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第九册第21课
京 剧 人 物 画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文艺复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文艺复兴必须以审美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关乎审美。《京剧人物画》一课力图通过鉴赏京剧人物画之美,提升学生审美品位,表现京剧人物神韵,凸显水墨情怀,提高艺术表现力。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京剧及中国画的文化价值。 新课改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定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课关注京剧影像、图片资料识读,京剧艺术元素识别;学习运用水墨语言塑造京剧艺术形象;感知、判断并表达画家作品中的京剧审美意味;创造性表现京剧人物的戏曲韵味,传达独特的审美理念。 理论依据:本课以埃德加 戴尔“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引导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搜集、整理京剧人物画资料,识别京剧图像中的艺术元素,获取审美认知,并加深京剧文化理解。在课堂中,以主动学习的方式尝试写生,表现京剧人物身段及色彩之美。在赏析课本名家画作同时,探究京剧人物画方法,总结京剧人物画审美特征,确立审美;在艺术实践中,强调参与式学习的,体现戏曲审美创新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介绍:《京剧人物画》一课为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九册第21课,与第十九课《国粹——京剧》、《京剧脸谱》共同构成了京剧审美艺术单元,既是对国粹文化的艺术呈现,亦是对京剧脸谱绘画的延展。在中国画系统上,它上承四年级《中国画——学画荷花》、《中国画——学画青蛙》、《中国画——学画猫头鹰》、《中国画——学画大熊猫》等一系列中国画花鸟、动物水墨写意画法,下接《中国画——学画梅花》、《中国画——学画山水》等内容,但又体现了京剧艺术之美的人物画独立画科特点。 2.教学内容:在本课中,探究学习叶浅予“勾勒填色法”与关良“没骨法”的艺术特点,分析水墨表现形式及过程,学用“勾”、“点”、“染”等水墨手法表现京剧人物身段、色彩、神韵之美,体现审美情趣与戏曲韵味。 3.教学分析: 设计课前调查表,调查京剧人物画家、画法,以及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艺术成就,识别画中京剧的内容,理解京剧人物与画的关系。汇报过程体现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现场观赏京剧颂《梨花颂》片段,体验京剧艺术魅力,尝试以水墨表现人物动态,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凸显主动学习方式的作用。课本有“勾勒填色法”与“没骨法”概念,与叶浅予《白蛇传》、关良《猴戏图》等内容对应。使用对比探究方法,可使学生明确其表现过程、与表现效果的区别。欣赏林风眠、高马德、董辰生等画家不同风格作品,点出其表现方法的独特性,开阔学生眼界。教师示范突出对写意精神的探索,使学生体验中国画表现的规律与创新的可能性。艺术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采取行动探究模式,通过模仿图片中京剧人物进行审美体验,调动审美情感,探索以水墨、线条、色彩等中国画技巧表现的京剧人物画之趣、之味、之美。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三、四年级对中国画水墨技巧的训练,兼之了解京剧脸谱绘画方法,因而具备了以水墨表现京剧艺术形象的基本能力。但个别感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时,或会出现比例不协调、动作死板僵硬、人物表现不传神、所用墨色晕染过于严重等问题,可以体验、示范、观赏分析大师作品解决。 (三)教师情况分析: 刘春燕,中国青年美术馆会员、平谷区美协、书协会员。平谷区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教学及绘画基本功扎实,熟悉京剧人物画众多画家及创作方法,创作京剧人物画多幅,具一定的文学造诣。教师重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体现了对“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等美术素养的培养。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本课以团体学习与探索、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自主搜集、汇报信息以体现团体学习的有效性,利用对比探究艺术家风格及画法的手段,获得“勾勒填色法”及“没骨法”的概念与表现过程 。以赏析大师作品、教师示范为手段,解决本课重难点问题。 (五)技术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电脑ppt课件、书籍资料、教师范画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析京剧人物画“勾”、“染”的水墨技巧,探究其表现手段及艺术特点,学习叶浅予“勾勒填色法”及关良“没骨法”等中国画知识,会运用水墨、线条、色彩表现京剧人物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掌握水墨京剧人物画画家生平、利用对比分析“没骨法”与“勾勒填色法”的区别,在现场体验中感受京剧人物之美,尝试表现并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关良、林风眠创作技巧寻找解决办法,灵活运用水墨画中的“勾”、“染”等技巧,创作一幅生动传神的京剧人物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营造京剧艺术氛围,体验京剧人物画水墨、色彩、韵律之美,探究其审美元素,体悟国粹京剧与中国画的双重文化审美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传承传统艺术热情。 2.教学重点: 感受并探究大师叶浅予、关良写意京剧人物画的审美趣味,学习并运用“勾勒填色法”及“没骨法”等用笔、用墨方法,表现京剧人物的身段与神韵之美。 3.教学难点: 以线条、水墨试画京剧人物动态,解决学生画京剧人物姿态刻板、面部表情呆板的问题,表现京剧人物身段、神韵之美,创作一幅生动传神的京剧人物小品画。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课前搜集 为学生提供京剧人物画信息搜索内容及表格。 学生通过读书、网搜画家叶浅予、关良等京剧人物画相关资料,制作PPT文件。 通过文字、图像、影音资料等多方面认识京剧人物画及其画法的多样性。 网络 图书 1周
播放《夜深沉》,营造赏画氛围。 感受音乐氛围,体会京剧曲调的节奏、韵律与精神意蕴。 以京剧乐曲营造氛围,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激趣引 课 1.播放梅兰芳京剧影片《刺虎》片段,感受京剧艺术之美。 观察、体验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刺虎》中的表情、身段、念白、神韵之美。 板书:身段、神韵。 欣赏派拉蒙公司为梅兰芳摄制珍贵影片资料,感受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京剧艺术魅力。 影音资料 1分钟
探究新知 2.分组汇报课前搜集的梅兰芳、叶浅予、关良资料。 学生分组交流并发言: (1)组:简介京剧名家梅兰芳生平,介绍梅兰芳京剧艺术及独创性。 《霸王别姬》 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霸王 (2)简介画家叶浅予生平及他的作品特点。 (3)简介画家关良生平。及他的作品及特点。 欣赏画家作品进行图像识读,了解画家创作京剧人物画的背景与方法,增强文化理解能力,对居中人物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叶浅予画《白蛇传》 在交流、汇报中,实现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艺术信息共享。 Ppt课件 2分钟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探究 新 知 探究勾填法、没骨法的艺术特点,分析线条、墨色变化以突出人物身段与神韵之美的方式。 抢答小游戏。 美术书P 45页,观看课本“小知识”,根据画作分析“勾填法”与“没骨法”的区别。 (1)在叶浅予以勾填法创作的《白蛇传》中,体现身段美的线条变化有:长短、曲直、干湿、中锋侧锋、圆转方折等。 (2)在关良以没骨法创作的《猴戏图》中,体现神韵美的墨色变化有:浓淡、枯润、飞白等。 (3)分辨京剧名家叶浅予、关良其他作品,分辨没骨法与勾填法。 充分运用课本 探究用笔用墨的方法,深入理解画家创作京剧人物画过程。解决京剧人物画笔法、墨法等教学重点问题。为尝试绘画作准备。 美术课本 3分钟
欣赏京剧《卖水》片段,令一学生装扮“梅英”一角,其他学生尝试以淡墨或色彩概括人物动态。 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学生尝试以淡墨与色彩写生“梅英”角色,注重表现身段之美。 展示 提出在表现时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1)墨色——控制浓淡与水分,并试笔。 (2)面部——侧锋画盔头,中锋画面部,侧锋上色。 (3)身段——侧锋铺毫,概括身段。 (4)神韵——中侧锋结合,画面出现浓淡、枯润等对比。 板书:身段——勾 神韵——染 尝试用没骨法或勾填法表现京剧人物的动态之美,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用笔、用墨问题。 现场写生 4分钟
教师示范画京剧人物画,边画边引导学生分析用笔、用墨方法,体会“勾”“染”的作用。 出示京剧人物画步骤图,引导学生概括表现过程。 观看教师范画,仔细观察教师示范过程中用笔用墨方法,与画中人物神韵。总结绘画方法,概括表现过程。 (1)中锋勾画面部,侧锋画盔头,以色彩概括人物动态。 (2)中锋墨线勾勒人物轮廓及五官等。 (3)中锋墨笔添加细节,题字盖章,完成画面。 教师示范,使学生教师针对重点及学生尝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示范,突破本课难点。 图片资料 5分钟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学生作品,了解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欣赏学生作品,激发表现欲望。 Ppt 课件 1分钟
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内容: 灵活运用没骨法或勾填法,参考照片资料,创作一幅生动传神的京剧人物小品画。 艺术实践要求: 人物动态生动 富于戏曲韵味 学生创作: ①以水墨或墨色结合的方式,创作一幅京剧人物小品画。 ②可以独立创作,也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京剧人物群像。 在艺术实践中,要求学生明确要表现的人物姿态,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现京剧人物独特的艺术魅力。 Ppt 课件 20分钟
Ppt课件播放京剧名家画京剧人物画及京剧乐曲,营造创作氛围。 巡视辅导,分组示范,并提醒学生用笔、用墨方法及表现京剧人物之美的技巧。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梅兰芳剧照进行创作,表现京剧艺术形象之美。 (1)勾勒人物动态。 (2)表现人物细节。 (1)分组示范: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表现; (2)注意上色过程中的细节,使色墨调和; (3)注重表现人物的动态与表情。 在艺术实践中,示范解决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充分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语言,表现京剧人物的美感,体现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Ppt 课件
作品展评 营造展厅氛围,点评学生作品。 学生评价本课作品: 1.自评作品美感表现; 2.互评画作 (1)水墨效果 (2)身段美感 (3)戏曲神韵 从审美角度理解京剧人物画的特点,提升审美鉴赏力。体验以水墨或色彩来表现京剧艺术之美的喜悦。 4分钟
课后拓展 拓展京剧人物画美的应用形式:如工艺美术作品,生活用品装饰、诗词等。 欣赏中书协会员、韩维泉、陈继明二位平谷书法家书法作品,、展示刘春燕创作诗歌《怀正乙祠戏楼霸王别姬》诗二首。 学生欣赏由书法作品,体验书法所传达的节奏美感。思考还可以用何形式表现京剧艺术之美。 陈继明书法作品 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京剧艺术魅力,感受其京剧文化博大精深之处,传承国粹京剧艺术。 韩维泉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1分钟
五、板书设计:
课件展示区 教师板书 范画 学生作品
课后延伸: 左:陈继明书法《怀正乙祠霸王别姬》 中:教师范画《千古绝唱》 右:韩维泉书法《霸王别姬》 (注:诗歌二首皆为教师刘春燕本人创作)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随堂检测:能否掌握“勾勒填色法”与“没骨法”,分辨二者区别,掌握创作方法及过程。 2.口头交流:能否在辨析画家作品中,准确分析画家所用技法,并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3.绘画表现:能否尝试写生及创作中,以水墨、线条或色彩生动传神地表现京剧人物形象。
评价量规 1. 是否通过本课探究、交流京剧人物画的文化内涵,是否提高了体验身段、神韵之美的能力,并具有了较准确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等美术素养。 2. 学生是否从画家叶浅予、关良的作品分析中得到创作启发,分析其以水墨、线条等表现技艺。 3. 学生是能否灵活掌握与应用各种表现技巧,创作一幅生动传神的京剧人物小品画。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以团体学习探究为支点,为学生设计课前调查表,涉及叶浅予、关良、林风眠等京剧人物画大师、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京剧人物画作品等几方面内容,表格简洁、明确。可提升其概括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图像识读能力。设计中以图像识读、文化理解为依托,培养学生京剧人物画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底蕴。 以现场本校学生扮演京剧《卖水》为模特,真切体验京剧艺术身段、神韵之美,激发表现京剧人物之美的欲望,在尝试表现中,探究表现方法,发现、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 教师示范中,引导学生分析绘画中的笔法、墨法,概括绘画步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观察、概括、总结的语言表达能力。 4欣赏大师作品,探究笔墨情趣。以水墨、线条或色彩等手法的综合运用突出自己独立的创造。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京剧人物的美感。对京剧人物画形成深层文化理解。 5.在学生实践中注重培养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可以自由表现京剧人物的意态之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