示探究问题: (1)萝卜条的质量和萝卜内溶液液面高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仿真动画展示实验过程 PPT出示探究问题
交流点拨 (交流充分 点拨精准) 学生展示交流,根据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点拨、总结 1.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结果(口头展示) 2.学生得出“植物细胞既能吸水也能失水后,引导学生关注溶液与植物细胞细胞液之间存在的“浓度差”,从而得出“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的结论 (本环节对“溶液”“细胞液浓度”和“周围环境浓度”两个名词结合学生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如糖水的浓度等进行点拨) 利用动画形象演示”浓度差”的概念
问题探究2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生设计探究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还是茎叶的实验,自主学习植物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1.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的探究实验 2.利用展台交流展示学生的实验设计 3.教师以多媒体资源辅助学生得出所设计实验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4.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出植物根部成熟区适于 吸水的特点,体会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动画或白板展示学生实验设计
巩固拓展 (夯实基础 分层提高) 综合本节已学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出问题,学生合作学习分析具体问题: (1)根吸水的具体过程 动画展示根吸水的具体过程
(2)“烧苗”的原因,如何解决 2.交流总结学习成果,巩固知识的运用 知识延伸、习题巩固: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延伸学生知识面: (1)不同植物的生长所需水量不同 (2)相同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植物的需水量不同 2.利用导学案呈现巩固习题 PPT展示植物需水量表格
评价反馈 (评价多元 及时有效) 1.习题讲解 (采取生对生讲解,教师补充讲解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呈现本节学习目标,由学生判断、评价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2.学生评定本节的“探究之星”“质疑之星” PPT展示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