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天然水和纯水的区别。
理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知道自来水厂每步净水过程的作用,并且能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
知道明矾和吸附的净水原理。
解释说明过滤操作的关键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先自学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初步学习自学知识。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掌握过滤操作及要领。
能够灵活运用水的净化知识,自制简易净水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节水、净水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
通过亲身参与水的净化过程,体会化学并不陌生、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化学可以改变生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来水厂的不同净水方法、过滤操作
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水的净化》取自2011年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课第四单元课题二。课标中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要求“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继第二单元学生学习了周围的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水是学生学习的另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本节课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重点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过滤。教材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学情有利于课堂上教法的实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方面来看,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但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运用还不十分熟悉,特别是面对具体物质的分析,比如容易把无色透明的水与纯水混淆等;熟悉自来水,但是不知道自来水的来源。从技能方面,学生已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于实验的规范操作以及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从学生认知心理和特点分析,学生对天然水、自来水和饮用纯净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能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三种水。
教学方法及资源
仪器药品: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滤液
其他资源:水的净化focusky课件,微课视频,电子交互平板,照相机,读卡器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谈话导入 生活中与过滤相关的工具
新课导入:饺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提问学生生活中用什么工具捞饺子。学生会回答用笊篱。由于笊篱有孔隙,将饺子和汤汁分开。学生举出几例生活中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工具。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的孔隙,将固体和液体分开。实验室中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操作叫过滤。
学生活动:回答开课提出的问题,并举出几例生活中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工具如豆浆机的过滤网、水槽的槽漏、茶壶的过滤网。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提出过滤的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2[活动]2、自主学习 过滤的操作
在预学的基础上,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过滤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过滤操作是如何操作的?
过滤操作有哪些要点及注意事项?
过滤前后液体的变化有哪些?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采用播放微课视频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实验演示和多媒体教学联系起来。课前录制好过滤的视频,关键处可以进行放大、切换角度等处理,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整个操作流程及操作要领,并且可以反复观看、退回某一时刻观看。避免了传统实验演示的某些弊端:一是有些角度学生看不到具体的操作,二是某一步骤没看清就错过了、只能等到重新操作才能看见,费时费力费成本。
活动3[活动]3、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过滤操作
学生回忆、思考视频中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梳理思路。小组交流讨论过滤操作,互相学习、弥补漏洞。小组合作,进行过滤操作。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过滤操作,小组合作过滤操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学习,结合视频资料中的关键操作,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过滤操作。
活动4[活动]4、课堂探究 过滤操作要点
在电子交互平板上展示小组合作中各组的操作照片(照相机拍照后利用读卡器传输到电脑上),学生指出每张照片中的错误之处及正确操作。若有纠正错误,其他学生可以继续纠正。
学生活动:看操作照片,指出并纠正问题。
设计意图:该环节给予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小组智慧及个人智慧的机会,学生会尽全力展示最好的一面。中间即使有错误,其他学生会及时指出问题并加以纠正。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及时纠正错误,加深认识,提高效率,学生在竞争中展示自己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水平。
活动5[小结]5、小结 总结过滤要点及原因
学生总结并解释前面提出的问题:过滤操作有哪些要点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总结并解释上述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之前的错误纠正,学生对过滤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总结过滤操作要点及原因,即“一贴二低三靠近”,扎实基础。通过总结的“一贴二低三靠近”这七个字,将复杂的操作浓缩凝练,易于记忆理解。
活动6[提问]6、检查学生预学 预学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过滤操作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是自来水厂的净水---过滤池。自来水厂净水过程除了有过滤操作,还有那些步骤。学生已经阅读课本P74~45自来水厂进水过程,并且自行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回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自来水厂有哪些主要净水过程?
加入的絮凝剂是什么?该物质的作用?
主要净水过程中各步骤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做到预学---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完成学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预学,落实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活动7[视频]7、观看视频素材 观看明矾净水及吸附色素的实验视频
自来水厂加入絮凝剂、沉淀后,还需要经过过滤池和吸附池,过滤池和吸附池有哪些作用。学生观看明矾净水及吸附色素的实验视频,能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明矾净水及吸附色素的实验视频,能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明矾净水及吸附色素的实验视频,由于明矾净水时间较慢、吸附色素实验也需要一定时间,观看视频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清晰呈现实验过程及结果,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描述实验现象的思路。
活动8[讲授]8、理解化学变化-----投药消毒 投药消毒的作用
下一步经过投药消毒。学生思考回答投药消毒加入的物质以及投药消毒的作用。
学生活动: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由于水中有细菌,经过吸附池之后还需要经过杀菌消毒。生活中常见的是通氯气或者加入漂白粉。学生可以结合常识回答出氯气、漂白粉,若回答不出可以采用讲授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该部分内容。
活动9[总结]9、总结提升,巩固练习 总结本课内容,完成练习题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练习题。本节课学习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主要过程有加絮凝剂明矾---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知道明矾及吸附的工作原理。重点掌握过滤操作及要点-----一贴二低三靠近。知道自来水厂处理后的水是混合物,不能直接饮用。
学生活动:总结,完成练习题。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总结课堂内容,若有所缺失,其他同学可以做以补充。不但学生对当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够及时梳理当堂内容。结合练习题,可以有效巩固基础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学生了对水及净化过程的认识及理解。
活动10[作业]10、课后活动 自制简易净水器
课后作业: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课堂内容可以自制简易净水器。
学生活动:自制简易净水器,拓展思维。
设计意图:在了解了水的净化过程后,结合课堂内容及生活实际,用化学的独特视角来看待身边发生的化学变化,用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做到学以致用,认识到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课后活动是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知识的迁移。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同样适用于其他学习中,做到活学活用。
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主要介绍了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本课题与生活结合很紧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析形成一定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对整个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对于过滤操作技能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教师采用学生预学、课堂通过多媒体播放过滤操作演示微课录像,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评价、总结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操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操作要领,达到掌握过滤操作的教学目的。教学时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教学中教师将各难点分散讲解,学生理解教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比较明显的优点是:第一,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学生回答家里捞饺子的工具、举出几个生活中带有孔隙并且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工具的例子,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第二,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高实验技能。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过滤操作,学生操作完毕后,学生评价交流。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有气泡。2、未经过玻璃棒的引流,直接倒入滤液。3、玻璃棒放在一层滤纸处。4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5、有的同学太着急,用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6、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学生操作时,教师进行指导,并且拍下学生操作照片用于之后评价。在电子交互平板上展示小组合作中各组的操作照片(照相机拍照后利用读卡器传输到电脑上),学生指出每张照片中的错误之处及正确操作。若有纠正错误,其他学生可以继续纠正。该环节给予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小组智慧及个人智慧的机会,学生会尽全力展示最好的一面。中间即使有错误,其他学生会及时指出问题并加以纠正。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及时纠正错误,加深认识,提高效率,学生在竞争中展示自己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水平。这一过程中,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做真正的主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为“一贴、二低、三靠”。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个人的具体评价,而不是传统的简单单调的统一评价。针对个人的具体评价在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结果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表达、评价。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最好多捕捉一些操作照片,最好能带有操作学生面目的照片,学生在评价时,有操作错误的学生能及时得到反馈、纠正错误。