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人美版
《国粹—京剧》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国粹-京剧》 学科 美术
学校
教材版本 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人美版 职称 小学高级
年级 五年级 性别
学历 本科 年龄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京剧的相关知识并体会认识到京剧被誉为我国国粹的地位,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热爱京剧、传承京剧的文化情感,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与紧随其后的17课《京剧人物》18课《京剧脸谱》19课《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构成了一个大的京剧单元。本单元围绕“国粹京剧”这一内容线索展开,涉及“综合探索”、“造型表现”“欣赏评述”三个学习领域。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后三课学习前提和基础,《国粹京剧》拉开了我们通过学习京剧知识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这一活动的帷幕。具有统领整个单元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方面:我们面对的客体是一个庞大的根植于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国粹级艺术形式,知识内容涵盖较多,我区学生属于郊区城镇学生,生活中学习京剧艺术的氛围很少,对京剧知之甚少,且兴趣一般,甚至可以说是兴趣很低的五年级学生。
能力方面:能够进行仔细的观察,有一定的探究问题能力,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进行欣赏评述,并能够自己搜集资料,小组学习有一定的目的性,合作意识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的重要地位。了解京剧的历史、行当、服装、道具、乐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体会京剧的方方面面都与美术存在着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感受、探究、分析京剧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欣赏评述及综合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感受、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起热爱京剧这种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探究京剧与美术的关系。
难点:体会京剧的方方面面与美术的密切关系。
学习方式:探究式,合作式。
3、教学方式手段、技术:
本节课教学方式主要采用探究式、合作式。
本课学习方式体现探究学习,体现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我们可以挖掘资源延伸课堂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走访京剧演员及身边喜爱的京剧的家人亲友、收看戏曲频道电视节目 ,查阅书籍报刊等多种途径搜集京剧知识,在充分感受探索的前提下尽情的欣赏、评述。
技术准备:现代互动反馈技术与交互白板贯穿整个课堂始终
利用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1对1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学只关注少数人的学习状况。通过问题设计来引发学生思维,让全体学生通过IRS(按点)进行参与,根据学生反馈信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师策略,同时利用交互白板的直观性突破重难点。使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导入: 视频欣赏《苏三起解》
( 课件 / 京剧课件2 / 京剧 / 苏三.mpg )
1、按点:《苏三起解》属于下列哪种戏曲:
(1)黄梅戏
(2)评剧
(3)京剧
(4)豫剧
学生反馈信息 ,
设计意图:(测评学生课下对京剧了解,初步感知京剧)
小结:揭示课题 国粹——京剧
你怎样理解“国粹”?为什么把京剧成为国粹?
小结:京剧,虽然只是我国戏曲中的一个剧种,但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故称之为国粹。
二、学习京剧相关知识
简介京剧历史
1、按点:京剧是我国戏曲中的国粹,是北京土生土长的戏曲。
(1)是
(2)不是
设计意图:(对学生已有京剧历史知识的检测,引出京剧的概念)
2、课件出示京剧的概念
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1790年清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诏令“四大徽班”(清朝安徽省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戏班)进京演出,以西皮二黄为这主要腔调的徽调,汉调相继进京,徽汉和流演变为北京的皮黄戏,即京剧。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教师简单京剧的发展。
3、欣赏图片《同、光十三绝》《光绪北京茶园演戏楼》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让学生体会当时京剧的形成发展)
4、出示传统京剧《野猪林》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你还知道那些京剧曲目?
三、探究京剧与美术的关系
(一)学习京剧行当
1、自学书中行当一段
反馈:京剧分为哪些行当?
2、课件播放:生、旦、净、丑
( 课件 / 京剧课件2 / 京剧 / 乌盆记.mpg ) ( 课件 / 京剧课件2 / 京剧 / 空城计.flv ) ( 课件 / 京剧课件2 / 京剧 / 铡美案.mpg ) ( 课件 / 京剧课件2 / 京剧 / 4cbc373082ca740481fd7b94e398b5363368721%5b1%5d.flv )
3、课件分别播放唱段,学生欣赏, 白板连线:生、旦、净、丑
4、进一步学习生旦净丑的知识(课件分别播放不同的行当图片)
5、出示净角图片
按点:图片中的人物属于下列哪种行当?
(1)、生
(2)、净
(3)、丑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学习行当的效果)
四、分组探究(服装、道具、戏楼)
研究提纲:
(二)、服装:(衣、帽、靴、鞋)
1.京剧的服装主要有哪些图案
2.在造型和色彩上有哪些特色?还有哪些特殊的含义?
3.在舞台上有哪些美感?
出示真的戏服让学生欣赏感受。
小组反馈:
小结:京剧的服装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有丰富的图
案,在舞台上光彩照人,艳丽华贵,令舞台熠熠生辉。
(三)、道具:(欣赏书中的道具即实物)
你都认识哪些道具?
都有哪些图案?有哪些象征意义?
小结:道具很多,在工艺上都制作很精细。多用象征性手法。
四)、出示古代戏楼:故宫畅音阁戏楼
1、提问:建筑样式又什么特点 运用了哪些装饰?
2、宫廷戏楼在色彩上有哪些美感
(五)、乐器
课件演示不同的乐器:大家一起认一认,听一听
小结:通过大家一起学习探究京剧的行当、服装、戏楼等处处体现了美术的元素,使京剧在舞台上更加独放光彩熠熠生辉。
拓展延伸
按点:京剧是我国戏曲中的国粹是因为:
1、扮相美
2、服装美
3、建筑美
4、唱腔美
5、融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等综合的舞台艺术。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京剧这种固有的文化内涵。体会国粹的含义,对全课的一个整体认识)
播放唱段整体感受京剧的舞台艺术。
小结:京剧,国粹!愿我们对京剧多几分了解,多几分热爱!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和组内同学一起办一期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
六、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和视频的欣赏,对京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结合服装、道具的实物体会京剧与美术关系,体会到了服装美、化妆美、道具精致等不同的美感。教师利用互动反馈围绕本课重点进行设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京剧文化贯穿始终,在分组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组的学习提纲进行细致的研究,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对京剧艺术简单的历史、服装、道具、乐器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
七、教学反思:
我校承办了北京市第十届年会,我有幸参与讲课之中。在选课的时候,我又和《国粹——京剧》不期而遇了。我曾撰写了此课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参上发表。可能是凭着自己对戏曲的点点热爱,在本次活动中,我又以此课为例,
综合探索课程是新教材四大领域之一,本课作为综合探索内容,旨在让学生学习各种京剧知识,体会京剧与美术的关系,在观察、分析、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结合互动反馈技术,做了新的尝试。
思考一: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京剧,审美贯穿整个课堂。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改变美术课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京剧是我国戏曲中的国粹,吸取了很多戏曲之长处,有很深刻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本节课中要把京剧放在文化背景下让学生去体会学习,本课作为这个京剧单元的开篇,涵盖的学习内容非常多,包括行当、服装、戏楼、道具、乐器等。我觉得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内容,说明京剧艺术它内在的魅力与上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关系,缺一不可。因此我对本课的理解就在于让学生了解简单的京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京剧的扮相美,唱腔美,服装美,建筑美及唱腔美等这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使审美贯穿整个课堂之中。
京剧它是一种戏曲艺术,因此它离不开唱腔、音乐,它不是简单的一幅作品,让大家按部就班的从美术的形式方面去单纯的学习分析,体现美术的特色,这远远是不够的。而我更觉得只有把外在的形式加上其优美的唱腔、动作等集中让学生感悟,才会让学生确实体会国粹艺术的魅力。既然是综合,就有必要把音乐与美术某些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美的情境中去感悟京剧的全方位的美感。
思考二:按点设计为凸现“国粹”京剧而设。
在本课按点设计上,我首先考虑到的是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因此在第一个按点我就以一段《苏三起解》的唱段来引入,让学生视听。并选择此唱段属于哪种戏曲,以此来检验学生对京剧的了解。根据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状况。第二个按点:是让学生选择:“京剧是戏曲国粹,是北京土生土长的戏曲”。针对这个按点的设计,目的就是看学生对京剧的历史是否有所了解,从而引出对历史的学习。在最后一个按点设计上我还是落在我们的国粹上,让学生学习完京剧的整个知识后,来提升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也是对整节课的提高总结。让学生明白京剧之所以成为国粹是融文学,美术、舞蹈 音乐、及唱腔等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用此按点来紧扣我们的学习内容。按点设计贯穿在整节课中,引发学生的思维。
思考三:学习方式采用分组探究学习。
本节课容量大 ,知识点多,如果教师一一讲解会很单一,而且学生学习会很被动,因此教师采用分组探究学习,这样把知识点分散到各组,使学生针对一方面进行探究,再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组内填写研究提纲,让学生全面细致的进行研究,体现综合探索课的学习方式。
当然在短短四十分钟时间里所学知识较多,但我觉得只要学生通过此课,对京剧产生一点点兴趣,对京剧的某一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此课就没有失去它的意义。而且此课也只是京剧单元的第一课,在后三课中还会进一步用毛笔体会京剧中的人物,及脸谱的化妆艺术和聆听梅兰芳大师的经典唱段。我相信,通过学习,同学们(也包括我自己)都会对京剧知识有了一个新的提升,以此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改进设计:可以让学生多搜集一些京剧资料来补充,或者是能唱一两句的同学哼唱几句。形式可以更开放一些。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以往的教学设计是以单学科、一课书为基础的,教师的设计只需突出本学科的特点,考虑的也只是如何运用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的获取本课知识、能力。本节课主要把京剧放在文化背景下让学生去体会学习。利用现代互动反馈技术1对1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按点设计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和新知识点的深入进行问题设计,利用按点的设计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质疑。教师根据统计图的显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进行策略调整,在预设于生成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问。利用按点的问题设计来学习京剧的历史,感悟其文化内涵,体会京剧的国粹地位。
其次,拓展审美途径,全方位感受京剧的美感。本课从行当、服装、戏楼、道具、乐器等方面进行审美探究。教师把京剧服装、道具搬进课堂,让学生真实的欣赏感受服装的花纹美、色彩美及制作工艺的精湛美。戏楼的翘檐式的建 筑美,体会服装在舞台上的熠熠生辉的感觉,从学科本位出发体会京剧的美感。 京剧它是一种戏曲艺术,因此它离不开唱腔、音乐,它不是简单的一幅作品,让学生单纯的从美术的形式方面去的学习分析,体现美术的特色,这远远是不够的。因此只有把外在的形式加上其优美的唱腔、动作等集中让学生去欣赏、感悟,让学生切实体会京剧全方位的美感。把美术和音乐相结合,体现综合探索课的特点。
在学习方式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进行探究式学习,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搭建了开放式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