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对水分的吸收 教学设计
教学地点
课题名称 根对水分的吸收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2.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能够说明根毛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了解合理灌溉的原理 3.描述根吸水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演示实验,学习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显微镜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及分析能力3.通过对生活实例、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根毛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实验和原理;根吸收水分的原因及过程。难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实验及原理
教具准备 相关实验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师:讲正课前,先做一个小实验:用天平称取质量相同的萝卜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质量分数为1%和20%的食盐溶液中,结果会怎样呢?设下疑问。导入新课:师:图片:一位菜市场阿姨正忙着给她的蔬菜喷水提问:给蔬菜喷水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什么?生:保持新鲜,说明蔬菜可以吸水师:这些蔬菜中有萝卜、马铃薯、菠菜等,说明植物的根、茎、叶都可以吸水,那么它们吸水的能力一样吗?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如何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证明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发言生:取长势相同的两颗幼苗,盛有相同体积水的两只烧杯,一组是将幼苗的根浸没在水里,另一组是将幼苗的茎和叶浸没在水里,一段时间后取出,看烧杯中水的体积的变化,由此就可以得出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师:这位同学的实验方案不错,还有别的方案吗?生:取相同质量的小麦苗,一组将小麦苗的根浸泡在水里,一组将小麦苗的茎和叶浸泡在水里,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取出,再次称取质量,根据质量的变化得出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教学过程 师:这两位同学的方案都可以证明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大家课下可以操作来证明,接下来老师在课余时间做了一个小实验,从这个实验结果中看看能不能帮助同学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出示多媒体幻灯片:取3g重的水培小麦苗两份,一份将小麦苗的根浸泡在水里,一份将小麦苗的茎和叶浸泡在水里,一个小时后取出用吸水纸擦干表面的水分,再次称重。根浸泡在水里的小麦苗质量为3.3g,茎和叶浸泡在水里的为3.05g,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生(异口同声):根幻灯片展示本节课的标题:根对水分的吸收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根对水分的吸收,同学们结合上节课的内容思考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的哪一段呢?生:根尖师:为什么呢?生:有根毛师:那么根毛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材料认识一下根毛,请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并总结根毛适于吸水的特点。学生总结出:根毛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适于吸水;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师:同学们很聪明,找到了根毛适于吸水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在看这张图片:成熟中上部的图片放大之后,可以看到一段中空的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生: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师:根毛、导管都属于成熟区的结构,因此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强。萝卜也是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那么萝卜条可以吸水吗?接下来回到开头的萝卜条小实验师:接下来,我们回到刚才做的小实验,看看萝卜条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一位同学上前感受一下萝卜条的外观变化
教学过程 一位学生上前来,用镊子分别夹一下两杯盐溶液中的萝卜条。生:20%盐溶液中的萝卜条变软了,1%盐溶液中的萝卜条变硬了。师:为什么会这样呢?推测一下生:20%盐溶液中的萝卜条失水,变软了,1%盐溶液中的萝卜条吸水,变硬了。师:回答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通过称重看看萝卜条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同时取出萝卜条并用吸水纸擦干,放天平上称量。打出幻灯片:小实验---实验现象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发现20%盐溶液中的萝卜条质量减少了,那么减少的是谁的质量呢?生:水师、生:1%盐溶液中的萝卜条质量增加了,增加的又是谁的质量呢?生:水由同学总结出细胞吸水失水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 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细胞吸水失水的现象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通过视频演示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学生按视频操作进行显微镜观察。师:同学们看到的细胞是什么颜色的?生:紫色打出幻灯片:显微镜下的表皮细胞
教学过程 师: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紫色的细胞,紫色是液泡的颜色,(介绍液泡),我们可以看到液泡很大,几乎占据了整个细胞,也有的细胞没有颜色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细胞中液泡被捅破了,里面的色素跑了出来。接下来加入浓盐水,观察细胞中液泡体积变化(吸水纸吸干清水,再滴加浓盐水)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液泡体积变小,原因: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盐水)的浓度,细胞失水。师:思考,如果将浓盐水再次换成清水,细胞中的液泡体积又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原因是什么生:液泡又会重新变大,原因是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清水)的浓度,细胞吸水。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解释根吸水的原因及过程播放根吸水的视频并打出根吸水过程示意图,用学生总结回答,并将根吸水的过程进行排序。动动脑:一次施肥过大,导致绿萝变萎蔫了,原因是什么呀?生:施肥多,土壤溶液浓度大,大于绿萝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农业生产中施水应遵循哪些规律?不同植物一生中所需要的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巩固提高: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释盐拌黄瓜、糖拌西红柿,出水的原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尖适于吸水的特点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植物根部有大量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细胞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四、根吸水的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吸水的部位以及根吸水的过程。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上也有一定难度,教师要设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来帮助学生理解,为此,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以下设计:一、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材更加鲜活,课堂更具生活性;二、通过科学实验,使学生历经研究过程,自主分析得出结论;三、通过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肉眼无法看到的根吸水的过程。现将本节课的优点及不足总结如下:优点1:演示实验直观地展示了细胞吸水失水现象通过演示“萝卜条吸水失水实验”,不仅让学生看到实验结果及分析出原因,还让学生了解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通过天平称取萝卜条的质量,质量上的改变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分析萝卜细胞与周围溶液之间的浓度差是造成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认识宏观现象的吸水和失水其实是由细胞与周围溶液的浓度差造成的。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优点2:显微镜观察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失水现象
教学反思 细胞吸水失水过程是一种微观现象,无法用肉眼看到,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能够真实地看到这一过程,并能够自主分析出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这一环节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细胞吸水失水原理,化解了本节课的难点。优点3: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最后也要回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通过盐拌黄瓜、糖拌番茄等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这样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增加学习的成就感。不足1:本节课中涉及到了一些抽象的概念:溶液、浓度等,由于对学情分析不透彻,我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用词过于专业化,没有站到学生的角度,没有用日常生活中学生易理解的词语来讲解,学生有可能没有彻底明白。应该多用生活中的词语,再加上举例,这样的话会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所讲内容。不足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在讲解根吸水的过程这个环节时,播放完了根吸水过程的多媒体动画后,本应让学生结合动画及根吸水过程示意图,自主分析得出根吸水的过程,但由于时间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以至于学生不能够自主地完成本环节内容。
教学反思 不足3:缺乏对动态教学过程的关注。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师不可对课堂有太强的答案预期和预设性。本节课教学中,我对自身的关注还是有点多,对学生可能的表现形成预设,影响了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